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教堂里的韩国人弥撒
万国教堂门口,
猫猫正在等候同伴,突然一个教堂里的人匆匆过来,说参加弥撒的人都已经进去了,让我也赶快,
原来把猫猫当成了韩国教会团的成员,也不奇怪,西方人经常把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搞混,不过韩国人对基督教的热情猫猫在以色列旅行中算是见识了,一路上遇到最多的就是他们了。

耶路撒冷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又名Agony教堂,位于耶路撒冷城东部的橄榄山,毗邻客西马尼园(Gethsemane)。这是耶稣在被捕前晚间祷告的地方。耶稣和门徒来到这里,他对他们说∶你们在这里坐,我去那边祷告。不过眼前的这座拜占庭风格教堂,只有百年历史,建于1919到1924年,教堂的设计师为安东尼•巴卢奇,因得到许多国家的资助而得名,教堂内的拱顶上镶嵌了各国的徽章,圆顶、列柱和镶嵌图案颜色十分绚丽。



走进教堂,里面光线非常昏暗,据说耶稣被捕前,在这庭园石头苦恼地祈祷度过最后一夜的地方,就在教堂祈祷台的中央,“耶稣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而一场前面提到的韩国人的弥撒正在这里进行,猫猫在旁边看着这些虔诚的东方信徒,近年来韩国人信奉基督教的越来越多,而韩国人的传教热情也是高涨,以色列自然是他们必访之地了。




许多来以色列旅行的人90%应该都和宗教有关,西方社会的就不多说了,毕竟是从他们那里开始的,但是对于东方人,尤其像韩国人这样热情的基督教新势力,的确是近几十年来很引人瞩目的。这里顺便提上几句吧,韩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存在。至于儒教,它是否在韩国能被视为一种宗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在中国的传统中,儒教更多的是一套伦理体系。但即使因为在韩国有成千上万的人集体祭拜孔子像而把它作为一种宗教,经历了朝鲜王朝,它也已经蜕化为党争和贵贱等级差别的实用思想了。而佛教则因统治者崇儒抑佛政策而趋于衰败。道教蜕变为流行于风水占卜先生、衙门文书之辈的民间土俗信仰。而且称得上传统宗教的这几种宗教在朝鲜近代史的动荡时期,对民众的不安全感都未能开出有效的药方。
相反,基督教却为反对政治压迫提供了一种更加可靠的信念和制度基础,因为它促进了平等的观念,和对于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某种权威的尊重,在被日本统治的时期,儒教的权威主义和佛教的被动性被基督教的战斗精神所取代。基督徒在这个时期有了迅猛的发展,天主教徒从1910年的7.35万增加到1945年的18.36万,而新教徒也在此间增加了十万人次。战后基督徒的人数更是迅速增加,到八十年代中期天主教徒增加到110万,成为继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之后世界上拥有天主教徒数量列第四的国家。而新教徒增加到900万,占总人口的24%,即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新教徒。

韩国的基督徒将自己称作“第二个以色列”,意指他们身怀著在21世纪向全球传达“福音”的重大使命,就像耶路撒冷在2000年前成为基督教的发源地一样。很多韩国人强烈认为,基督教为国家的物质与精神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感到有义务将这一“福音”传达给其它国家的民众,于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万国教堂组图







(教堂窗户玻璃故意不透光,以表达哀伤,所以又叫“哀伤教堂”(The
Basilica Of Agony))
以色列圣地巡礼系列

把心留在耶路撒冷
哭墙下的小女孩儿 苦路与圣墓教堂
海边的十字军城堡
海法大同教花园 以色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末日战争发生地 拿撒勒天使报喜堂
璀璨教堂玻璃绘画

到拿撒勒更新婚盟
试探山的孤独修士
耶稣诞生地-伯利恒主诞教堂

约旦河洗礼
鱼的传说和美味烤鱼
最美的东正教粉红教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