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年在马术学校教我骑马的新疆小伙子巴音很自豪地说,在他们那里男孩子从小就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到了禾木之后我常想起这句话,他的家乡应该和这里一样吧,而我也终于有机会体验了马背上的一天。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九)
—马背上的禾木行
时间:19:03分
进入禾木景区

(禾木秋色)
我们把越野车停在了距禾木村五十公里处的景区入口,换上了景区巴士,两个月前刚刚规定的,所有外来车辆不得进入禾木,必须换成区间车,车票高达120元,我们只能带些简单的洗漱用品,看到一些旅游团的客人在泥土路上费劲地拽着行李箱,一定都在痛骂这个愚蠢的规定。山路均为柏油路,但只有一车半的宽度,会车时要特别小心,尤其是这里来往的车辆都是大巴士,比较危险。

看着公路边泛黄的秋叶,清澈的溪流,我们满怀希望地描绘着心目中禾木村的样子,说实话,之前的喀纳斯有些让大家失望,一来秋色不浓,没有看到最美的风景,二来游客如织,已经变得十分拥挤和喧闹了,据说禾木的景致要更美,更原始。除此之外,连续几天没水没电的“木屋生涯”让大家对于一个热水澡憧憬万分,希望在这个算比较知名的旅游景区可以找到一处像样的旅馆。
时间:20:22
禾木村

大巴缓缓开进禾木村,到处是骑马的游客和当地人,马匹扬起阵阵尘土。当我拎着简单的行李踏上那片褐色的土地,看着信号全无的手机时,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原始村落,四周空旷的泥土地上一排排棕色的小木屋,得知那些全部都是客栈时,我们的心一沉,看来比起白哈巴和喀纳斯条件好不到哪去。不过总算找到一处可以提供热水洗澡的木屋,而且还带卫生间,我又幸运地独享了一个“标准间”,很不好意思地看着同伴们挤在一个房间里。

眼看天越来越黑,我们让老板准备了点吃的,便开始策划明天的活动。禾木村座落在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的断陷盆地中,四面环山,这里是中国境内图佤族的三大聚居地之一,有着喀纳斯区域最美的原始自然生态风光,在禾木村的西边,大约十多公里处,有一个被图佤人称作“美丽峰”的地方,还有就是成吉思汗点将台,也叫观景台,可以俯瞰禾木村全景,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禾木其实是一个适合小住几日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地方,可惜我们时间有限,便听从老板建议骑马上去,拍片不像游览无法预知所需时间,我们定下一整天的马去这些地方。
禾木夜晚的气温很快降到了零下三四度,房间里升了炉子,我在干净和挨冻之间选择了前者,于是快速地冲了个热水澡便裹着大衣逃也似地从“浴室”—一个漏风的小木屋中小跑着回到屋里,此时屋外已经一片漆黑,我把衣服还给同伴时,由于看不清门,竟然上来就把人家房间的窗户给推掉了,害得睡在窗边的同伴被晚上灌进来的凉气吹了大半夜。房间里的炉子烧到半夜就没了,于是下半夜像在冰窖里一样,只能把所有的被子都盖上。第二天就有一位摄影师同伴冻病了,不过还是坚持和大家上了美丽峰。
第二天时间:9:32
前往美丽峰

(我们的坐骑)
禾木出行选择骑马是最方便的,这里有一个专门的马队,甚至可以骑马去喀纳斯(需要两天时间)。第二天一早,我们的四匹马已经准备好了,一向很臭美的本猫上来就挑了匹最漂亮的。带队的是个帅气的图佤族小伙子,我们没有像大部分摄影师和游客一样去拍禾木晨雾,而是只奔美丽峰。


(沿途风光)
经过禾木大桥,穿过白桦林林间的溪流,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坐在马背上十分惬意地欣赏着四周风景,沿途图佤族的女人和孩子们用友善的眼神打量着我们,我也报以微笑,感觉真美好!山坡上的树木虽没有呈现出红的黄的油画般饱满热烈的色彩,但马背上的宽阔视野让我兴奋不已,随着山势的增高,把越来越多的风光收入眼底,唯一遗憾的是相机镜头不具备防抖功能,无法在颠簸的马背上拍照。

这边的山大都是阴阳山,阳山部分林木茂密,阴坡上则光秃秃的,翻过几道山,视线豁然开朗,一大片平坦的草场展现在眼前,广袤的黄色伸向远方,这里的草有膝盖那么高,十分茂盛,附近还有牧民们的草料堆,溜溜达达地很快我们就到了美丽峰脚下,那里有一些图佤人的木屋给游客提供奶茶,牧民的马在附近三三两两地吃着草,趁同伴们下马休息的功夫,我决定在草甸上驰骋一下,骑着马小跑了一圈,感觉很爽。

(美丽峰脚下的图佤人木屋)
“美丽峰”哈萨克语叫斯鲁乔克,山上覆盖着原始森林,里面还有各种野生动物,不过据说地形比较复杂,一般都不让人上去,我们休息了一下便原路返回。

(图佤族小伙子)
时间:13:25
至观景台

(禾木全景)
步行的游客可以沿着木头栈道上去,我们则走的是栈道旁狭窄的马道,一路尘土飞扬,到了上面才发现其实就是一块平台,别无一物。观景台是禾木的一个至高点,至于“成吉思汗点将台”的名字来历还要提一下禾木的历史,这个仅几百户人的小村落,以蒙古族、哈萨克族和图佤族人为主,图佤人即是晚清《新疆图志》所记载的“乌梁海”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一种说法,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士兵的后裔,也有人认为,图佤人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与现今俄罗斯图佤共和国的图佤人属同一民族。

向下望去,整个禾木村一览无遗,河谷中的那些尖顶木屋就像玩具模型一样,正午的阳光下,泛着粼漪的禾木河蜿蜒流淌,从长焦镜头中我看到了村中的缕缕炊烟(因为到午饭时间了吧),还有就是策马扬鞭过后的滚滚尘土,宛如一卷原始风土人情画,有一种远离尘世的孤独寂寞之美。
时间:17:47
离开禾木
回到村子里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我们找了一家客栈吃了点东西,现在这里大部分的客栈都是外乡人经营的,由于这两年旅游业发展迅速,很多当地人都把自己的木屋租给外地人经营,只有马队还是图佤和哈萨克族人负责,看着昂贵的菜价,感觉迟早有一天这里也会变成像喀纳斯那样商业味道越来越浓的旅游景区,尤其是把马交还回去的时候,马夫竟然向我讨要小费,当初吸引游客的是这里那些原始纯朴的东西,当这些不复存在的时候,禾木也就会逐渐失去它的魅力。
在下午六点之前,我们回到了入口处取车,因为必须要在天黑之前赶回布尔津。
更多北疆摄影纪实之旅文章请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4t.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5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6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7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8p.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9v.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bk.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96c7701000bcm.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