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2008-07-16 22:06:07)
标签:

日本

京都

旅行

岚山

三十三间房

涉成园

旅游

分类: 阿兹猫东亚行

  京都美景拾遗

 

   京都除了之前到过的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虽然是走马观花般的游览,依然可以感受到千年古都留下的浓浓遗韵,整日出入这些简朴恬淡的寺院,心情也变轻松了,连日奔波的辛苦不知不觉被心灵的愉悦取代了。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岚山秀美的景色)

 

岚山


   提起岚山,便会想起周总理的那首著名的《雨中二次游岚山》,在我的印象中,岚山应如诗中所描写的“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蒙浓, 一线阳光穿云出, 愈见娇妍…”,如此娇美的风光让人如何不向往?于是来到大阪的第二天我便满怀好奇地寻访位于京都西郊的岚山。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茶室)

 

   这天的天空格外的晴朗,总理诗中的意境是体会不到了,岚山原本专指位于桂川右岸、属于京都市西京区一部份的地区,而河对岸右京区的地区则名为嵯峨野,自平安时代以来就是皇宫贵族郊外别墅所在地,现在以横跨桂川的渡月桥为中心,河左右两岸周边地区都统称为岚山了。渡月桥源于龟山上皇的一句“似满月过桥般”的诗作而得名,虽然有着木制护栏的复古样式,但却是座钢筋混凝土构造的现代桥梁,渡月桥附近的桂川河段习惯上又被称为大堰川桂川河岸。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岚山渡月桥)

 

   站在渡月桥上,湛蓝的天空下,远处清郁的群山,古松林立,桥下清澈的流水,水声潺潺,水边幽静处还有一处茶室,想必坐在里面看到的桂川风景更好吧。我们沿着大堰河漫步,此时樱花时节已过,游客不多,长长的渡月桥上偶尔过来拉着游客观光的人力车夫,那光滑洁净的青石路面上倒映着年轻车夫的英姿。除了秀美的自然风景外,岚山地区也有众多的日本知名古刹神社,多位古代日本天皇更是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身后之所,可惜时间有限,不能一一参观,我们只在附近转了转便乘坐电车离开前往仁和寺

 

 

涉成园与东本愿寺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没能来个雨中岚山游,却在东本愿寺的别院涉成园如了愿,刚进入园子就开始下起小雨,这里建造得如同进了植物园,园内遍植梅花和樱花,书院、庭园和池塘组成书院式的回游庭园,虽然不大,但雅致得很,如此风雅的庭园原本为平安时代天皇的寝宫,眼看雨越来越大,我和特蕾莎干脆坐在书院的台阶上发呆,不知过了多久,雨声渐小,我们这才来到相邻的东本愿寺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东本愿寺正门)

 

   东本愿寺可是京都最大的木造寺院了,想当年京都有东本愿寺和西本愿寺,两寺原本是一体。公元1602年,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因感到当时京都本愿寺的净土宗佛教势力庞大,对他个人政治地位是一大威胁,于是在本愿寺(即今天的西本愿寺)的东面建东本愿寺,扶植净土宗的另一派门徒,以分化本愿寺的实力。今天所见到的东本愿寺院,江户时代曾遭大火,于明治年间经过重建,寺院内尚有大师堂(即御影堂)、阿弥陀堂等壮丽的院舍,那御影堂真是气派,有点不解,这样壮观的木制伽蓝为何上不了京都世界文化遗产组群的名单,它的正门“大师堂门”被称为京都三大门之一,“入母屋造”高76公尺,宽58公尺,是世界上少有的巨型木造建筑,我们从这里走到京都车站只有10分钟,非常方便

 

相国寺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这一天一大早,我们匆忙赶往京都,因特蕾莎指定要去看一个关于源氏物语的展览,今年是纪念这部小说诞辰一千年,推出了不少相关的展览。展出地点就在相国寺里的承天阁美术馆,于是顺带也就参观了这个本不在游览名单上的寺庙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既然叫相国寺,想必同开封的大相国寺也些许联系吧,一看介绍还真是,原来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来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出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神宗时,日僧成寻也曾率第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1382年由足利义满将军在京都创建相国寺,为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大本营,并承中土佛教之风,将禅寺中高等级者列为“五山十刹”,当时的首位住持为著名僧人梦窗疏石,位列京都五山第二位,称万年山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看来这里还真是京都的一所重要的佛教寺院,趁特蕾莎去看展览的功夫,我独自一人在宽敞的寺院中溜达,随手拍得不少好片子,包括一处“枯山水”。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枯山水")


三十三间堂与妙心寺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千手观音-图片来自网络)


   在游览过的众多寺庙中,有一个虽然不大,但里面展出的内容却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三十三间堂,它以拥有日本最长的壮大伽蓝而闻名遐尔,长长的御堂中更是供奉着1001座千手观音像和28座从者立像。这座令人敬畏的寺庙是在1164年建成的,逃脱不了被火烧毁的命运后,又于1266年重建,看着巨大的祭台上1001个观音菩萨雕像层层叠叠立在黑暗中,颇为壮观,最神奇的是前面那些立像的眼睛创造性的使用了半宝石嵌入眼框中,人物一下子活灵活显起来。寺院除了御堂没有别的建筑了,御堂后的巨大长廊用来作为每年一次的射箭比赛的场地。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三十三间堂是此行中我看到的最小的寺庙,那在京都见到的最大的寺庙要算妙心寺了。它座落于日本京都市右京区花园,占地面积43公顷,建于1337年,为临济宗妙心寺派的总院,曾经是花园上皇的离宫。寺内光塔就有47座,其下属寺院3400余座,遍及日本及世界各地,在籍僧人约7000人

 

行走日本(第二部):京都美景拾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