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盐城”的奥秘
—
波兰印象(六)
走进这座庞大又神秘的“地下艺术城”,短短三公里间,20座精美的厅室、教堂让人赞叹不已,然而却有条奇怪的规定:“禁止品尝”各种艺术雕塑,原来它们都是由原块盐矿石雕砌而成的。

克拉科夫市郊区的喀尔巴阡山山区,每年数百万游客蜂拥至此,进入维利奇卡(Wielicika)盐矿精彩的“地下世界”参观。无论是开采历史还是规模,这座盐矿不仅在欧洲,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1976年盐矿成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列入第一批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入口处长长的队伍,等候中,听着盐矿专业向导的讲解,有着如此辉煌历史的盐矿,很快便会置身其中,顿时有种莫名的激动。


盐,作为一种天然的食物防腐剂和调味品,在人类历史的某个阶段,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一度贵如黄金。早在1044年以前当地人就发现这片区域地下蕴含丰富盐矿,从14世纪起维利奇卡成为采矿城市,1368年,著名的卡西米尔大帝(Casimir
the
Great)放弃了对盐矿的专有权,盐矿落入私人开采者手中,到了15-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正是凭借这口欧洲第一的盐井,让克拉科夫在几个世纪内一跃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建立起亚盖隆大学,盖起很多城堡,说中世纪波兰王国在欧洲的崛起完全拜维利奇卡所赐,一点都不夸张。18至19世纪盐矿开始扩建,
成为波兰著名盐都,当年俄普奥三国发动瓜分波兰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奥国希望独吞维利奇卡盐矿。


通往地下的旋转楼梯,一级一级走下去,下降过程中,我想起了十年前参观南非金矿的情景,历史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攫取经常造就一些世界级的“人造景观”。终于到了第378级台阶,我站在了盐矿地下九级矿区中的第一层,深入地下64米,井道还算宽敞,不少坑段四周和头顶都铺设了木头,或许为了减少压抑感,刷成白色的积木让昏暗的地下世界“明亮”起来。



我们在矿道中穿梭,阵阵凉风袭来,由于盐晶不能受潮,盐矿的通风设施非常好。很快,我就看到了周围墙体上那些结晶—盐的初始状态,伸手所触,视野所及,熟悉盐那白色颗粒,却陌生于这种原始面貌,光滑坚硬、菜花状的结晶体蔓延在四周,有些盐晶表面看来就像黝黑的花岗岩,向导特地用手电筒照亮,才露出里面规律而透明的矿晶。维利奇卡盐矿之所以出名,因为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纯度最高盐矿之一(纯度达到95%以上),在中世纪,很多欧洲贵族甚至直接食用这里的矿盐。
从13世纪至20世纪末延续不断地挖掘,盐矿开凿出地下九层的庞大规模,拥有两千多个洞室。目前只对外开放了三层,地下一层为维利奇卡盐矿最早开采的矿区,几乎持续了两三个世纪,每经过一个矿区,盐岩层上都刻有确凿的年代与纪事。为了方便视察和参观,早在1744年就在矿井内兴修了楼梯通道。据统计,矿区里所有井道连起来长达300公里,盐矿深度为327米,共采盐2000万立方米。在那个没有任何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时代,全凭矿工一点点开凿出来,可想而知工程的艰巨。





沿途,随着各种采矿工具和过程的模型演示,维利奇卡独特的盐业和矿井发展史浮出水面。许多有趣的盐雕散布在各处,神话厅里有矿工们迷信的“盐精灵”和“盐长老”,哥白尼厅里安放着历史名人雕塑等,配合现代声光效果,打造出一个迷人的地下世界。



教堂亦是“地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世纪采盐的矿工们的社会地位很高,但开采地下盐矿所付出的代价亦是惊人的。16至17世纪,维利奇卡盐矿平均每年都有10%的矿工死于塌方和瓦斯爆炸,所以他们必须去寻求“神的庇佑”。1689年,矿工们开始聘请牧师,每天当班的矿工都会到一个小型拱形洞室祈祷,这个拱形洞室后来被挖掘并雕刻成为“圣安东教堂”,也是盐矿的第一座地下教堂。由于波兰人大多信仰天主教,矿工们得到了国王的支持,由此,维利奇卡盐矿内开始大规模开凿各类规模不等的地下教堂。



最令人震撼的是位于地下101.4米处的圣金嘉公主教堂(St. Kinga’s
Chapel),也是这座“地下艺术城”的精华所在。我跟随人流从甬道进入大厅,眼前豁然开朗,整个大厅高12米,宽18米,长54米,气势宏伟。教堂雕像、装饰品全部就地取材,用自然盐岩雕刻而成,台阶旁边的墙上,一座白色结晶体圣母玛利亚像闪烁着圣洁的光芒,天然的材质为这些圣像增添了清雅庄重之感。



圣金嘉公主教堂的得名源于一段美丽的传说:八百年前,一位匈牙利国王将爱女金嘉公主许配给波兰克拉科夫大公鲍莱斯瓦夫,国王问女儿要什么嫁妆,金嘉公主回答说要一座盐矿,因为盐能给波兰人民带去幸福和安乐。国王答应了公主的请求,金嘉公主当即摘下订婚戒指抛向匈牙利的马拉穆列什盐矿。公主嫁到波兰后,立即派人去维利奇卡开矿取盐,令人们惊奇的是,这里不仅掘出了盐,还在第一块岩盐中发现了公主抛进盐矿的戒指,马拉穆列什盐矿真的伴随公主来到了波兰。




感谢金嘉公主带来的好运,1896年矿工们将这座带着虔诚与信念,整整雕刻了近70年的教堂用公主的名字命名。走进大厅,脚下的地板是用透明的,带有花纹的盐岩方砖铺成,用盐雕刻的祭坛、耶稣、教皇保罗二世等雕像神圣庄严,即使不是天主教徒,也会不由得心怀虔诚地赞叹膜拜。四周墙壁上布满各种浮雕,散发着棕褐色的奇异光芒,就像是用金沙敷就,仔细端详,笔触精美细腻,人物神态逼真传神,还带着奇特的立体透镜效果。内容大多为圣经故事,包括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耶稣和12门徒的经典形象,在盐的语言世界里更是精妙无比。向导介绍,这里的每一件雕塑作品都不是雕刻完工后再安置上去的,而是自始至终与整个盐矿连在一起,是维利奇卡盐矿从未分开过的一部分。



头顶天花板上,几盏巨大枝形吊灯并非常见的水晶灯,而是名副其实的“盐晶灯”—用盐的结晶体制作而成,光芒四射,晶莹剔透,谁能想得到我们每天吃的盐竟有着这样的美丽与坚实。教堂开放半个世纪以来,几乎每个礼拜天,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信徒,专门到这座地下教堂来做祷告,大厅可以容纳上千名信徒。

实际上,圣金嘉教堂只是维利奇卡盐矿地下奇观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整个地下九层矿区共有大小教堂、圣坛47座,分布在2000多个挖掘而成的洞室中。这些让所有人惊叹不已的杰出精美的艺术品出自谁之手呢?答案竟然是这里的矿工艺术家—三名普通的矿工,兄弟加师徒,三人用了大半辈子,一点点雕琢出来的艺术结晶,更是信仰的结晶!

除了随处可见的教堂、圣坛等盐雕外,迷宫般的地下世界竟还有美丽的“盐湖”,那一潭碧绿闪烁着幽幽的光芒。其实盐矿原本地下没有水,但后来波兰被奥匈帝国瓜分后,外来统治者占据了盐矿,他们由于没按原来的采掘技术挖盐,使得盐矿不小心渗透进水,便形成了盐湖。

开矿之初,人们就发现盐矿内的空气有益人体,从那时起一直是波兰王室御用的疗养院。后来发现盐湖对某些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于是1964年在盐矿第5开采区211米深处开设疗养院,供呼吸道患者疗养治病。沿着岩盐峭壁下行到123米深处,是第三层,除了疗养院,还有餐厅、邮局、电影院,可以举行集会、体育比赛和歌舞演出等活动,最大的宴会厅以波兰命名,可容纳800人同时就餐。


盐湖,灯光熄灭,幽深的地下世界中响起了肖邦的钢琴曲,盐矿与肖邦,同为波兰这个古老国度的骄傲,不知不觉中,最高雅的音乐与最市井的盐相濡以沫。在盐所包裹的地下世界中行走,需要我们心怀虔诚,怀揣对自然的赞美,进行一次波兰历史、艺术和信仰的巡礼,“维利奇卡”在波兰语里是“伟大”的意思,这是伟大的建筑奇观,更是人类伟大的信仰奇观!


维利奇卡盐湖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欢迎订阅猫猫的公众微信:猫眼看世界
微信号:ChentingPho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兰印象
克拉克夫“古城追梦” 老皇宫遇主教加冕典礼 实拍“花花教堂”

历史不能忘记—“隔都”
“童话木屋世界”
世界奇迹之“地下盐城”

华沙:美人鱼之城 “音乐诗人”肖邦博物馆
舌尖上的波兰

奥斯维辛集中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