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扯故我在 |
朋友讲述了一则故事。
从前有位诗人,生平最喜壮游。他用十年时间遍历天下,然后倦鸟知返回到故居。不幸身染重症而致失明。起初他痛不欲生,后来渐能心平气和。使家人在水边结一顶草庐,独自搬去居住。由于长年远离尘嚣,他的耳力锻炼得异常敏锐。雁叫长空,花落水面,甚或鱼儿温柔地唼喋,全能察觉得到。长日无事,他便回忆经历过的美好的天籁,排遣黑暗中的寂寞生涯。北方群山的松涛,南国蕉院的叶雨,东海岸边的潮音,西域荒漠的驼铃,都曾震响过他的耳膜,洗涤过他的灵台。如今又相携着进到他易感的心中,生出丝丝的涟漪,并动荡,挣扎,跳跃,凝成一粒粒精圆的音符,在脑中纷乱地纠缠。诗人努力息心绝虑,象女人梳理如云的乱发,耐心梳理它们。十年蛰居,他终究成就了一段绝美的旋律,每日在耳边如水般流转不休。他静静地谛听这心曲,恍然自身不复存在,化烟化雾,纵浪大化,是遗落在白云间的一句鸟鸣,或者流连在古道上的一缕风声。繁复明丽的大千世界历历可见,仿佛重作了一遍昔年的逍遥游。
诗人自认这心曲已臻至善至美之境,可惜他不解音律,无法将感觉诉诸他人,恰如哑子吃蜜。幸好他有位至交是当时有名的琴师。琴师授以音律,诗人颇有悟性,三月即指法娴熟。一日,他敛心凝神,想弹奏那支心曲,手指尚未抚到琴弦,便不自禁地抖颤。于是焚香静坐半日,方能镇静自若地奏完一遍。琴师在旁听得如痴如狂,心道:这般妙音人间何曾有过!
却见诗人掷琴于地,叹道:恨蠢物不足凭!琴师大惊诘问,诗人悠然道:你的耳朵听到的同我的心听到的,相差何啻霄壤。琴师道:单就我听到的而论,已足已传世。诗人神态恍惚,半晌方道:此曲入俗人耳,同对牛何异,入逸人耳则辱清听。倘是有心人,自会在天籁里寻得,何劳琴弦聒噪!琴师回家,欲凭记忆把曲子谱下,枉费一番追想,只觉那旋律恍若天风浩浩,无处不在,却是无迹可求。第二日,琴师造访诗人,恳请诗人再奏一遍。诗人端坐垂眉不应,探其鼻息,已奄然物化。此调遂成绝响。
朋友问:“你听这故事如何?”
我笑道:“这诗人未免有些自私,只自己享受,也不许我们这些俗人得些好处。”
朋友沉声道:“他总比眼下有些诗人强多了,专拼凑些昏话痴话醉话,也不知藏拙,反厚着脸皮拿出去沽名换钱,亏得他们还以诗人自命,实则是一群‘诗之贼’。诗在他们手中,沉闷不堪卒读,毫无生气,一生出来就该签死亡证明,然后在废纸箱里可以找到尸体。”
我摇头道:“何止是他们,这种骗子简直滔滔皆是,且不去管它。十年磨一剑,一出则锋芒不可挡,十年成一曲,听来又是何种感觉?奈何‘广陵散从此绝矣’,我只为这可惜。”
朋友思忖道:“但是,诗人提醒我们,凡是有心人,自可从天籁里听到它。”
我拍手道:“那还待在这里干嘛?”
我们顿时感到这书斋局促可怜,简直压得人透不过气,况且什物杂乱,狼籍不堪,还充溢着廉价烟卷恶浊的烟雾。我们面面相觑,忽的齐发一声叫,竟相奔出到户外。
这是三月的春夜。
呵,有多久,我们没细看这万古长新的星空了?如今竟觉得美得不可置信,竟似是奇迹!即便只是墙角几团疏疏的花影,月色将它轻描在粉壁上,也是洒落有致,摇曳生姿,令大手笔也难以追摹。忽地从夜深处吹来一丝清风,撩动发丝。花间掠过一阵萧萧之声,好象那诗人的微喟。一片落瓣随风依恋在我的襟袖间,我依稀听到了年华流逝的哀音。--这时,一颗亮星失足坠下。嗖嗖地,洞穿无边的幽暗,划出一弧璀灿的电火,却是投向了荒烟蔓草间,坠作一颗沉默冷硬的心,让露珠揶揄,凭苔藓轻侮。漫卷的银河更其汹涌了。我仿佛听到了它苍凉的涛声。呵,它是遗漏了一粒细砂,而我丢失了一个愿望,再也无法找回。
再也无法找回。就这样,流光从掌上逝去,诗意自心中逃逸,理想在血里冷却。那对天真热情的眸子呢,如今象尘垢落满的明境。水边卜居的盲诗人,其实他的心眼是湛亮的,对人世风光一览无余。而我们这些奔走于万丈红尘中的明目人,倒是真正的盲者。那诗人谱出的妙曲在风中已成绝响,我们所感知的零星断片有去向谁求证?沐浴着迷茫的光影,我和朋友相视而笑,带些凄凉地。
后记:
这是一篇颇具考古意义的文字。
第一,它的书写工具很原始。大约13年前,我在四通的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好象那型号是2401。估计没几个人用过。286PC机出现后,四通就此慢慢消失。好象四通公司还弄了一个四通社区,大约是新浪网的前身。我对IT业不熟悉。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如今想想,私通这个名字起得不好,终究是见不得天日。微软就好多了,有经验者知道,这样会比较持久,所以比尔盖茨至今还是首富。
第二,它的风格也很古朴。它代表着一个文学青年的阅读走向。当时,我喜欢五四之后的文字,沉溺于何其芳、郁达夫、梁实秋。记得写完这篇稿子后,踌躇满志,自以为,把它扔到何其芳的《画梦录》里,也不算滥竽充数。
从前有位诗人,生平最喜壮游。他用十年时间遍历天下,然后倦鸟知返回到故居。不幸身染重症而致失明。起初他痛不欲生,后来渐能心平气和。使家人在水边结一顶草庐,独自搬去居住。由于长年远离尘嚣,他的耳力锻炼得异常敏锐。雁叫长空,花落水面,甚或鱼儿温柔地唼喋,全能察觉得到。长日无事,他便回忆经历过的美好的天籁,排遣黑暗中的寂寞生涯。北方群山的松涛,南国蕉院的叶雨,东海岸边的潮音,西域荒漠的驼铃,都曾震响过他的耳膜,洗涤过他的灵台。如今又相携着进到他易感的心中,生出丝丝的涟漪,并动荡,挣扎,跳跃,凝成一粒粒精圆的音符,在脑中纷乱地纠缠。诗人努力息心绝虑,象女人梳理如云的乱发,耐心梳理它们。十年蛰居,他终究成就了一段绝美的旋律,每日在耳边如水般流转不休。他静静地谛听这心曲,恍然自身不复存在,化烟化雾,纵浪大化,是遗落在白云间的一句鸟鸣,或者流连在古道上的一缕风声。繁复明丽的大千世界历历可见,仿佛重作了一遍昔年的逍遥游。
诗人自认这心曲已臻至善至美之境,可惜他不解音律,无法将感觉诉诸他人,恰如哑子吃蜜。幸好他有位至交是当时有名的琴师。琴师授以音律,诗人颇有悟性,三月即指法娴熟。一日,他敛心凝神,想弹奏那支心曲,手指尚未抚到琴弦,便不自禁地抖颤。于是焚香静坐半日,方能镇静自若地奏完一遍。琴师在旁听得如痴如狂,心道:这般妙音人间何曾有过!
却见诗人掷琴于地,叹道:恨蠢物不足凭!琴师大惊诘问,诗人悠然道:你的耳朵听到的同我的心听到的,相差何啻霄壤。琴师道:单就我听到的而论,已足已传世。诗人神态恍惚,半晌方道:此曲入俗人耳,同对牛何异,入逸人耳则辱清听。倘是有心人,自会在天籁里寻得,何劳琴弦聒噪!琴师回家,欲凭记忆把曲子谱下,枉费一番追想,只觉那旋律恍若天风浩浩,无处不在,却是无迹可求。第二日,琴师造访诗人,恳请诗人再奏一遍。诗人端坐垂眉不应,探其鼻息,已奄然物化。此调遂成绝响。
朋友问:“你听这故事如何?”
我笑道:“这诗人未免有些自私,只自己享受,也不许我们这些俗人得些好处。”
朋友沉声道:“他总比眼下有些诗人强多了,专拼凑些昏话痴话醉话,也不知藏拙,反厚着脸皮拿出去沽名换钱,亏得他们还以诗人自命,实则是一群‘诗之贼’。诗在他们手中,沉闷不堪卒读,毫无生气,一生出来就该签死亡证明,然后在废纸箱里可以找到尸体。”
我摇头道:“何止是他们,这种骗子简直滔滔皆是,且不去管它。十年磨一剑,一出则锋芒不可挡,十年成一曲,听来又是何种感觉?奈何‘广陵散从此绝矣’,我只为这可惜。”
朋友思忖道:“但是,诗人提醒我们,凡是有心人,自可从天籁里听到它。”
我拍手道:“那还待在这里干嘛?”
我们顿时感到这书斋局促可怜,简直压得人透不过气,况且什物杂乱,狼籍不堪,还充溢着廉价烟卷恶浊的烟雾。我们面面相觑,忽的齐发一声叫,竟相奔出到户外。
这是三月的春夜。
呵,有多久,我们没细看这万古长新的星空了?如今竟觉得美得不可置信,竟似是奇迹!即便只是墙角几团疏疏的花影,月色将它轻描在粉壁上,也是洒落有致,摇曳生姿,令大手笔也难以追摹。忽地从夜深处吹来一丝清风,撩动发丝。花间掠过一阵萧萧之声,好象那诗人的微喟。一片落瓣随风依恋在我的襟袖间,我依稀听到了年华流逝的哀音。--这时,一颗亮星失足坠下。嗖嗖地,洞穿无边的幽暗,划出一弧璀灿的电火,却是投向了荒烟蔓草间,坠作一颗沉默冷硬的心,让露珠揶揄,凭苔藓轻侮。漫卷的银河更其汹涌了。我仿佛听到了它苍凉的涛声。呵,它是遗漏了一粒细砂,而我丢失了一个愿望,再也无法找回。
再也无法找回。就这样,流光从掌上逝去,诗意自心中逃逸,理想在血里冷却。那对天真热情的眸子呢,如今象尘垢落满的明境。水边卜居的盲诗人,其实他的心眼是湛亮的,对人世风光一览无余。而我们这些奔走于万丈红尘中的明目人,倒是真正的盲者。那诗人谱出的妙曲在风中已成绝响,我们所感知的零星断片有去向谁求证?沐浴着迷茫的光影,我和朋友相视而笑,带些凄凉地。
后记:
这是一篇颇具考古意义的文字。
第一,它的书写工具很原始。大约13年前,我在四通的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好象那型号是2401。估计没几个人用过。286PC机出现后,四通就此慢慢消失。好象四通公司还弄了一个四通社区,大约是新浪网的前身。我对IT业不熟悉。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如今想想,私通这个名字起得不好,终究是见不得天日。微软就好多了,有经验者知道,这样会比较持久,所以比尔盖茨至今还是首富。
第二,它的风格也很古朴。它代表着一个文学青年的阅读走向。当时,我喜欢五四之后的文字,沉溺于何其芳、郁达夫、梁实秋。记得写完这篇稿子后,踌躇满志,自以为,把它扔到何其芳的《画梦录》里,也不算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