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2008-06-15 21:06:03)
标签:

日本旅行

奈良

药师寺

唐昭提寺

图片

文化

分类: 阿兹猫东亚行

日本的“精神故乡”奈良印象(上)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药师寺大讲堂)

 

   奈良,正如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的评价:“今天的奈良只是过去的一部分。正如名画残缺一部分就显得更加美丽一样”。在那个公元四世纪叫做飞鸟的地方,日本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建立了首都,直至 8 世纪末期,飞鸟作为日本政治、经济的中心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其后,都城迁至现在的奈良市──平城京。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奈良更因为鉴真和尚东渡至此,在古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充当着特殊证人的角色,而显得更加亲切。

 

新药师寺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我们在奈良的旅行从药师寺开始了,因为到达奈良后乘近铁就近下车就是药师寺,穿过停车场步行五分钟到了门口,这里分成两个部分:北边的是玄奘三藏院,南边的是白凤伽蓝(药师寺主院)。占地面积不小,但基本都是新建的,遗留下来的原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处建筑,看到不少参加法事的信徒,原来这里每个月都有重要的法会。药师寺最初是7世纪晚期天武天皇为了他生病妻子的康复而建,由持统天皇在藤原京修建完成,并在公元718年迁至平城京进行了扩建。它是日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可惜973年食殿引发的大火,将金堂,东西两塔以外的堂舍悉数烧毁;后金堂和西塔又毁于战乱,只剩下了东塔,现在的崭新建筑群是1971年完成的。

 

   虽然仿照古代式样重建了寺庙,但人们以现代的方式重新进行了内部布置,在玄奘三藏院伽蓝,我看到了日本著名画家平山郁夫先生绘制的题为“佛教传来之路”的大型壁画,内容是玄奘三藏所走过的艰难旅程,这幅壁画是平山郁夫先生历时三十余年才完成的杰作。据说为了创作这一作品,他亲自踏遍了玄奘三藏走过的路途,体验了当年取经之艰难。不过这幅现代派壁画作品在我眼中,实在有些抽象,从内容到形式都与传统的佛教绘画大相径庭,出现在这样的寺庙中,倒为药师寺增添了不少时尚元素。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药师寺金殿与东西塔)

 

   还是南边的白凤伽蓝对我的吸引更大一些,那里有着严格的中国式对称的布局,南大门内是中门,回廊则将中门和讲堂连接在一起,主殿金堂和大讲堂位于中央轴线上,两旁是两个宝塔,回廊外讲堂以北是食堂,其两侧则是僧坊,僧坊和讲堂之间左右两边为钟楼和经楼。这里只有东塔是公元730年所建的古迹了,不过因为修葺过,看不出与新建筑的差别,东塔为原汁原味的唐代木塔,三重结构,各层皆附有小屋顶般的“裳层”,故状似六层塔,塔顶相轮上部的水烟由四片铜板拼合而成,上面镂刻着飞舞的天女和童子,是不可多得的杰作,也是仅存的奈良时代初期的古建筑。

 

   其实药师寺里的国宝级文物要属著名的铜质鎏金“药师三尊像”了:药师如来,月光菩萨和日光菩萨,原本立在大讲堂中,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它们正在东京的上野公园国家艺术馆中展览,这里只能看到图片。大讲堂在药师寺的诸多建筑中是外观看起来和中国传统大殿最为接近的一座,它在历史上也是曾经多次被毁,现在的建筑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建于1856年。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从药师寺南门出来,外面还有一座小神社:孙太郎稻荷神社,特蕾莎告诉我,日本明治天皇时期,为了摆脱中国的影响,大力倡导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强令很多原本一体的寺社分开,于是出现了不少独立的神社,她对此并不以为然,认为只考虑政治需要而忽略了历史文化的影响,一个西班牙人对于日本文化和历史的熟悉程度让我感到有些汗颜,其实很多东西都源自中国古代,原本是我们应该更加了解的啊。

 

唐招提寺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我们走了大约十五分钟便到了唐招提寺,正午时分,门口非常安静,寺院大门上红色的"唐招提寺"横额,是日本效谦女皇仿中国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字体书写的,看得出这里深受唐朝文化,尤其是盛唐时期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都知道唐昭提寺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后,公元759年圣武天皇敕命建立起来的,招提二字取自在鉴真和尚的佛陀身旁修业之处的意思,原名律宗寺,这是根据中国四分律的南山宗戒律为中心,日本第一座修业的律寺,现在被奉为了律宗总本山,据说鼎盛时期有3000余名学僧在此学经求法,前不久胡锦涛访日还特地来此参观。这里最重要的建筑-金堂气势雄伟,谁料寺院目前在整修,之前盼望一见的金堂风采面对密密麻麻的脚手架只有叹气的份儿。好在讲堂还可以参观,而且金堂里原有的卢舍那左佛,千手观音,四天王立像等都挪到了讲堂,我们走了进去,这里原是鉴真师徒讲经之地, 鉴真东渡传教不仅对日本的佛教历史,而且对于天平时代的文化影响巨大。有意思的是这个建筑还是个“外来户”,它原本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当年建寺时由宫廷特别赐予,整体迁入寺内,而平城宫如今已成为一片平地,这个讲堂便是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了,珍贵得很,当然迁移时也为寺庙用途做了相应修改,比如那个时代的皇家建筑用的是推拉隔断,到这里则改成了砖墙。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寺内戒坛)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鉴真和尚御庙外部)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寺中盘根错节的古树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整个寺院掩映在苍松翠柏和鲜花之中,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后面的御影堂,也就是鉴真大师坐像供奉地,这尊塑像是公元763年鉴真大师圆寂后,他的赴日弟子忍基制作的,被尊为日本的国宝,每年只展出三天。旁边一座林木茂密的独立小院就是鉴真安息地-开山御庙,通往墓地的甬道旁还书写着一段告示:不准砍伐竹木,不准采集瓦石,不准捕捉鱼鸟,不准吃食抽烟,不准涂写,以示对墓地的尊重。墓前的石灯笼与中国扬州大明寺前的那盏一摸一样,在墓塔东侧我竟然看到了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的纪念碑,想不到他的部分骨灰也埋葬在此地,同是佛道中人,在异国他乡共续千年情缘,让人感慨不已。

 

日本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奈良(上):

 

   在奈良的旅行,会让你产生一种幻觉,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能够在1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幸存下来的文明古迹,足以证明这个古都曾拥有过的荣耀,而现代日本人对这些昔日文明的保护和尊重更让人心怀敬意,接下来的旅行让我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