南美“小瑞士”
— 寻美阿根廷系列(十一)
阿根廷之旅,移步换景,处处奇妙。而巴里洛切湖区,被壮美的安第斯山雪山和静谧的纳乌埃尔.华比湖所环绕,是阿根廷乃至整个南美洲风光最为独特的地方之一。

之前规划阿根廷深度旅行线路时,毫不犹豫地将阿根廷中部黑河省(Province of Río
Negro)的山城巴里洛切(Bariloche)列入其中,预定了两晚,早就耳闻那里号称“南美小瑞士”,湖光山色,风光秀丽。在布宜机场候机时巧遇熟识的阿根廷导游马丁,正带着家人准备去巴里洛切度假,原来这也是阿根廷人最喜欢的夏季避暑胜地。

巴里洛切的全名是“San Carlos de
Bariloche",而“Bariloche”本是印地安語“Vuriloche”的误拼,意思是“山后的人”。19世纪时,一位德裔智利人卡洛斯(Carlos
Wiederhold)翻过安地斯山到此地定居,开了一家贸易行“Don Carlos de
Bariloche”,以当地土产换取智利的生活用品。当地人为了感念他带来的繁华,便以此命名城市。作为阿根廷和智利贸易的重要通道,小城曾十分富庶,后来,由于阿根廷政府出于狭隘的考虑,关闭了边境贸易,小城一度萧条,直到上个世纪中,才逐渐转为开发旅游业。

说起来,这座13万人的小城与德国的渊源颇深,巴里洛切不仅自然环境酷似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居民也以德国、瑞士、奥地利移民后裔为主。尤其近代二战后的纳粹战犯涌入,近一万名纳粹战犯中一半在阿根廷避难,巴里洛切便是其中一个主要藏匿地,传闻中包括臭名昭著的纳粹“死亡医生”阿里伯特·海姆。不过问起当地人,他们轻描淡写地表示那些都是过去了,对于远离二战战场的阿根廷人而言,似乎不太介意与那些看起来和善慈祥,或许曾经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生活在一起。

今天的巴里洛切小城挤满来自世界各地和阿根廷本地的游客,虽然我来的2月,并非巴里洛切最美的季节,10-11月的春天应该很迷人,冬天,巴里洛切又变成滑雪者的天堂。酒店位于市中心,去哪里都很方便。街边的建筑风格沿袭了其欧洲故国的传统,多为尖顶的木结构房屋。小城的标志之一是一座建于17世纪的哥特式石头教堂Catedral
Bariloche,可惜两次过去都没有开门,只能在周围拍些照片。


整座城市海拔770米,顺山势而建,面对一个辽阔的高山湖,湖名很绕口:Lake Nahuel
Haupí(纳乌埃尔.华比),取自当地一个著名的印第安酋长的名字。湖区由7个大湖组成,分布在连绵的群山之中,总面积达550平方公里。本来预定前往Cerro
Otto的高山缆车,由于风力影响停运,前几年出过一次事故,缆车被大风吹落,死伤数人,现在稍微有些风便不开放,我们只好更改计划沿着湖边开车游览。群山中有条小路,曾是印第安人翻越安第斯山的捷径,他们严守秘密几个世纪,还把发现这条小路的西方传教士都杀掉,现在则成为一条著名的徒步路线,每年都会举行徒步穿越比赛,据说要走上三天。


一座精致的木建筑,被雪山、两大湖和森林环绕,遗世独立在湖中小岛上,这便是五星级酒店Llao Llao Hotel
& Resort(Llao
Llao是当地一种树生果实的印第安名称),迄今已有76年历史,还设有一个18洞高尔夫球场。不过拍摄这座上世纪30年代的古朴建筑,最好的角度是在湖对面,因为背后的山峦可以衬托出它的宏伟,四周湖光山色,很像童话中的宫殿。

第二天天气晴朗,我们乘坐缆车来到教堂山(Cerro
Catedral),山顶在冬季是滑雪胜地,从那里可以眺望整个湖区,远处是终年不化的雪山之巅,巍峨雄壮,清澈碧波的湖水,墨绿葱郁的森林,构成一幅重彩油画。玲珑有致的小木屋点缀在山、树之间,平添了几份生气,有种身处阿尔卑斯山地区的错觉,难怪阿根廷人选择在这里度假,尽享回归自然之乐。


湖中星罗棋布的小岛,为了深入探寻曲折幽静的湖湾,午后,我们乘坐游船。行程到一半,便有不少鸥鸟追逐着船尾掀起的波浪,一个小女孩试图喂海鸥饼干,海鸥倏地滑翔下來叼走了,成群海鸥就这样伴了我们一路,也成了大家竞相拍摄的对象。然而就在接近湖心岛维多利亚时,从天而降的一场大雨,生生阻止了我们的上岸游览,据说岛上有一个红树林公园,珍藏着巴里洛切最美的景致。迪斯尼出品的经典动画片小鹿班比,就是作者游览此地时获得灵感而创作的,看来我只能找出动画片想象一下了。


傍晚,在小镇上闲逛,巧克力店的橱窗霓虹灯十分醒目,各种包装精美,诱人垂涎的巧克力让人驻足。一家,两家,三家…,一条街上竟然有四五家之多,巴里洛切没有污染环境的工业,唯一的特产便是巧克力,原料来自中美洲的可可豆,又引进了瑞士巧克力精细的制作方法,格外吸引游客,也让我这个巧克力爱好者如获至宝。不仅品尝了好吃的冰激凌,还买了一种中间夹着花生酱的巧克力,入口有种细腻的香甜,让人回味再三。小镇中心广场上,甚至有当地人牵着阿尔卑斯山特有的圣伯纳犬供游客拍照,脖子上还带着木制的小酒桶,既然号称“小瑞士”,那就竭力复制瑞士文化,多些元素也无妨。


巴里洛切,从最早的商道驿站,变成旅游热点,连街边墙壁上的涂鸦,也能让人感受到阿根廷人的艺术天性与浪漫,这是瑞士没有的。

巴里洛切组图



欢迎订阅猫猫的公众微信:猫眼看世界
微信号:ChentingPhoto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