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孙岛:峡湾的秘密
—
北极旅行日志(三)
峡湾,斯瓦尔巴德的灵魂,每一个峡湾都深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水手和冒险家被神秘的北极吸引来此,却迷失在这充满敌意的海域之中。追寻着探险者的足迹,我们来到斯皮茨卑尔根南部的红孙岛(Hornsund),曾经的狩猎者天堂,雪岭冰河、淡蓝海湾让我如痴如醉,云雾氤氲中,哪里是归途?

7月27日阴转晴
坐标:红孙岛(Hornsund 77°N
15°56E)
关键词:第一次登陆
错失蓝鲸
海上的一夜很安静,无风无浪。早上醒来,发现船正沿着海岸缓慢移动,天空有些阴霾,我披上外衣来到甲板上,雾气缭绕的雪山积雪大部分都消融了,露出下面黑色的山体,蓝色的冰川也已经缩小到不能再小的面积,这些年北极冰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四周悄无声息,这静谧清凉的夏日极地,我只看到一个灰色的忧郁世界。
斯皮茨卑尔根西海岸的航行会经过多座壮美的峡湾,每天有两次登陆,登陆前要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早餐后我们都集中到甲板上,看工作人员演示救生衣的穿戴和上岸时注意事项,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得破坏登陆地的环境,即“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而且即使是脚印,也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允许踩踏,要尽量避开那些柔软的苔原地带,因为里面很可能有鸟窝。接下来是分组,为防止集中上岸的拥挤,客人分批次上岸,分成德语组,挪威语组和英语组,因为这条船上大部分游客来自德国,由专门有讲德语的探险队员带队,我和同伴们与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其它国家的客人一起分在了英语组,看顺序下午是第二个上岸,上岸前由船上广播通知。由于每次登陆会涉水,海达路德还专门准备了CoreTex的高筒登陆靴,大家试穿后提供尺码,登陆时便会领到合适的靴子,一切安排细致而井井有条,显示了北欧人良好的管理能力。
上午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关于登陆的讲座,每个无人岛都是一本精彩的故事书,包括人类活动的历史,特殊的地质地貌,野生动植物等等,相对南极大陆,北极的人文内容要丰富很多。对于我来说则是非常好的拍摄前准备,讲座也分成德语和英语两个组进行。我们下午要登陆的红孙岛(Hornsund),位于斯匹茨卑尔根岛崎岖西海岸的最南端,属于斯皮茨卑尔根国家公园的一部分,风光迤逦,遍布五亿年前奥陶季时期沉淀形成的基岩和碳酸盐岩,那时这里还位于海下。冰河时代晚期,红孙岛被冰川覆盖,Burgerbukta和Samarinvagen地区成为冰川一个分支的移动通道,13000年前,这些冰川从此地大规模迁移,红孙岛也因此成为斯瓦尔巴德冰川地形的典型代表之一。山脉,谷地和峡湾造就了这个地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当强烈的东风吹来的时候,山的另一侧却平静无风。沿着红孙西海岸,从南到北是面积广阔的沿海台地,虽然看起来比东海岸更容易到达,目前也只有部分地区适合登陆。因为西海岸近海处布满无尽的暗礁,除了来自格陵兰和挪威海域的汹涌波涛外,那些浅海处的孤岩险滩让船只靠岸成为挑战,加大了登陆的难度。至于人类在此活动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四百年前,主要是捕鲸采矿。


船继续前行,下午一点,我在房间里看书,朝窗外随意瞟了一眼,只见两艘小艇驶离大船,向着岸边开去,莫不这就是登陆点?我立刻趴到窗前,果然有探险队员已经上岸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查看适合的下船地点,尽量靠近岸边,然后就是岸上巡视,看有没有北极熊出没,在各个至高点布上岗哨,方才回来接客人们登陆。天气状况良好,下午两点,我们上了小艇,顺利登陆。


(船上年龄最小的客人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四岁小男孩儿,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第一次登陆没有经验,穿得多不说,加上冲锋衣外还套着救生衣,脚上厚重的靴子,笨重的器材,我感觉自己有点像头熊,活动起来很困难。然而一上岸,我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海滩上怪石林立,一座高耸的山峰拔地而起,脚下是大片绿色苔藓,还有不知名的野花,头顶盘旋着各种鸟儿,荒野之美尽显无疑。此刻天公也作美,逐渐放晴,我兴奋地拿着相机游走在各处。

(荒岛上,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显得那样渺小)

(眼前的奇峰让我惊叹不已)
这个季节也是海鸟们哺育小鸟的时候,三趾鸥(Rissa
tridactyla)一家把窝安在了水边的一块岩石上,看到有人靠近,鸟爸爸立刻警觉起来,展开银色的双翅在我们头上盘旋。而更高处的岩壁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儿,密密麻麻,非常壮观。


缥缈的雾气中,峡湾呈现出不同的地质景观和绮丽风光,时间拉回四百多年前,话说1610年当英国人乔纳斯• 布尔(Jonas
Poole)驾驶着Amitie号到达斯皮茨卑尔根南部海岸,红孙山(Hornsundtinden)便是他看到的第一座山,天气晴朗的时候,甚至七八十海里之外都可以看见。再往北他发现了登陆点,于是派小船前往登陆,当船员返回时,带回来一支驯鹿角,干脆他便把这里命名为Hornsund
(鹿角之意)了。然而当布尔的大船企图靠近港湾时,由于猛烈的离岸风,使得他们不得近前,加上大量浮冰,很难找到理想的口岸,最后便放弃了。如今,我们乘坐舒适的“前进号”追随先人到达了这里,欣赏到四百多年前一样壮观的景色,不能不说是种幸运。


1610年夏天,英国探险船队又回到了红孙岛,他们绘制了地图,勘探了沿岸地区和峡湾的资源,便开始尝试在这里捕鲸,之后的很多年中,红孙岛成为了捕鲸的永久基地。17世纪初,只有巴斯克人(the
Basques)才掌握熟练的捕鲸本领,后来逐渐被其它国家的船员所掌握,技术愈发成熟。1614年,荷兰人和英国人签订了关于斯瓦尔巴德不同区域捕鲸权的协定,英国人取得了红孙岛的捕鲸权,于是他们在岛南部的Gåshamna和
Höferpynten岸边修建了几个营地。尽管有协定,但和荷兰人之间的冲突还是时有发生,1617年曾经爆发过一次,双方的敌意一直存在,但终没有挑起战争。红孙岛最终成为英国捕鲸舰队在斯瓦尔巴德的重要大本营之一,现在在Gåshamna地区还清晰可见当年的营地遗址。
此外,红孙岛还生活着数量众多的北极狐和北极熊,由于洋流的影响,初冬时节海面就出现了大量浮冰,为北极熊冰面捕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18世纪初吸引了很多猎手前来,尤其是来自俄罗斯的波莫尔人(Pomor),特指在北极地区过冬狩猎,为了获取北极熊和北极狐的皮毛,鲸鱼油脂和海象牙齿等的捕猎民族,这些猎物在当时的欧洲非常受欢迎。波莫尔人还猎取北极驯鹿,海豹,海鸟和收集鸟蛋,这些俄罗斯猎人最青睐的是红孙岛南部,以及峡湾南部的低矮台地,18-19世纪这些地方是他们的越冬探险地区。在营地周围,由于大量的动物骨骸和腐烂尸体,滋养了土地,让这片区域生长出茂盛的植物,现代科考人员便通过斯瓦尔巴德地区植物的繁茂程度,寻找判断人类活动遗址。在俄罗斯人狩猎营地附近还可见俄罗斯东正教巨大的木质十字架。

(登陆点遍布暗礁)
二十世纪初挪威的冬季狩猎者才来到这里开始布陷阱捕猎。和俄罗斯的Pomor猎人一样,他们也热衷于动物毛皮,脂油等,因为这些都可以攒取高额利润,但是狩猎者要忍受荒岛的寂寞,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狭小的生活空间,还必须学会各种寒冬下的生存技能,以及应付危机的本事。他们在岛上布好陷井,每个之间的距离从步行一天到几天不等。至于采矿,二十世纪初来自伦敦的北方开采公司(The
Northern Exploration Company
Ltd.)控制了红孙岛南部地区,有时候狩猎者也会为他们看守矿址。
(一艘小帆船进入视野,应该是挪威大当地人的,
夏季风浪不大,这样单薄的小船也可以驶入峡湾)
在岸上拍摄了两个多小时后,天气又开始转阴,于是我乘小艇返回,靴子要经过消毒才可以进入船舱,卸下身上的装备一下子轻松了许多。第一次登陆感觉非常爽,大家都拍到了满意的片子。晚上七点左右,“前进号”驶离了岸边,航行在更广阔的海域。
晚上九点半左右,突然听到船上广播,说前方发现了鲸鱼。我立刻拿起相机冲到甲板上,大概三四十海里左右,果然海面上不时有水柱喷出,不止一条,只是距离太远了,很难拍到清晰的照片。周围很快挤满了拿着望远镜的老外,听说这是比较常见的小须鲸(Minke
Whale),等了半天也不游过来,我有些失望,加上外面的风越来越大,便回到船舱。

晚上十一点多了,广播里说远处海域又出现了鲸鱼,顶着愈发猛烈的海风,我来到船头,这次距离更远了,海平面上出现了三四个小点,不停地喷着水,看那水柱的高度应该是体型不小的鲸鱼。凛冽的寒风中我坚持了四十多分钟,实在熬不住了便回去睡了,最执着的十几个德国人就一直站在那里通过望远镜观看,真让人佩服。而他们也的确得到了回报,第二天早餐时,我听到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那些鲸鱼后来游到近处,在海浪中翻尾,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是北极海域难得一见的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
目前海洋中体型最大的鲸鱼,身长可达三十多米。蓝鲸作为世界最大的动物,曾经有近20万头分布全球,1930年至1931年,全球捕杀近3万头,到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宣布蓝鲸为禁捕对象前,蓝鲸只剩不到3600头。事后海达路德的船长说他在这个区域航行了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蓝鲸,凡是亲眼见过的人都兴奋不已。看来要做个好的摄影师,光靠运气是不够的,耐心与吃苦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初次见识北极风光的这一刻终生难忘)
斯瓦尔巴德红孙岛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达路德邮轮北极旅行日志

中国人免签的北极探险起始点
北极熊出没,请注意 斯瓦尔巴德峡湾的秘密
贝尔松,恐怖的鲸鱼坟场 走进中国科考黄河站
徒步新奥勒松14号冰川
揭开摩纳哥冰川的面纱
探秘北极火山口
北极捕鲸人墓地

来北冰洋游泳吧
夏日北极狐的故事
深谷瀑布险滩

“海上玫瑰”女探险队员
走近极地勇士
海达路德“前进号”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