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不丹看“藏戏”
— 神游“云中之国”不丹系列(三)
没有高难度的动作,唢呐、铙钹和竹笛单调舒缓的美妙声音传达着仁爱的无尚力量,舞者一丝不苟,衣着色彩纷呈,面具更是神奇怪异,每支舞蹈的宗教内涵丰富,初见,便为这密宗艺术魅力倾倒,据说这是一种冥想修行,一种将自己信奉的神佛再现世间的做法,而有幸看到神舞的人们,会得到祈福。

(绚丽的色彩,神秘的面具,宗教意味的手势和舞蹈,充满了异域文化魅力)
作为世界上唯一以藏传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宗教给不丹的文化历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节日更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帕罗节由三部分组成:节前准备,帕罗宗内庆典活动,三天歌舞庆祝。眼看重要的僧侣们鱼贯入场就座,大戏即将上演。




有趣的是在开始前,不时有面具小丑串场的即兴表演,一般都是多人。小丑也称为“阿嚓啦”(Atsara),红色的大鼻头格外醒目,他们的表演滑稽生动,开始我以为只是开场和中间休息时才有,后来发现,小丑的戏很重,尤其当节奏缓慢的舞蹈让人感到乏味时,小丑们的滑稽演出便可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一般,他们的台词百分之九十都是自己创作的,要根据现场气氛,编出一些故事来,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既有娱乐观众的作用,同时也负责维持场内的秩序,观众和外国游客还可以走近他们,还可以施舍一些钱。




然而,让我感到惊讶和不解的是,每个小丑手里都攥着一个木质阳具,不时挥舞着,彼此调戏着,甚至用它轻轻敲打观众的头顶,开些一目了然的色情玩笑。原来在这个宗教至上的国度的宗教盛会上,“阿嚓啦”们是唯一可以不受束缚,自由表达情绪和挑战宗教社会秩序的角色,当然在一定限度和范围内。在不丹有一道特别的风俗,认为男性生殖器是阳刚有力的象征,力量是无穷的,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好东西,他们很自豪地认为这能驱邪避凶,保佑平安,并能带来好运,旺丁旺财,因此小丑们以木质阳具敲打观众头顶以示祈福,被敲打者不禁不怒,反而感觉很高兴。

舞蹈开始了,和中国的藏戏如出一辙,不丹噶举派所遵循的主要舞蹈形式叫做咒语(zor)跳神,或叫做面具跳神,即面具舞和鼓舞。表演者主要是僧侣喇嘛,也有经过歌舞训练的信徒,他们头戴各式宗教面具并穿着精致的丝绸、缎面服饰,绣花牛皮靴,手持法器。舞者在现场中央,一边吟唱着美妙旋律的传统歌曲,一边被滑稽小丑打扰和调戏,既娱乐观众的同时又传递着佛教的理念,讲述了圣人降伏恶魔的胜利成就。




之前在西藏旅行,听说藏戏主要有两个流派,以演出时男子戴的面具颜色来区分:白面具和蓝面具,整个面具略大于人的脸,剪出的两只眼睛和上翘的嘴角带着神秘的笑,前额上有日月的造型,据说是藏戏创始人唐东杰布的形象。不丹的面具则颜色种类繁多,从魔鬼,到天神,还有动物形象,制作精美,大多为泥塑木雕,或平和、或威猛,或青面獠牙式的丑恶狰狞,给人印象强烈而深刻;大袖宽袍的神服更是五彩缤纷,前襟后背绘上人脸和骷髅头,威慑感十足。而主要的舞者均是从经过密宗灌顶的五官端正、精修佛法的喇嘛中遴选出的,按仪轨,舞蹈时必须默念神咒,祈请观想,使自己的心神和所饰本尊融合为一,如果做不到,就会触怒护法神,降下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面具下的每个人均一丝不苟,用心演绎着各种宗教神话。



一抬头,刚好看到帕罗宗的三楼上面,一些年轻的小僧人正探身到窗棱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下面的表演,淳朴的笑容深深感染了我,风吹起黄色的窗帷,与红色袈裟,在我的镜头中构成了一组美妙的色彩,不丹的色彩。

虽然我不懂戏中的内容,但看到周围的观众如痴如醉的入戏表情,不禁心生羡慕,几百年来,不丹人一直悉心维护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当春天来临时,帕罗民众们就这样在这蕴轻于重,沉重激烈中有轻松诙谐,华美隆重中有狰狞威严的表演中,沉浸在信仰所带来的美好与快乐中,年复一年!
更多不丹旅行参考请见:http://www.3etravel.com/


不丹帕罗节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游“云中之国”不丹系列
世界十大奇寺之虎穴寺 普罗宗里的盛大节日
我在不丹看“藏戏”

见证不丹王室婚礼的普纳卡宗 幸福乡村生活
“癫狂圣贤”与切米拉康

中部秘境布姆塘 不丹最古老的寺庙
“小瑞士”的田园生活

布姆塘滕达戒楚节 我见到了不丹宁玛派大活佛 布姆塘戒楚节“神舞”
新书《婷,在荷兰》已上市,敬请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