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日本"感受"四川大地震

(2008-05-23 21:15:21)
标签:

四川大地震

日本

杂谈

分类: 阿兹猫趣闻录

我在日本"感受"四川大地震

 

   从日本旅行归来,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正好赶上四川大地震,就在我出发的那一天,五月十二号,于是从东京到大阪,一路上除了见识日本的文化古迹外,还感受到了日本社会对四川大地震的热烈积极的反应,让这次旅行变得十分与众不同。

 

   中午到达东京,东京的酒店位于池袋的繁华地带,当天晚上和朋友吃完饭回到房间,本来打算早点休息,看到屋里竟然有电脑可以免费上网,于是习惯性地打开新浪的网页,然而头条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消息马上吸引了我,没有想到下午国内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地震,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打开电视,日本电视台竟然也正在播放关于地震的消息,虽然我不懂日语,但是凭着字幕里大量的汉字基本可以了解报道内容,而且都是放在整点新闻的头条。如果说第一天还没有料到这次地震破坏如此惨重的话,随后在东京的三天里,随着每天看到越来越多的报道和画面,心情也就愈发沉重起来。每天的观光结束后,放弃了出去逛街,马上回到房间打开电视,一直到入睡前,看到日本各大电视台作为头条新闻连续不断地报道中国灾区的灾情,日本记者更是深入成都等地,从现场发来图像报道。电视台还准备了一副四川地震灾区地图,主持人表情凝重地述说着,随后还请日本的地震专家详细分析此次其危害程度,震因等,看来饱受地震之苦的日本人对于邻国的灾情非常重视,而日本媒体表现出的高关注度和同情度也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日本人民的善良和友好。

 

   第二天由朋友的朋友築岛先生陪同前往日光地区游览,见面后的第一句话就是“I feel sorry for the Sichuan earthquake"(我对四川大地震感到难过),一路上我们聊起了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那一次日本有五千多人罹难,大量基础设施破坏,日本人对此铭刻在心,此后从政府到老百姓对于地震都非常重视,因此对于更高级别的四川大地震,日本人感同身受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三天在电视里看到日本媒体对于中国接受日本救援队感到高兴,国际救援队第一批31人在机场整装待发,这些队员庄重宣誓,表示要不辱使命完成任务,与此同时,日本各界已经开始自发地举行募捐活动,NHK电视台、朝日电视台和TBS电视台在电视上公布了募捐电话,街头也出现了募捐箱,看到日本从政府,媒体到民都在牵挂着四川大地震的灾情和灾民,感到十分温暖,看来前不久的胡锦涛主席的“暖春之旅”真地春暖东瀛。

 

   15号我离开东京前往大阪,乘坐新干线到达后,好友特蕾莎已经在车站出口等着我了,之后几天里我都住在她那里,她的家位于大阪的一个卫星城-萁面市下的樱井,那里离大阪大学很近。不过酷爱读书的特蕾莎从不看电视,因此家中连电视机都没有,要是搁到平时,旅途中看不看也就算了,但正赶上这种时刻,我多少有些郁闷,细心的特蕾莎了解到我想了解地震灾情的心情,第二天早上我们乘坐阪急电车前往京都的时候,她特意在车站给我买了份英文报纸,果然头版都是关于灾情的最新报道和图片。

 

   就这样每天早上我都在车站买份报纸,无论是日本当地的报纸还是先驱报,每天都会以两到三个版面报道四川大地震,对于中国政府的救援行动,灾情程度,感人事迹等等均有报道,尤其对于温总理在震后几小时内不顾自身危险出现在事发地,给与了“具备现代国家领导者素质”的少见的正面评价,但同时也有文章提出了“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倒塌”的质问,言下之意是因为中国地方的建筑商腐败所致。

 

  大阪这一带是日本地震多发地区,据说当初阪神地震的很多人是死于火灾,于是之后日本人放弃了木制房屋,像樱井的住宅区非常美丽,有上百栋漂亮的花园小楼组成,但基本没有木制的,我住的房间里因为平常没有人住,家具很简单,但柜子上却放着一本关于地震的知识手册,看起来很醒目,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日本毕竟是过来人啊,也许以后汶川的居民家中也会准备这样一本手册吧。

 

 在日本的寺庙神社里,以往不信佛的我这回面对日本菩萨,我也如同日本人一样恭恭敬敬地合掌为地震灾民祈福,也为我正在住院的母亲祈求健康,平安,在日本的旅行让我意想不到地感受了日本人民的友善,以往两国之间的分歧和理解上的差异在这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虽然思想,体制各不相同,但生命的尊严是同等的,在这里我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谢谢日本的朋友们,也祝福地震灾区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注: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灾区捐款,银行服务效率很高,又感动了一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