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本姬路城世界文化遗产文化 |
分类: 阿兹猫东亚行 |
姬路城之行
姬路城(Himeji Castle)
日本的城堡在其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前面说过因其所处的地形状况而被大致分为“山城”、“平城”和“平山城”三类。“山城”指的是利用山地的起伏而建造的城堡,“平城”是指建造在平地上的城堡,而“平山城”则是利用山地及其周边平地建造的城楼,姬路城就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平山城”。整个姬路城由83座建筑物组成,包括城堡主楼的8座建筑被视为国宝,其余74座建筑被确认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姬路城始建于1346年,建造在海拔 45.6米的姬山之颠,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1333年姬路一带已经驻扎军队,1346年开始建筑城堡,1580年战国时代末期的武将丰臣秀吉在这里继续兴建城堡,丰臣秀吉下令建造了3 层的望楼“天守阁”,之后又在17世纪由当时的城主、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的女婿武将池田辉政修筑正式的城墙,形成现有姬路城的原型。进入江户时期后,又经过了9年的大兴土木,具备了今天的宏伟规模。整个城池结构坚固宏大,外观线条清晰,设有复杂巧妙的防御构造,在二战中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这样完好的建筑和外围工事体现了日本城堡的精致和战略防御技能。
(天守阁入口)
它的城郭建设最富独创性的部分是高31米的天守阁,那纯白亮丽的外形和充满和谐的美感,犹如振翅的白鹭,于是赢得了“白鹭城”的美誉,这也是每集大奥中必现的经典镜头。古代城堡中把城主的居住之地称为“天守阁”,通常是一座城中的制高点,是护城的祭祀高坛,在军事上也有关楼和瞭望塔的作用,天守之名意指城主代天统治,履行着上天的职责。日本各地有多处天守阁,一开始是“望楼型”的,即橹(望楼)上没有高楼,后来发展成“层塔型”,在橹上另建小天守,显得更加气势不凡。几年前到过的大阪天守阁名气虽很响,却是一座纯粹的现代产物: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实在没有什么历史价值。
天守阁外5 层内6 层,还有一层在地下,进入天守阁,里面需要换鞋,因为内部全部是木结构的,据说光木材就用了387吨。除了一层展示一些当时的兵器和盔甲外几乎空空如也,楼梯十分狭小,上下都有些费劲,这样的地方主要用来屯兵防御,一点都找不到大奥贵族的生活迹象,让我好不失望。终于爬到了顶层,向外望去,四周景色一览无余,从顶楼上可以清楚看到城堡中内庭的道路千回百转,好似迷魂阵一般。屋顶的挑檐上装饰着动物状、巨大而华丽的鯱鉾,这是防火的辟邪物。
下了天守阁,沿着城中小道辗转来到“腹切丸”,就是当时武士切腹自尽之处,这对于武士来讲是一种荣誉,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至于我比较关心的后宫,已经毁于战火,曾经是姬路城女主人千姬住所的西丸,现在只剩下女侍的房间了,旁边有千姬的化妆室,那些房间促狭阴暗,简直有点像牢房。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孙女、江户幕府二代将军秀忠的长女。她的身世也很坎坷,先后嫁给丰臣秀赖,和姬路藩第一代藩主本多忠政的长男忠刻,幕府家特地为她准备了十万石陪嫁,本多忠政正是利用这十万石又为儿子、儿媳建筑了三丸和西丸,大部分材料都是丰臣秀吉修建的伏见城遗物,这个城堡建成后有13个家族先后入住,历时530年。
(换鞋处,体现了日本人对于古迹的爱护)
我在城中转悠了三个多小时,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欣赏了一下这处日本少见的古代城堡真迹,虽然没有找到想象中的大奥后宫,但看到了一个巧妙柔和了军事需要和艺术取向的杰作也算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