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2007-10-03 18:45:48)
标签:

旅行/见闻

新疆

哈萨克转场

分类: 阿兹猫国内行
   在古代汉文史书中,把游牧民族政权形象地称为“行国”,其立国之本就是逐水草游牧养畜。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延续了三千年的游牧传统与汉族的农耕历史相对应,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 观哈萨克族秋季转场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翻过那座山,又是一个水肥草美之地)

 

时间:10:11分    前往白哈巴

 

   离开哈巴河县城,我们继续北上,逐渐远离了宽阔笔直的公路,上了盘山道,狭窄的土道沟沟坎坎,越来越不好走,多亏了我们这辆丰田越野车,在这颠簸的土石路上照样高速前进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吃了不少尘土,车身也很快变成了土色。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如珍珠般点缀在山间的羊群)

 

   这里是山区,牧场随处可见,蜿蜒的山路上不断有牧民们赶着牛羊经过,没有太引起大家的注意,车行了没多久,突然远处山坡上出现一团浓雾,随着一阵清脆的驼铃声,从浓雾中走出了上百头羊,羊群过后,跟着马群,牛群,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我们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惊呆了,而这正是哈萨克民族秋季转场的一幕。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牛群划着一个漂亮的弧线向我们走来)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牧羊人剪影)

 

   后来一路上陆续看到转场的牧民,与一般放牧者的区别在于:无论是羊群,牛群还是马群,总会有一支驼队跟随,头驼上一般都端坐着一位稳健的长者,多半是家中年长的女性,或怀抱小孩,表情严肃,后面的骆驼驮着帐篷,各种家什,骑着马的男性成员紧随其后,一条忠实的牧羊犬在旁边警惕地监督着羊群,整支队伍浩浩荡荡,却井然有序。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英姿飒爽的牧马人)

 

   阿勒泰地区是“逐水草而居”的新疆哈萨克族的主要聚居区,而游牧是哈萨克族传统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新疆,养羊的是哈萨克族,贩羊的是维吾尔族,卖羊的是回族,吃羊的是汉族。这个时节恰逢哈萨克族秋季转场,那里的牧场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牧场。“转场”就是依牧草生长周期,有序地为牲畜转移草场,它是一种按季节每年进行3次或4次的循环轮牧的过程,转场的规律一般是从高处往低处走:春天把羊赶放到山顶上,夏天转到山腰,秋天到山坡或山下,然后留一片草地,打草储存让牲畜冬天吃,一般冬天在山脚下守窝子。每年3月底至4月初,大批牲畜又必须从冬季牧场再次出发,开始新一年的转场生活。这时正是哈萨克族赶着牲畜群向“冬窝子”转移的时节,从九月中旬开始,持续到十月初。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一般牲畜群都走在山坡上,这是“牧道”,偶尔有占着车道迎面过来的,车只能慢慢在牛羊群中辟出一条道,之后汽车和牧民各自上路,留下身后的漫天尘土在峡谷中飞扬。难得遇上这样的场面,开始大家都十分兴奋,顾不上满头满脸的灰土,不停地按着快门,后来实在是太多了,一路上隔几分钟就会有一拨,看得我都审美疲劳了,晚上躺在白哈巴简陋的小木屋中,一闭上眼,眼前全是牛啊羊的。

 

   越往里走,路边山坳里的平地上能看到不少转场牧民们留下的痕迹,有的还残留着几根帐篷的桩子,只是基本看不到生活垃圾,像什么易拉罐,塑料袋之类的,可见牧民们的生活还是非常纯朴自然的。一路上看着牧民们在草原上骑着马,赶着牛羊,不由得心生羡慕,虽然生活条件十分简朴,但心灵却是自由的。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路上停下来拍照)

 

时间:13:36分    到达铁热提克乡

 

   哈巴县下属有1个镇、6个乡,我们前往的铁热克提乡,由于地处转场牧道上的特殊位置,每到转场季节,这座小村变成喧闹集镇,而这里也是进入白哈巴景区的入口。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铁热提克乡的转场十分热闹)

 

   一路上走走停停,大家都饿了,便在这里用餐,趁老板娘做饭的功夫,我们又在门口欣赏了一番从白哈巴景区过来的转场,现在和过去不同了,还有用卡车运牛羊的,这些哈萨克牧民虽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富有,那边一头牛可以卖到三千人民币,看这样子,每家都有四五百头,一笔不小的财富呢。不过由于和外界的联系多了,现在过着这样游牧生活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的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已经延续了近3000年左右的传统转场生活逐渐变得稀罕起来。

 

   转场,就像是一个流动的生命线,让我看到一个民族是如何与天抗争,适应大自然的,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已经湮没了这种人性中的本能,对于牧民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游牧生活和四季转场,对于我这样的过客,却从中解读到了生命的自由、精彩和顽强。
 
时间:16:22分    到达白哈巴

 

   进入白哈巴景区后距离我们要去的中哈边境上的白哈巴村还有38公里,一路上照样是坑洼崎岖的山道,又翻了两座山,开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在日落之前赶到了被誉为“西北第一村”的白哈巴村。

 

北疆摄影纪实之旅(四):

 

(一路上风尘扑朴,我们的“坐骑”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