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2009-01-01 21:39:47)
标签:

晋祠

建筑

圣母殿

国宝

摄影

旅行

旅游

文化

艺术

阿兹猫

分类: 阿兹猫国内行

    晋祠﹒建筑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勾心斗角”一词原来源自建筑术语—于晋祠水镜台)

 

  跟着秋天的脚步走进了晋祠, 欣赏到的不仅仅是秋风秋韵中的古祠美景,这里独特的建筑样式和精美的雕刻同样让猫猫惊叹不已,可惜过于商业化的导游的讲解不足以深刻理解这其中的奥妙,回来后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晋祠在中国建筑史上的确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这百余座宋、元、明、清的建筑中,请随猫猫一同来看:

 

木雕龙柱圣母殿
鱼沼飞梁十字桥
金代献殿无一卯
勾心斗角水镜台
祠堂建筑论古今
晋祠国宝名不虚
                       —— 阿兹猫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正对着游客入口的是晋祠水镜台的背面)

 

   这其中提到的宋代圣母殿和鱼沼飞梁,金代的献殿便是被国家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的建筑,不过还是先从进门后不久即见到的大戏台开始说起吧。上篇中已经讲过戏台的由来,这古色古香楼台名曰“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檐下悬有横匾,上题“三晋名泉”,戏楼面北,面对入口游客的前台台口倒为后面,也就是演员们化妆的地方。我们绕到正面,台前有一楹联: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一语道明戏里戏外的人生写照,让人感慨。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水镜台算是同时期戏台中的佼佼者了,集楼、台、殿、阁为一体,气势宏大,雕饰华丽,造型雄奇,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走廊。细看,每侧各自2个屋檐,互相穿插,被称为“勾心斗角”,勾是建筑物勾连,而斗是交错的意思,屋檐下还雕着龙和象,如此的建筑样式猫猫还是第一次看到,颇为好奇,据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下次去的时候一定要留意一下。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出自名家手笔的晋祠水镜台牌匾)

 

   不仅建筑样式独特,古人还非常重视戏台的音响效果,戏楼的阶梯式穹窿构造很好地收拢了声音,起聚音作用,相传戏台前边曾经放置八口大水缸,能通过共振原理增加音量,天然的扩音器兼做消防之用,好聪明的古人。我绕着走廊转了一圈,抬头,“水镜台”匾额高悬于戏台之上,何为“水镜”?源自“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忠奸是非终有人明辨”,这忠奸是非在水镜中一照便世人皆知了。而这块牌匾来头也不小,出自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乾隆书法老师)之手,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第二名匾便是“对越坊”的牌坊匾额了,同样为明朝万历四年(1576)所建,是通向圣母殿中心建筑的必经之路,与钟鼓楼分峙对称,如坊之两翼。古代牌坊有贞烈坊、忠孝节义坊、功名坊等。晋祠此牌坊叫“对越”,其意出自《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颂扬,即报答颂扬周文王之高尚功德。相传题字为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书,高应元对父母极为孝顺。他的老母突患头疼症,久治不愈,高应元朝夕不安,一日沐浴更衣,在晋祠圣母殿前为母焚香祈祷,并许愿:母体一旦安康,将捐资修祠。半年后其母病痊愈,于是高应元捐资白银三百两,筑了一座华贵典雅、雕琢考究的牌坊—对越坊,并亲笔书写“对越”匾。传说无法考证,但中国古代的孝道之礼化作用于民间无可厚非,两个字笔力遒劲倒也是不争的事实。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献殿—图片来自网络)

 

   过了“对越坊”以及钟鼓楼,往前就是献殿了,一座不起眼的敞开式建筑,如果不是经过讲解,很容易忽略过去。该殿是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也就是供奉礼品的场所,建于金代。其形若亭,顶部是单檐歇山式,而檐下为立柱,前后敞亮,四周无壁,整体结构全用卯榫连接固定,没有一颗钉子,斗拱相接,卯翘相连,却异常轻巧稳固,事实证明也如此,不着一钉的献殿九百多年间,历经多次地震而完好无损,岿然屹立。

 

   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晋祠主体建筑圣母殿的前面有一座古桥,“鱼沼飞梁”的名字非常特别,古人把方型水池称为沼,圆形水池称为池。“鱼沼”是水池的名,有3米深,水流很大,是晋水第二源泉,而飞梁指跨水的桥。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桥下无桥墩,水中立小八角石柱34根支撑(历史上修葺后把桥面从原有的木质的换成了汉白玉),柱础为莲花宝座,石柱之上置斗拱,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乙翼下斜至岸边,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形似展翅大鹏,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十字桥,历经千年,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立交桥”,也是现存唯一的古代木结构十字型桥梁建筑,在世界古代桥梁建筑史上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可惜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位拍摄十字桥全景,二来桥上游客熙熙攘攘,于是便从网上找了两张角度还不错的照片弥补遗憾吧。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圣母殿)

 

   最后来到晋祠现存最早的主体建筑圣母殿了,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圣母殿在建筑构造与式样上继隋唐,下启元明,可谓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在中国建筑发展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殿前8根粗壮的殿柱,每根柱子上都盘有一条活灵活现的木龙,形态张扬、霸气、拙豪,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木雕艺术品了。

 

   大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进深六间,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下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互映衬,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宽敞。“减柱法”的熟练使用说明宋代在建筑上已进一步掌握了力学原理;而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适当,避免了隋唐建筑中用料的浪费,在建筑式样上也更富于艺术性。殿的四周还建有回廊,这种四周围廊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最早实例,中国的木结构建筑,经历了一个由隋唐的雄壮坚实到明清的华丽轻巧的发展过程,而宋代建筑正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圣母殿恰好提供了研究宋代建筑的典范。

 

   整个大殿按旧貌修葺,修旧如旧,保持了古老的本色,与四周的十字桥、泉亭和鱼沼相互陪村,浑然一体。殿中神龛里,端坐着头戴凤冠,身着蟒袍,神态严肃的圣母,即唐叔虞之母邑姜,殿中还有42尊神态各异的宋代侍女雕像,栩栩如真,下章中具体描述。

 

   出了圣母殿,走到一旁的难老泉边,看着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眼前仿佛幻化出戏台中水袖当空舞的婀娜身姿,耳畔分明有绵远悠扬的袅袅清音,真是万年难老泉不断,千年古建韵犹存!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难老”牌匾为清代傅山所题,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难老泉上水母楼)

 惊艳晋祠绝美建筑

 (晋祠正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