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楚节上的“神舞”
— 神游“云中之国”不丹系列(十二)
布姆塘滕达戒楚节,又见“藏戏”,华丽的服饰面具,还有烟祭,喇嘛们挥撒风马、插立经幡,低沉的号音回荡在喜马拉雅山区这个隐秘谷地的上空,口口相传了几百年的“神舞”,带来的不仅仅是娱乐,更主要的是让僧俗大众朝拜神佛,祈求今生的福乐和来世的转生,不丹文化的神秘积淀可见一斑。

热闹的戒楚节,如果不仔细观察,感觉和帕罗节没有太大区别,但这毕竟是宁玛派的节日,和竹巴噶举派还是有所不同。我注意到了面具饰物的不同,遗憾的是不清楚舞蹈内容是否也有很大的差别。





一路走来,发现宗教节日是不丹人日历上最重要的事件,主要是双神节和本节,每年在全国各地的大寺庙和宗堡里举行,因为是藏历,宗教节日日期年年都不相同,但是大多数本节是在秋天和农闲时期(帕罗河谷的著名本节则是在春天举行)。其中廷布,普纳卡和帕罗这三大地区的节日最著名,而这回我在布姆塘赶上的三年一次的宁玛派节日,规模也不小。





宗教舞蹈上,我见到了更加奇怪的装束和面具,感觉更加神秘莫测。说起来,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宁玛派活佛德尔顿•白玛宁巴的主隅正是布姆塘,于是藏戏也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藏戏在藏语中称为“阿吉拉姆”,起源自西藏的古老传说。“阿吉拉姆”意为“戏剧女神”,简称“拉姆”,即仙女。在藏族发祥时期由民间歌舞,说唱和宗教仪式等原始艺术源起并综合发展。8世纪藏族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初步产生,形成白面具藏戏,14、15世纪经噶举派著名云游高僧唐东杰布在修建众多铁索桥的过程中发展形成蓝面具藏戏,铁索桥的建造和藏戏的创始是噶举派对藏族文化的又一贡献。藏戏的演出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主要是开场表演祭神歌舞;第二部分为“雄”,主要表演正戏传奇;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之前帕罗节上已经介绍了不少“藏戏”的内容,这里就不重复了,从图片上我们可以对这种神秘古老的仪式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吧。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云中之国”不丹系列
世界十大奇寺之虎穴寺 普罗宗里的盛大节日
我在不丹看“藏戏”

见证不丹王室婚礼的普纳卡宗 幸福乡村生活
“癫狂圣贤”与切米拉康

中部秘境布姆塘 不丹最古老的寺庙
“小瑞士”的田园生活

布姆塘滕达戒楚节 我见到了不丹宁玛派大活佛 布姆塘戒楚节“神舞”

不丹最美岗提寺 云游廷布 传统市场随拍

不丹高尔夫与奢华酒店 揭秘不丹传统生活 不丹清纯小美女
新书《婷,在荷兰》已上市,敬请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