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教派圣地—孔亚
孔亚给我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那神秘虔诚的回旋舞,白色的长袍在我眼前转啊转,表演者好像进入了一种催眠状态,把本来时差就没倒过来的猫猫看得直犯困,最终坚持不住睡倒在桌旁。

离开卡帕多奇亚绚丽迷人的火山地貌,我们向西南方向进发,目的地是安那托利亚高原的回教信仰中心-古城孔亚。这段路途将近四个小时,沿途可以看到一些商队古驿站(Caravanserais),此外就是连绵的山丘,空旷的平原,人烟稀少。

(孔亚街景)
作为塞尔柱土耳其11-14世纪的首都,孔亚是著名的伊斯兰教哲学家兼诗人穆夫拉纳-塔克西(Mevlana
Tekkesi)的故里,有说13世纪的土耳其是孔亚的世纪,也是穆夫拉纳的世纪,这位哲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与土耳其其它城市相比,孔亚的宗教气息更浓,民风也趋保守,不少妇女都是从头到脚包裹在长袍下。

我们直接来到穆夫拉纳博物馆和陵墓(Mevlana
Muzesi),这原本是清真寺,我注意到除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不少当地人,迄今这里仍然是孔亚人朝拜的虔诚圣地。13世纪,神秘主义诗人和神学家穆夫拉纳创立了苏菲教派,要求教徒在隐居修行1001天后再回到家庭,它将世俗生活与灵性结合在一起。

进入博物馆前要套上鞋套,里面不允许拍照。这里安放着大大小小的陵墓,每个上面都有一个高高的缠头帽子,就像表演回旋舞的人戴的那种,这代表墓碑。孔亚人对于亡灵的安排很特别,伊斯兰教实现土葬,但我们看到的棺椁都非常小,无法容纳一个成年人,其实真正的墓地在棺椁的下面,墓穴建成一个人坐着的高度,这样逝者可以坐起来回答天使的问话(想得挺周到,就是有点糁人)。

整个博物馆建筑群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蓝绿色的尖塔,蓝绿色是清真寺中最尊崇的颜色,而穆夫拉纳父子的棺椁就在蓝绿色尖顶之下,也最为奢华,穆夫拉纳巨大的棺椁上雕满伊斯兰教特有的花纹,金光灿灿,上面的帽子也最大,外面用黄金刺绣的丝绒覆盖着。由于孔亚特殊的历史地位,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宗教纪念品,也都在博物馆其它房间展出,包括宗教音乐的乐器、祈祷垫、祭服,世界最大和最小的古兰经,以及存放先知穆罕默德胡子的盒子等。


(博物馆中的墓地,原来这里是宫廷的一部分)
说起穆夫拉纳,他在世时创立苏菲教派和回旋规则 (
Order of Whirling Dervishes
),他对于古兰经的诠释十分精辟,极具感染力的演讲连非伊斯兰教徒都会被打动,不过现在苏菲教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遗产应该就是前面提到的苦行僧回旋舞了。这其实是一种祭典仪式,苏菲教倡导以旋转的方式和真主安拉精神交流,教徒身穿米白色的长袍,头戴圆高帽,闻乐起舞,裙裾飘扬,长时间不停地旋转,接连不断的旋转象征四季交替,逆时针,是穆斯林朝觐时围绕天房旋转的方向,象征宇宙万物都向着性灵与智慧、爱与真理旋转不停。


对于那场表演,猫猫印象深刻:灯光熄灭,黑暗中五个表情肃穆的男子列队上场,他们身穿象征寿衣的白色长袍、外罩象征坟墓的黑色袍子、头戴代表墓碑的红色长筒高帽(简直就是从阴间来的使者)。先是跪坐在地上,闭目祈祷,然后其中四个脱下外袍,露出里面的白衣白裙(才发现原来不是连身的,上下两截),抱臂两手交叉于胸前(表示神的独一性),头斜枕肩开始缓慢旋转,双手逐渐打开,右手心朝上,象征接受真主安拉的指示,承受上天的祝福,左手心下垂,将神意传达到人世,并把上天的祝福灌注于大地,然后以左脚跟为重心不断旋转身体,此时灯光渐亮,白色的魅影加速旋转,臻至于上天狂喜结合的状态,舞者沉醉其中,猫猫的眼皮也越发沉重,再次验证了宗教活动的催眠作用。这样旋转了十几分钟,飞舞的白袍渐收,舞者重又将手臂交叉,屏息抑气,颌首低眼,缓缓退场,恢复最初的沉寂。
回旋舞算是孔亚文化的代表吧,不过现在已经日趋成为娱乐游客的表演节目了,飘逸的舞姿虽然单调,但舞者的虔诚还是会触动你,那是一种别有味道的美。
可从下面回旋舞表演的视频中感受一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unfciSr7k&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KjoHSF4P7E&feature=relate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