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2008-07-19 22:07:48)
标签:

日本

交通

jr

阪急电车

旅游

分类: 阿兹猫东亚行

 日本交通工具面面观

 

   因为是自助旅行,到日本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体验当地的各种交通工具, 尤其是它发达的轨道交通,其密度,效能,旅行的舒适和精确程度堪称世界之最,虽然一开始有些晕,但十几天下来总算弄明白如何使用了,这样的体验在别国旅行中是很难碰到的,也算是日本自助游的一大特色吧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岚山电车)

 

机场巴士

 

   到达东京成田机场后,没有像上次来日本时乘坐JR的成田特快到市区,因为预定的酒店刚好在机场巴士的终点站旁边,所以买了前往大都市酒店方向的巴士车票,票价和JR特快的差不多,要3,0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0块钱左右,如果是出租车的话,这60多公里的路程要1500元人民币,因此绝大部分乘客都会选择巴士或JR特快。

 

   巴士每隔三十分钟一班,我提前来到上车的地方,另一班车次的旅客已经站在路边排成一排面对巴士,我们站在第二排耐心等候,等引导员安排他们上车后,我们再站到路边,所有的行李都会系上标签,人手一个行李牌,一切都井井有条,每次发车时,引导员会恭恭敬敬地在下面鞠躬送行,发车时间非常准时。因为国际出口的上车站是起点,我们上车后班车还要绕行到国内出口接旅客,才向市区开去,中间停了三次,到达终点后全部时间不多不少刚好90分钟

 

JR线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干净整洁的JR线车厢)

 

   日本电车,就是电气化列车,跟国内的火车样子差不多,只不过它是使用电力作为能源的,因此头上顶着电线,沿着纵横交错的铁轨飞驰。日本经营电车的有好几家公司,最有名的JR电车是以前日本的国有铁路Japan Railways Group的简称,包括新干线和城市电车(不包括地铁),铁路网可谓遍及全国,我在东京及其周边的旅行主要乘坐JR线,体验了其安全、快速、准时的特点。来之前曾看到有针对外国人的自由乘车优惠券,但国内的旅行社都没有,想来中国人去日本主要是参团,我这样的自助旅行非常少吧,而商务出差的也没必要准备,看来这交通费是省不下来了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JR上野车站出口)

 

   JR线的电车均以颜色区分线路,像黄绿色的是山手线,橙色的是中央线,蓝色的是总武线,红色的是京叶线,我所在的池袋是JR山手线上的一个大交通枢纽,各种线路交汇,色彩斑斓,只要认准颜色,根据指示一般不会走错,而且日本交通线路上的所有地名都是汉字,对于我这样的日语盲就跟捡了个大便宜似的,要是走丢了就太不像话了,呵呵。

 

   日本交通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很高,除了问讯处有咨询人员外,一般买票都是在自动售票机上,初站到售票机前时,我傻了眼,那密密匝匝的线路看得我眼花缭乱,这可比当年在巴黎旅行乘坐地铁时复杂多了,好在有平泽先生在一旁指点我如何使用自动售票机,线路图上标出到各地的价格,比如从池袋到镰仓,标明890日元,就塞入一张壹千日元的纸币,自动会找零和出票,很容易的。同样是无人检票,要把票插入右侧自动检票机的进票口,然后通过后不要忘记从取票口取出车票,注意票要保存好,因为出站的时候要再次插入,不过这一次就不会出来了,当然换乘的时候例外。

 

   进去后第二关就是找到月台,小站还可以,大站麻烦很多,先看指示牌确定一下自己撘的电车是在第几月台。既有像中国地铁站这样的相反方向在同一月台,也有不同方向,甚至同一方向(通常分普通,特快的)的在同一月台,还有需要上下楼的,没什么规律可寻,只能看标示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月台上人们自觉排成两队候车)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站牌信息很丰富)

 

   日本的电车都按时刻表准点运行,在站台上可以查到,东京和大阪地区的线路尤其密集,发车间隔很短,而且到同一个地方,有时会有并行线路,借以减轻单线列车的负担,发车时间不同,中间停靠站也不同,乘客大可按照自己的路程安排,随意组合自己乘车的顺序,以实现节省时间的目的。如我们去镰仓就有不同的线路,回来的时候因为那条较快线路好像出了问题被关闭了,不得不乘坐另一条要转车的线路。

 

   日本轨道交通的空间利用率很高,位于大城市黄金地段的中央车站占地面积都不大,很多大型车站的轨道不是铺在地上,而是架在楼里,人们在几条甚至十几条线路间换乘只需数分钟足矣。像池袋车站出来直通庞大的地下商业街,也通向大都会百货公司,每次回酒店我都会先逛逛街,几天下来,对车站比任何景点都熟悉了

 

新干线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新干线车厢)

 

   这是第二次乘坐新干线,但这一次只有我一个人,票在国内时就查询好了,新干线的总站在东京站,但是一些大站如池袋也可以买到从东京站到大阪的票,而且拿着这个票就无需再购买JR池袋到东京站段的车票了,买了固定座席的车票,和平泽先生在池袋车站分手后,我先坐到东京站,终于在临上车前给特蕾莎打通了电话,其实如果打不通的话,还可以到新干线上打,不过那里的投币电话费用要贵十倍(车站普通投币公用电话是100日元起点,而新干线上要1000日元)。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新干线那漂亮的子弹头高速旅客列车是日本轨道交通的代表,这段连接东京与大阪之间的500公里线路是新干线最早完成的路段,1964年7月竣工,说来也是为了迎接奥运,让我想起北京即将通车的三条地铁,1998年为举办冬季奥运会,又修建了东京与长野之间的新干线,这样新干线就贯穿了整个本州,并连接九州。 

   
   从费用上看,这一段的票价和飞机差不多,但它更安全、快速、舒适,也省去了机场往返的周折,大多数日本人都选择新干线出行。一路上还可看到路边的风景,不过我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午饭,之前在车站买了好吃的寿司便当,上车后先一扫而光,然后才注意到身边的一位五十多岁的日本阿姨,她看出我是外国人,便饶有兴趣地和我聊起来,真难得,阿姨的英文还不错,而且也是个旅行爱好者,多少还有些共同语言,这样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也就没那么boring了。

 

关西电车和巴士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大阪的梅田车站)

 

  其实对于日本电车的熟悉应该是在大阪的日子,这里除了JR外,还有阪急,京阪和京福等电车公司,原来我以为都差不多,来到特蕾莎住的大阪卫星城樱井后,每天都要乘坐阪急电车到各个地方,这才了解对于像特蕾莎这样的学生,为了节省费用,一般选择价格便宜的阪急电车,通常会买一张面值为2000,3000,5000不等的阪急电车卡,每次乘坐划卡就可以了,非常方便,这样的电车卡除JR外,什么地铁,市内巴士,其他公司的电车都可以使用。卡片上会打印出此次车费以及剩余金额,如果余额不足,可以在出口处补票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樱井车站-每天的旅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前往京都的桂离宫就是在这里下车)

 

   不过相对JR线的崭新车厢,阪急电车里面略显陈旧,有的车厢连电子显示屏都没有,但同样一尘不染,车厢门可以左右开启。有些车厢的座位在人多的时候可以掀起,容纳更多的旅客,我们每次都是避开上班高峰期出行,因此车厢内人不多,不过晚上回来的时候就比较拥挤了,尽管这样,也没有遇到过沙丁鱼罐头般的情况,来之前看过一个短片,东京的高峰时期几个列车员是如何把旅客塞进车厢的,感觉很恐怖。也奇怪,乘载量如此之大的电车车厢和车身都非常干净,可见日本民众的文明程度还是很高的。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女性专用车厢)

 

   这样的素质还体现在候车的秩序上,月台上在每个车门开启的位置划了标记,大家自觉地站在上面排成行,如果人多的话,还会站成两排,等车一停下,好像中了魔一样人群自动向门两侧分开,等车上的人下完后才鱼贯而入,上上下下都非常安静,像一部无声电影。上车后乘客都尽量避免碰到别人,整个车厢里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也是我非常不习惯的,我注意到很多人都在埋头发短信,或打手机游戏,手机也都调到无声,如果是晚上较晚的时候,很多公司职员模样的人在打着瞌睡,总之就是没有人交谈。阪急电车上还设有女性专用车厢,用途不言而喻,站台上的等候标志涂成粉红色,只有一次见过一位男性老者坐在里面,这样的车厢很受女乘客欢迎,难怪特蕾莎每次都要多跑几步赶到这个车厢。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岚山的电车里人很少)

 

   每天我们要换三到四次车,几天下来我对那几个大的中转站已经很熟悉了,这边的电车有特急、准特急、快速、急行和各停的区分。普通的每站都停最慢,我们一般坐急行(小站不停)或者特急(停主要大站,最快),特急因为运行路线长,所以车内的设施也最到位。只有一次去神户的时候误上了普通车,的确慢很多,终于忍耐不住在一个大站下了车,改换成特急。高峰期一条轨道上平均三分钟一班对向发车,如果分快、慢车,在有两条轨道的站台里准时交错。电车不是24小时运行,一般都有最早班和最晚班,如果太晚回来,必须赶在最晚班前。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由于日本的地面交通容易堵车,乘坐电车准时而安全,没有上班迟到的担忧,而且城里的停车费极贵,我算过,大概三百块人民币一天,于是上至企业主管,下至普通民众,工作日都会选择电车出行,近到几百米的小站,远至另外一个区县。听说在日本列车晚点属于不可抗力,员工如果有车站发的晚点证明,单位不计迟到。车厢里既有企业老板模样的西服笔挺的中年男子,也有白领一族,时髦的年轻人,家庭主妇,还有就是我们这样的旅游者,即使有钱人也不会因为乘坐电车而感觉没面子。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除了阪急,我们在京都游览的时候还乘坐过京福,近铁,京阪等公司的电车,没什么不同,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去往岚山的时候,京福电车的车身装饰得很漂亮,电车的样子也很复古。

 

   至于路面公交系统中的巴士,还是京都比较多,毕竟是旅游城市,京都的巴士公司有京都巴士、京阪巴士、西日本JR巴士、阪急巴士、京阪宇治巴士等,运行路线各有特色,是观光客喜愛的交通工具。京都巴士乘车方法大部分是前门下后门上,下车时在前门刷卡即可,只是巴士的等候时间要长一些。地铁坐过一两次,因为和电车差不多的车站,我都分不清,每次都是跟着特蕾莎乱转,不过虽然是同一个枢纽内,因为经营公司和收费标准不同,地铁和电车转换的时候都要刷卡进出。

 

行走日本(第三部):体验日本的交通工具

(京都的一些小站)

 

   还有一个关于电车的小插曲,我们每天出发的樱井站台墙上贴着日本有名的歌舞表演团体-宝冢歌剧团的新剧宣传招贴画,因为这条线路的终点就是宝冢。说到宝冢的起源竟然是当时的阪急电铁社长小林一三为招揽乘客,1911年在终点站的宝冢设立了“宝冢新温泉”游乐园,1913年他又组建了“宝冢歌唱队”,也就是现在宝冢歌剧团的前身,1914年开始了它的首次公演,此后,宝冢歌剧一举成名,该剧团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演员都是女性,歌剧中的男性角色也都是由女性扮演,从日本传统剧目到欧美歌剧、轻歌剧,演出内容多样,而宝冢演员更是要接受严格的演出技巧训练,据说很多年轻女孩子的梦想就是成为宝冢歌舞演员,每年都有大量女孩子报名。

 

出租车

 

   日本的出租车在各种交通工具中收费最贵,2里起步价合人民币40元左右,除非人多否则单人出行极不划算,就这样我也只体验过两次,因为距离短还不算太心疼。

 

  一次是去京都的四季写真馆体验舞伎变身,一来从来没去过,二来我一个人,因此乘电车先到离那里最近的乌丸车站下车后,我打了辆出租,日本出租车里非常干净整洁,司机戴着雪白的手套,举手投足都很职业,就是不会讲英语,我把准备好的地址递过去,他看了看露出为难的样子,看来也没去过,不过他马上掏出手机给四季打电话,在对方的指引下终于在一条古老街巷中找到了,对出租司机的那种敬业精神还是很感激的。

 

 第二次是从樱井到机场巴士车站,因为社区里一般没有出租车经过,需要预定,打电话过去,对方说只要提前5分钟订车就可以,果然,在规定时间准时来到门口,再一次感受到日本人的守时、细心。

 

   日本的公共交通带给我这样的外国人的感受是很多的,体验它的先进性的同时,联想到中国人把拥有私家车当作富裕起来的标志,大量私家车的出现对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像东京总里程逾2000公里的便捷公交早已成为缓解道路拥堵的良方,日本轨道交通已形成一个成熟而庞大的体系,承载也象征着高速运转的日本社会,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借鉴。至于日本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表现出来的礼让,秩序和自律性,一方面是其文明程度的一个反应,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民族的一些特性,比如集体主义的高度一致,严谨,自我压抑等等,总之,应该算是这个国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