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2008-06-21 22:06:26)
标签:

日本

京都

仁和寺

龙安寺

园林

图片

文化

分类: 阿兹猫东亚行

 京都:仁和寺和龙安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仁和寺庭园一角)

 

   五月,京都,没有了粉红色的樱海,没有如织的游人,只有我们这两个不知疲倦的闲人,在和煦的春风中游走在京都的大街小巷,在寺院神社中找寻着平安时代的印记,从曾经的皇室御所-仁和寺,禅意十足的日本园林经典之作-龙安寺,到二次造访的大名鼎鼎的清水寺,还有东,西本愿寺,东寺,下鸭神社等等,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长轴画卷,每一幅图画都生动讲述着那个年代的辉煌,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留待日后慢慢回味。

 

   距离上一次造访京都四年有余了,京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次,我希望能够近距离好好看看这座城市,因此行程中留出了三天时间,就是这样,还是没有参观完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上的所有寺庙神社,也许这会是下一次故地重游的理由吧,呵呵

 

仁和寺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仁和寺的二王门)

 

   从我们住的樱井到京都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近中午时分我们兴致勃勃地赶到了桂离宫,光从车站走到桂离宫就花了二十多分钟,特蕾莎和我都对这座据说代表着日本建筑顶峰之作的庭园别宫兴趣十足,这是1590年天皇为其弟修建的别墅,花了50年时间才完工,谁想到了门口却吃了个闭门羹,原来这里需要提前预约,免费参观但每天都有人数限制,而申请处在京都御所旁边,今天是没戏了,我们只好悻悻离去,赶往下一个参观地-仁和寺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仁和寺里的大玄关)

 

   老远就看见街道尽头的寺庙大门,据说是京都三大门之一,建得很气派,等到了里面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一进门,迎面的建筑屋檐下蓝色门帘上两朵大大的菊花分外引人瞩目,这是日本皇室的标志,莫非这座寺院和皇室有什么联系?果不其然,这里别称“御室”, 建于886年,是公元九世纪的宇多天皇退位后出家的居所,而且一住就是三十多年,后来成为皇室的一种传统,多位天皇在此出家,仁和寺中有不少建筑从皇室御所搬迁过来,虽然是寺庙,但亭台楼阁富丽豪华,走在回廊中,两旁的园林十分精致,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十分赏心悦目,不禁想起苏州园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仁和寺南庭)

 

   寺院非常大,国宝级文物众多,最有名的就是京都御所正殿紫宸殿所移建而来的金堂,属于桃山时代的建筑,依然摆脱不了所有日本古代木建筑被火烧毁的宿命,后来于17世纪30年代得以重建。这里的部分建筑的屋顶遵循皇家规格,由桧皮铺成(后面京都御苑中会专门介绍这种日本皇室特有的建筑方式),而金堂屋顶则被改造成本瓦。绕过居所,江户时代修建的池泉依旧,另一侧的庭园中铺满白色的沙砾,这是日本园林的特色之一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国宝-金堂)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江户时代修建的池泉)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宸殿)

 

   这里也如其它日本寺院一样,鲜花盛开,绿树成荫,不同的是仁和寺的櫻花分外出名,就在观音堂旁边,一丛丛樱树还不到一人高,但这种樱花花期晚,被称作“御室樱”,也是寺里的名胜之一,同样作为标志的还有五重塔。随后我们还参观了收藏有不少平安时代宝物的靈宝馆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龙安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造成枯山水,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缓慢起伏的山峦,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

 

 

   离开仁和寺,步行十五分钟便到了龙安寺,沿着山坡上的参道来到寺门口,四周密林环绕,十分幽静,寺院不大,却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因院中有个名为“石庭”的庭园,当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还特地前来参观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我把鞋放好(所有的寺庙神社都必须脱鞋入内),穿过回廊,一个不大的庭园出现在走廊左侧,虽说是庭园,园中却没有一草一木,而是用石头和砂子表现出了山、水等自然景观。满地的白沙被耙子扫成整齐的波纹,其中配以大小不一的15块石头分别放置在5处,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看似简单之极,但是不管从庭园的哪个角度看去,15块石头中总有一块石头是被挡住的,在这长度为 25米,宽仅10米的园子里把日本人追求虚饰意境美凌厉尽致地体现出来。这里也得名空庭,使人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此刻游客们大都席地而坐,观赏着面前的“空庭”,这种抽象艺术之美绝非匆匆而过的游客可以领悟到的,像本猫这样心浮气躁之人,此刻正忙着到处找角度拍照,对“禅艺术”的欣赏就只能等回去后了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回来后查了有关资料,得知这种园林艺术被称作“枯山水”,在日本的庭院艺术中,枯山水是最有禅意的一个,它本是在室町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从禅宗冥想的精神中构思出来,在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而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院模式,表现空相无相的境界。枯山水以石头、白砂、苔藓为主要材料,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用绵软的白砂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突出大自然和生命的主体。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它的美更多的需要靠禅宗冥想的精神构思,所造之境多供人们静观,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因而具有禅的简朴、枯高、自然、幽玄、脱俗等性格特征,它不单是一种表现艺术,更是一种象征的艺术和联想的艺术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汤豆腐店)

 

   说起禅,不能不提到著名的素斋—禅豆腐,龙安寺里的西源院就有这样一家汤豆腐室,在园子的幽静处,园中栽满花草,因吃过午餐,我们便在这里要了两杯清酒,坐在榻榻米上,看着窗外的风景,不时吹过些凉爽的小风,京都一个午后,就这样过去了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京都篇(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