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野生动物的乐园
一直以为,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美丽星球是属于所有的生灵,而自以为聪明高贵的人类其实有时候还不如动物,最典型的例子就如5年前的那场海啸,当时巨浪卷入了斯里兰卡东南部3公里多的内陆,兰卡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亚拉国家公园也遭受洪水的侵袭,那里有数百头大象和很多美洲豹,然而洪水褪去后,人们惊异地发现,没有一头大象在海啸中死亡,而鸟儿们也早已成群结队地飞走了,只有骄傲的人类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自古以来动物就表现出各种超乎人类想象的能力,而大象更被许多人认为是高贵神圣的动物。南亚是亚洲象的老家,兰卡也生活着许多大象,政府的野生动物保护局于1975年开始修建一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象孤儿院(Elephant
Orphanage)”,位于距科伦坡约3小时路程的平纳瓦拉(Pinnawela),专门收养那些无家可归、在原始森林中掉入废弃的宝石矿井,深坑或脱离象群,尤其是身受重伤或患疾病的幼象。


孤儿院成立30多年来,共收养了近百头大象,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我们来的时候大象们已经用过早餐了,不过还来得及赶上它们的集体“沐浴”,正沿着一条土路向河边走去,两旁小店都是出售跟大象有关的工艺品,突然身后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恰尼卡赶紧拉着我们躲到一边,一回头,好家伙,身后不到百米处滚滚浓尘中竟然出现了成群的大象,领头的是几头体型庞大的成年象,来势凶猛,这要被踩上一脚,肯定没命了。



看着大象们从身边呼啸而过,向河边冲去,猫猫赶快跑到专为游客设的平台上占据有利地形,准备拍摄。大象们在驯象人的带领下都下到了河中,开始用鼻子吸满水再喷到身上,很惬意地享受着,猫猫给了驯象人一点小费,于是他领过来一头小象让我抚摸拍照,兰卡的大象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们的耳朵上有圈金边,很漂亮。看过大象洗澡,我们又参观了这里的专门用象粪造纸的手工艺作坊(后面会在关于兰卡手工艺的文章中专门介绍)。

兰卡还有许多当地特有的动物,由于此行主要是文化遗产观光之旅,没有专门前去参观这里的国家公园,许多动物都是旅途中顺带认识的,比如这里特有的绿海龟,是在去加勒的路上经过了一家海龟养育中心(Kosgod)。世界上一共有7种大海龟,在斯里兰卡就有5种,成为观赏海龟的理想国度,不过现在它们全都属于濒危动物了。
这家海龟养育中心的是一个德国人投资的,但它的创始人却是一位本地人—K.Chandrasiri
Abrew先生。当年创建中心的原因是因为附近的渔民为了生计到海滩上捡拾海龟蛋,他为了保护这些海龟,就用5卢比的价钱将蛋买下来,然后在养育中心经过48天的孵化,再将新生的小海龟放归大海。
为了防止这些海龟的灭绝,30年来养育中心一直在设法保护它们,有不少海龟已经成了养育中心的熟客,每年都会游回这里产卵。我们在一个水池中见到了初生的小海龟,都是孵化后第一天、第二天及第三天的,白白的肚皮,非常可爱,工作人员示意我可以轻轻地把它放在手心里,这些小海龟出生三天后会被放回大海,大约10年后,它们又会重返养育中心生育。

(珍贵的绿海龟)

(白海龟)
另外的池子里有更大些的海龟,这里竟然还有一只白海龟,因为基因变异的缘故,看样子只能生活在保护中心,无法重返大自然了。我们来到中心后面的沙滩上,一望无际的白色沙滩就是海龟们的家,它们会爬到沙滩上做窝,当海龟在寻找做窝地点时,它们会变得十分紧张,很容易就被吓到,只有当它开始产卵时,才能够接近,因为它已沉浸在一项非常机械的发呆行为中,很难注意到入侵者。收集海龟蛋然后再放回孵化的小海龟需要很多人手,Abrew先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保护中心的工作,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志愿者来这里服务。

自1979年成立这个保护中心后Abrew先生一直坚持到现在,中心的门票是200卢比,还有一些手工艺品出售,所得款项都用于中心的建设。遗憾的是当年的海啸也袭击了这里,现在仍然可见被破坏的地方。和Abrew先生交谈的时候,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提起中国就很兴奋,他说他去过5次,非常敬慕毛主席,周总理,虽然面对镜头还有些紧张,但的确是一位非常慈爱的老人,希望他的海龟事业永远继续下去。
除了保护中心,斯里兰卡另外有专门的海龟保护项目(TCP),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是经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像兰卡的Rekawa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过度开发,人们收集海龟蛋出售,于是
TCP开展了“海龟观赏”项目,旨在用另一种收入来源来取代龟蛋收集,证明非常有效。

沿途,见的最多的鸟儿是白鹭(Egret),水田里,道路旁,甚至酒店的花园中,它们不怕人,经常大摇大摆地在我们四周溜达。而猴子更像是这里的主人,很多古迹边都有它们的身影,不过猫猫还是把镜头对准了同类——一只可爱的小猫,看到这些动物们在这里悠闲自得的生活,愈发感觉兰卡的无穷魅力了!

(被海啸破坏的池子)

(海龟出没的海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