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苦路与圣墓教堂
耶路撒冷,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Resurrection)——基督教最神圣的地方,然而你可曾想到,大门的钥匙竟然掌管在两个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是由一个阿拉伯少年负责打开大门。不要惊讶,因为这里是耶路撒冷,什么神奇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正在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下专心点燃蜡烛的信徒)
到耶路撒冷的时候正好是周五,之前听说每个周五下五圣方济各教会的教士都要背负十字架重走“苦路”,既当年耶稣被判受十字架死刑,背起十字架走至各各他山被钉起的一段路程。为了能赶上拍摄,猫猫和同伴们一大早就从南部的埃拉特出发,下午一点多来到了老城。


(苦路大部分站都有这样的青铜标示)
教会因耶穌途中所受苦难之处分为十四站,所以又称做“苦路十四站”,教士在每一站上都会讲述当年耶穌遇难受苦的情境,我们从狮门进入,走了没多远,便到了第一站所在地,与想象的大不相同,竟然是一巴勒斯坦学校(奥玛利亚中学),其石灰岩块操场便是苦路第一站,即判耶稣死刑的罗马广场,旁边还有是一座清真寺塔,名叫安东尼亚塔。感慨现在的耶路撒冷真有点太拥挤了,毕竟耶路撒冷被毁了8次,现在的“苦路”也不过建于200年前,这个地方已经改建了N多次了,但还是很执着地打上了传说的烙印,小学操场没有开放,大家只能去参观旁边的一个据说是圣母玛利亚父母家的遗址。
(苦路示意图)

(苦路第七站—耶稣再次跌倒处)

(苦路第八站教堂里的浮雕)
14站每站都有传说,记录了耶稣遇难的历程。二至九站的街道墙上都有青铜雕刻的罗马数字标志,附近建有相关教堂。第2站是荆冕教堂,相传耶稣在此被扣上荆棘枝冠、背上十字架,他为作恶不悟的人必遭毁灭而流泪。荆棘摘自对面橄榄山,如今那儿建有泪滴状的哭泣教堂。第三、七、九站是耶稣3次跌倒的地点。圣母玛利亚在第四站遇见走向死亡的儿子,悲痛欲绝。第五站是西曼帮耶稣背十字架,他后来成为传教的忠实弟子和助人爱心的象征。第六站是维罗尼卡教堂,拉丁文意为“真相”,维罗尼卡用手帕给耶稣擦汗,发现都是鲜血,后来悲伤而绝,葬在此,以其名建教堂。在第八站,耶稣对大群哭泣的妇女说:不要为我哭泣,为你们的孩子,为耶路撒冷的未来哭泣吧。


(第10-14站所在地圣墓教堂的入口)
不过我们也许来得有点早,此刻的苦路并没有众人背负十字架,一站一站祈祷唱经的场面,大家不仅有些失望,而且在乱哄哄的阿拉伯区找寻这些不起眼的苦路标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后终于来到了苦路第十至十四站所在地——著名的圣墓教堂。由于宣扬平等博爱的基督教影响越来越大,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时的东罗马帝国完全接受了基督教。4世纪初,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巡游至耶路撒冷,住了7年,考证确定了圣诞、圣墓等耶稣遗址,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建造一座教堂,即圣墓大教堂。

(苦路第十站—耶稣被剥掉衣服)
大教堂里人山人海,挤满了来自亚洲、美洲,东欧等地的信友,络译不絶的人潮,掩饰不住对圣地的虔诚与感伤。圣墓教堂内,十至十一站是位于二层楼的2幅大油画:犹太先知亚伯拉罕祭献儿子以撒、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分别是耶稣被剥去衣服和钉上十字架的地点。十二站是耶稣死亡地,矗立着那著名的耶稣遇难十字架雕塑。
(苦路第十一站—耶稣被钉上十字架)
进入圣墓教堂,我们右转踏上楼梯,就奔向了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Glogotha,或称骷髅地,Calvary)。猫猫开始感到不解,为何二楼就成“山”了,后来知道这边算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高处,建教堂之前,当年的占领者罗马人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处死犯人,当年人们是爬山,现在山没了,就改走楼梯了。

圣墓教堂因为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内部情况十分复杂,大教堂的一部分为东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为天主教方济各会所有,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也各据堂中一部分。第十和十一站是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第十二站是耶稣被竖在十字架上,然后断气的地方,却又属于希腊东正教会,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从教堂正门望去,前面的院子是属于希腊东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关键是楼梯最后一级台阶是属于院子的延伸部分还是楼梯,两派争执从未停止,而二楼窗户外的梯子则是亚美尼亚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整个就是一个瓜分地盘运动。


(第十三站:耶稣从十字架上被取下来放在这里,沾染了耶稣血迹的大理石俨然成了圣物)

(第十三站后面的墙上描述耶稣被膏抹和被埋葬情景的马赛克壁画)
旁边十三站,是圣墓教堂正门大厅中央一大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散发异香,是传说中耶稣遗体卸下的地点。只见众人围着一块大理石(洗尸石板)顶礼膜拜,据说上面浸透了耶稣的血,大家争先恐后地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有点类似我们的“开光”吧,猫猫是这样解释的。大理石后面墙上的壁画上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排队等候进入第十四站—圣墓的人们)
大厅原是海伦娜建的教堂遗址,如今只剩下几块马赛克地面。往左,大厅中央便是那著名的小教堂状圣墓,是埋葬耶稣的第十四站。贵族约瑟夫敬仰耶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埋葬耶稣。圣墓石洞极狭小,不足2米宽。3天后,人们在大卫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后的晚餐”楼2次见到耶稣显灵,打开圣墓,发现里面是空的,便认为耶稣复活了。

(这里应该是某个教派的“办公区域”了)
一走进这个神秘的地方,猫猫犹如进了迷宫,反正每个教派的教徒都识得本教派的圣地和圣物,各自前去参拜,猫猫就只有在里面瞎转悠的份儿了。最拥挤的大厅就是圆形复活大厅了(Anastasis,意为“复活”),围绕Rock
of
Calvary的廊柱中庭,这里是海伦娜发现的安葬耶稣的洞穴遗址,洞穴周围的岩石全被削去,圣墓则被围在一个被称为Edicule(意为“小房子”)的建筑内,圆形大厅的穹顶直到公元4世纪末方才完工。因为队伍实在太长,猫猫便来到出口处拍了信徒们点燃蜡烛的场面,看到墓室外43盏长明灯日夜不息地燃烧着,其中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教各占13盏灯,科普特教会占4盏灯,耶稣要是复活了知道后人把事情搞得这样复杂真不知会做何感想。

(在圣墓出口处点蜡烛的信徒)
圣墓教堂组图




(教堂里的东正教教会所掌管的部分,仪式和圣物也不相同)


以色列圣地巡礼系列

把心留在耶路撒冷
哭墙下的小女孩儿 苦路与圣墓教堂
海边的十字军城堡
海法大同教花园 以色列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末日战争发生地 拿撒勒天使报喜堂
璀璨教堂玻璃绘画

到拿撒勒更新婚盟
试探山的孤独修士
耶稣诞生地-伯利恒主诞教堂

约旦河洗礼
鱼的传说和美味烤鱼
最美的东正教粉红教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