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学生的“宿舍改造计划”的落马
(2008-11-08 11:20:50)
标签:
就业深圳大学宿舍公物校规校园 |
最近,国内外网站疯狂传送一组图片——深圳大学法学院学生DIY用2000元人民币改造了自己所在的宿舍,由于其设计使用巧妙,网络上赞扬声不断,并且被誉为最有创意的宿舍设计。
但是,深圳大学的处理办法是:“拆除,因为对学校造成了影响”。不过深圳大学还是发了一点慈悲,没有拆除窗帘。
说实话,我真的是非常理解学校的这种行为,因为在学校的行政管理者而言,方便管理是最重要的,把学生教育成什么样子,不是他们的生意。学校也只考虑把学生教育出来,符合几个社会基本标准就可以,是否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也不是学校的生意。
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富有创意的人,在他们创意最为萌动的时期,自己的热情被学校的方便管理而抹杀了,而更可悲的是,被社会只知道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却不知道到底该学生么?
大学可能说,这种设计不能确保安全,所以是违反教规的,而且是破坏了公物。请问,如果一个公务被破坏,但是却创造出一个伟大的设计师,哪个更重要?可能有管理者说,这样设计了,会影响到宿舍的整体美观,请问,宿舍是住人的还是专门为卫生评估作花瓶用的?最后,学校还可能说:这样做会滋长学生的互相攀比心理。因为他花了巨资2000块!如果每个学生都为了设计宿舍,并且采用DIY的形式,那将是学校的多么好的社会实践!或许学校还会说,给学校造成了不良影响,那清您到网上看看,之前,大家评价的是深圳大学的学生有才,之后评价的是深圳大学校方无德无思想,果然是文化沙漠中的大学,学校方面肯定不会去道歉,一定会把矛头指向学生——因为你搞得这个,我们按照校规处理你,然后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全都是你学生的错!现在不处分你,是学校给你开恩,因为你认罪态度好,学校因为你造成了不良影响,学校还不收拾你,是学校大慈大悲……然后,一个标准的可以年年拿奖学金的好学生出现了,社会真正需要的创意人才,消失掉了。
如果我是深圳大学的校方,我处理这个事件,一定不采用简单“拆除”的方式,首先,我会任由媒体去讨论这个事件,学校方面先不动声色,然后派专家——尤其是防火防电健康以及法律事务的专家去这个房间暗房,找到所有的不足问题,比如电脑在床头容易辐射,比如风扇安全,比如木板安全问题之类的。第二步,我会搞一个活动,特别是在建筑规划设计专业的学生区域,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大家讨论这个案例,把之前专家的“评估”优点和缺点全部抛出,并希望学生们广泛的讨论,讨论的核心聚焦在,抛去“破坏公物违反校规校纪”角度而言,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并设立一个奖项,由学校的专家来评定出改造技术最佳的一个,给一个综合测评加分或者发个嘉奖状对学生而言都很有吸引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吸引舆论,告诉舆论,学校认为这个事件是违反校规和破坏公物,但是本着学生发展角度,我们采用创造性的管理方法,社会影响,一定不会出现现在的效果。第三步,开展一个“宿舍设计大赛”,邀请全校学生,对有限空间进行设计,并且要对宿舍设计的消费标准进行控制,比如以500,1000,2000,3000等作为标准,这个设计采用先进行图纸和说明文件阶段,在学生提供作品后,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设计用报告的形式通告所有相关人员,并通过专家委员会(宿舍设计项目)进行评审,选择出那些较高水平的,以备对外发布。第四步,对外发布,因为前期已经引起社社会舆论的讨论,并且深圳靠近香港,信息发布快捷,可以较为便捷的邀请开发商参与到最终的评审活动中,并通过营销手段获得开发商的投资,比如投资1万元,根据学生的设计改建3-5个宿舍,并且由学生亲自动手。开发商因为这种品牌价值会有兴趣,而中标的3-5个设计由于受到了专业指导(如果学校老师指导过的再出问题,那大学的资质就让人怀疑了),所以质量应该没有太大的出入,而且由于设计的是未来设计师自己的房间,所以设计师可以通过居住体验自己设计的不足加以修正。连续举办几届这样的活动,并推广出一个奖项:比如“中国大学最佳设计师”或者干脆就以那个最初的孩子的名字命名。并不断推广这种设计思路,自己学校的宿舍楼如果都设计完了,可以由其他学校竞标设计,甚至可以推广到旅馆、写字楼等地,其设计目标确定在:经济、平民化,用最少的钱,设计出最方便的生活为主题。在学校有几十个房间重新装点后,应该是在10年左右的时间,可以把这些房间设置成一个“中国大学生寝室文化(设计)博物馆”,一代代的学生还是在这里居住,只是不同的是,房间的门口可能设置一个牌子,上面有原来宿舍内样子和装修后扬子的比较,有当年师兄学长的设计理念,再加上一代代人对这个房间居住后不同感受的建议或者批评。这样,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非常良好的“校园文化”,每一代学生,每一个学科的学生都希望能通过这种“大学的设计理念”推销自己。可能在过程中出现学生或者老师在其中作弊,只要监管得当,并且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鼓励——特别是在设计监理和批评方面下足力气,我想,到那个时候,深圳大学必然会因为当年的这个小事件,培养出一大批有素质的有创意的年轻人。
可能有人会问,一个大学是要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我有把深圳大学变成建筑大学的味道。我认为,任何一个大学,都必须有其特点,如果完全综合,样样都排中流,那这个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也只是一般的程度,他们走入社会前两年还可以靠靠学校的牌子,时间久了,工作的创造性毫无展现,马上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如果一个大学能抓住时机,鼓励每个学科都想尽一切办法去创新,那么大学的整体实力会因为每个个体的奋发而变得无以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