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行札记(四)
—— 中央邦古堡探幽

(瓜丽尔古堡中的锡克教行者)
来印度的这几天看了不少宫殿古堡,可仔细一想,却都是伊斯兰教的,目前印度最大的宗教——印度教的古迹却没有见到,离开斋普尔和阿格拉所在的拉贾斯坦邦,我们进入了中央邦(MADHYA
PRADESH),这一天我们要去参观具有悠久历史的印度教古城—瓜丽尔(Gwalior)。这里地处印度腹地,向来是东西南北历史潮流的融汇之地,也是重要的印度教和佛教中心,著名的三大王朝之一—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是从这里开始他的统治生涯,这个地区的宗教和文化活动也非常丰富。
一月是印度最好的季节了,但早晚温差非常大,早上只有九、十度的样子,需要穿厚外套,到了下午气温一下子升到了三十度左右,完全可以穿短袖了,我们顶着烈日在瓜丽尔空旷的古堡中行走了一个下午,着实领教了一下印度天气的厉害。
瓜丽尔城堡(Gwalior
Fort)和博物馆
作为印度现存最大的古堡之一,瓜丽尔古城始建于公元8世纪,“Gwalior”是当年治好了当地部落首领Suraj
Sen麻风病的一位圣人的名字,为报答救命之恩,部落首领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城。这之后,除历代国王的苦心经营外,不少印度史上的伟大音乐家,诗人和圣人也在此留下足迹,共同造就了瓜丽尔的辉煌。
由于瓜丽尔古堡身处偏远乡间,我们的大旅行车不能开进狭小的山道,于是在镇子上先换了一辆中巴,小镇上的道路之窄两边的房屋甚至触手可及,可以清楚地看到房屋里的摆设,屋上屋下有不少衣着褴褛的孩子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个地区好像比前几个城市都要贫困。终于车子开上了上山的宽阔马路,快要到瓜丽尔城堡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指路牌引起了我的注意:The
Scindia
School,看样子还是一所比较重要的寄宿学校,我好奇地问导游,“这个偏僻的山区还会有寄宿学校吗?”导游的话让我大吃一惊,“这可是印度最贵的小学了,是一所国际贵族学校,每个学期的学费就要好几万美金呢。”后来一查才知道还真是这样,这所贵族小学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而且只收男孩子,学校设施很现代化,环境也非常漂亮,与路过的破旧乡村如天壤之别,这让我再一次领教了印度社会的贫富差距。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的黄色城堡,外墙上天然蓝靛颜料绘出的图案至今依旧十分艳丽,宛如一条蓝色的腰带。这个要塞建筑在一座小山上,北面的主要通道是一条蜿蜒崎岖,易守难攻的小路,从北边望去,一垛9公尺的高墙形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雉堞。我们进到要塞内部,导游提醒我们这里非常大,小心别走散了,的确这真是个巨大的城堡,一个回廊套着一个回廊,仿佛迷宫一般,但空空荡荡的,四周寂静无声,除了我们,就只有烈日下几株枯树孤零零的影子,时间都好像停滞了。可谁又会想到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曾经爆发过轰轰烈烈的印度人民反英大起义,1857年当时的瓜丽尔首领与英国人狼狈为奸,镇压起义军,可手下爱国士兵并不买账,将城池献给了起义军。战争打得空前惨烈,城池几经易手,由于寡不敌众,瓜丽尔最终失陷,随后英军占领了全印度。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詹西女王就是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英勇牺牲,时年24岁,被奉为印度的民族英雄,迄今她的陵墓还矗立在瓜丽尔城内,这段历史在中学时就学过了,没想到有一天会亲临此地。
瓜丽尔古堡中有不少美丽的宫殿,其中一个房间非常独特,是从前后宫嫔妃们赏乐的地方,这个房间不大,但屋顶很高,锥形屋顶四周是镂空的隔栏,乐师们坐在房间中央弹奏,后宫佳丽在二楼通过隔栏可以看到下面,但不会被乐师们看见。院子里的柱子上雕满莲花、象鼻、鬼神等熟悉的印度教图案,我正全神贯注地拍摄这些精美的雕刻时,一个五十多岁的锡克教行者不知什么时候闯入了我的镜头,虽然到印度后见到不少锡克教徒,他们的特征很显著:包头,络腮胡子,短装和佩剑,但这哥们儿挺有意思,手执一把长矛,背了个毯子,蓬乱的络腮胡子,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旁边的摄影师们也发现了他,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纷纷把镜头对准了他,其中一个估计是要拍特写,把长长的镜头都快顶到锡克教徒的鼻子上了,被我们这群来自远方的好奇的中国人团团围住,这个锡克教行者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对着镜头露出憨憨的笑容,晒得黑黑的脸庞宛如绽开的一朵菊花,我们都被这纯朴的表情打动了,和以前见过的拍完照就伸手要小费的印度人不同,拍完后他很自然地转身离去,不知道他为什么出现在这里,也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但是我会永远记得一个炎热的下午瓜丽尔古城中那张善良纯朴的面孔。
温度升高得很快,应该超过三十度了,古堡里连个树荫都没有,水都留在车上了,大家走得满头大汗,终于找到可以乘凉的地方,就是古堡对面马路旁的博物馆。这里展出的都是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带挖掘出的文物,向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主要是石刻艺术作品。在这里我终于见到印度作为灿烂文明古国的象征,印度的石刻传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石刻传统之一,石匠和石刻工人的行会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这里那些姿态生动优美的雕刻作品为中央邦石刻工匠们的非凡技艺和独创能力提供了见证。
石雕内容主要是各种印度教的神,那些女神的身材都异常丰满,脸部表情柔和,展示着各种舞姿,身上的裙带飘逸,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呢,仔细想想,原来和敦煌壁画上的人物很相似,估计汉唐时的那些壁画和雕刻形象都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吧。不过可惜的是大部分石刻都残缺不全,据说伊斯兰人破坏印度教寺庙的方式不是全部损毁,而是只毁掉神像身体的某个部分,比如胳膊,腿或者脸,因为印度人不会再拜残损的神像,这样的神庙就被废弃了,谴责伊斯兰人对世界文明破坏的同时,我觉得也要“感谢”他们还没有斩尽杀绝,多少让我们一瞥了公元前两千年古印度文明的风采。可惜不允许拍照,只能当时一饱眼福了。
下山的路上,在山岩两侧看到一些巨型神像石雕,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些却属于印度另一个非常古老的宗教——耆那教(Jainism),建于15世纪,在这群耆那教神像中,阿迪那特神像最高,阿迪那特是耆那教第一位教祖,他的像高17.l米,脚就有2.7米长,这些大型石像都是用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它们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瓜丽尔历代国王中有两位是信奉耆那教的。

(耆那教石刻)
太阳神庙(Sun
Temple)与谭星墓(Tansen’s Tomb)

(太阳神庙)
从城堡开车十分钟就到了这里的太阳神庙(Surya
Mandir),印度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崇拜对象就是太阳神,他代表着无穷的能量,印度各地建有不少太阳神庙,最伟大的当属建于十三世纪的Orissa的Konark太阳神庙了,而瓜丽尔的这座是仿Konark太阳神庙的新建筑,神庙内外有大量复杂的雕刻装饰。
除了丰富的宗教文化,瓜丽尔还是印度古典音乐的中心,印度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谭星(Tansen)就葬在瓜丽尔。有关他美妙歌声的传说很多,据说他唱歌时,周围的小鸟都安静下来,聚集在他身旁静静地听。他出生在瓜丽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从师于印度有名的音乐家
Haridas,他的歌声迷倒了瓜丽尔的部落首领,结成莫逆之交,之后又成为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的宫廷乐师,被誉为宫中的“九宝”之一。他的坟墓是按照早期莫卧儿建筑风格修筑的,每年十一至十二月盛大的印度全国性的古典音乐节就在这座纪念碑附近举行,届时全国著名的古典音乐家都要来这里举行五场通宵音乐会,这已经成为了印度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从谭星陵墓门口看对面的锡克教寺庙)
顺便提一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也是瓜丽尔人,来印度后多次听导游提到这位能干的总理,印度近年来IT产业的风起云涌,以及和中国交往正常化,瓦杰帕伊功不可没,他还是印度著名的印地语诗人,可以说是现代印度的骄傲。
古城奥查(Orcha)与Betwa河

(奥查古城)
离开瓜丽尔前往克久拉霍的路上,有一座美丽的古城—奥查,这里的古堡也十分有名。我们在极具印度特色的Orcha
Resort酒店住了一个晚上,这座度假酒店环境非常好,门前就是古堡,潺潺的Betwa河从酒店后面流过。

(于酒店的后花园中可以看到美丽的古堡)
在1531年至1783年间,奥查是本德拉.拉其普特王国(Bundela
Rajput)的首府。这里的宫殿和寺庙大多还保持着它们原始完美的风貌,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前来,我们穿过露天集市,来到主要的王宫参观,奥查城堡有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宫殿:迦汗基尔"玛哈(Jehangir
Mahal)、拉吉"玛哈(The Raj Mahal)和拉依"普拉文"玛哈(Ram Raja
Temple)。十七世纪修建的迦汗基尔"玛哈是专为这位重要君主驾临此地修建的行宫,耗时六年,然而迦汗基尔只在此住了一个星期,可见当时皇室的奢侈和浪费。

(奥查古堡内,正中是浴池)
进入一个四四方方的庭院,四周是像堡垒一样的高墙,八角楼,院当中有一个巨大的池子,导游介绍说这是当年国王沐浴的浴池,这位国王有三大嗜好:喝酒、美女和赌博(好像中外皇帝都差不多),所以当年这里的生活也是纸醉金迷,500年过去了,所有的浮华都烟消云散,如今这座空城俨然是鸟中之王——秃鹫和老鹰的栖身之地,在我们头顶天空就有几只秃鹫在盘旋,一只还落在了不远处的房檐上,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野生的秃鹫,很有趣。

(如今奥查城中的王者-秃鹫)
这里有些宫殿装饰着壁画,内容主要是描述当时宫廷生活,它们代表着印度绘画史上本德拉派(Bundela)最高艺术成就,同样由于使用天然颜料,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这里还有一处介绍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展,印度共有24处世界文化遗产,排在意大利(37),西班牙(37),中国(29),法国(28),德国(27),英国(25)之后,也算是亚洲世界文化遗产非常集中的国家。

(色彩艳丽依旧的壁画)
在赶往占西火车站的途中,看时间还充裕,我们便在Betwa河畔停留拍照,河水水量不大,河底的鹅卵石露了出来,水质非常清澈,河面上一座多孔石桥通到河岸对面的小村子,一些当地印度女子在河边浣洗,不少顽皮的孩子在水里戏耍。我打算从桥上拍岸边的城堡,正在寻找合适角度时,身边驶过一辆汽车,由于桥面仅两米多宽,我必须贴着站在桥边才可以让汽车通过,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真有点吓人,没想到,这桥上交通还挺繁忙,一会儿一辆汽车,鸣着喇叭驱赶桥上的行人退让,最让人担心的是一个吉普车朝我开过来,司机竟然扭头向后看,眼看越来越近,我急得大叫,他这才把头转过来,路过我身边时莫名其妙地看了我一眼,刚缓过神儿,一抬眼就瞧见一辆大卡车上了桥,我估摸了一下给我留出的空间,感到不妙,于是拔腿就往桥另一端跑,我在大卡车前面狂奔,边跑还边回头,还好没人把我的狼狈相照下来。这里实在不安全,我决定还是回到岸边比较好。(续)

(BETWA河风景)
(注:所有文字和图片为阿兹猫版权所有,没有本猫允许不得擅自挪用!)
于2006年2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