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夫一妻制之思

(2007-07-16 17:19:33)
标签:

一夫一妻制

刚才在搜索资料时偶然看到今天新浪网读书频道之首题为探讨一夫一妻制。引经据典的一大堆,最后的结论是“一夫一妻制有强大的生命力”。
 
人口,婚姻制度,社会伦理等等学科,一旦做成学问,往往话题就越发敏感,因为从这些学问家嘴巴里说出来的话有公信度。
 
在作者的文章里,提到一个观点:某些学者认为一夫一妻制一定会消亡,因为社会在发展,所有制在不断变化。他认为这是错误观点,因为犯了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我私下认为,他的这个观点是一种对极端推论的极端批评,家庭生活,婚姻生活,在现实操作的时候,远比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制要复杂的多。人的一生几十年,无论男女,可能在某个时期倾向某种制度——某种对性,对自我,对家庭的幻想(期望)。15岁可能幻想1+1,20岁可能幻想群婚,30岁可能幻想1 + n ,40岁可能重新回到1+1。这个与生产关系,所有制密不可分,但不能忽略了所有制的可变性~~,特别是对一个个体——今天你可能是一个穷小子(灰姑娘),明天你可能是一个百万富翁(富婆)。社会上流行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有钱就变乱”其实就是一种经验化的对社会婚姻制度现状的思考。有人说妓女,小姐,二奶,情妇,等等的存在,是因为婚姻制度的限制而生,但是中国封建制时也存在这些;有人说这是男人寻找新鲜刺激的产物,但男女都是人,一夜情时,有多少女人也是在悄无声息的享受那种刺激?在中国南方出现的“男人莫进”的酒吧里,马仔和贵妇之间,不也是在寻求刺激么?
所以,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肌体,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文化,教育和存在背景,决定了其内的60多亿人发展成不同的样式。在这个“活命”在很多国家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如何活得更好上升为主要矛盾的社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男人女人之间的性的主体性,必然需要,也是必须得到张扬。否则他们就会在社会压抑中变态(其实变态这个词我估计也会变成一中性词,因为变态所创造出的也许是新鲜事物甚至是流行文化,如当年的“革命”从一个恐怖的词转换成如今的貌似热血沸腾的好词儿一样),用随和一点的一个词,我们可以称之为突变,变异;而在落后地区——生活还存在保障危机的地区,另外的一种突变也会产生。
 
各种婚姻制度突变,可能会造成社会进步,就像1+1模式,但也肯定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人人都成了制度下的婚姻僧侣。有句话可能不好听,恪守1+1制度的家庭,生活形式佛教化,基本就是还俗了的和尚与尼姑。即使做那事,也会伦理道德的授业解惑不厌其烦。一夫一妻制之思
 
社会包容没有性行为的尼姑和尚的存在,因为他们的“精神”已经超越了性,为什么不包容那些同性恋,双性恋,兽恋,群婚,多妻/夫的存在呢?他们可是已经超越了基本的性啊!主流的欲望的压抑,为什么要扼杀那些社会突变者的存在呢?凭什么说这些突变都会有一个坏的结果?难道掌握话语权的人,也掌握着未来别人的生活?
 
所以,制度研究虽然重要,但是不要干涉人的私人生活。提倡1+1,也不该反对其他形式的自我发展。包容异己的存在,是社会成熟的标志,倾听异己者的申辩,是民主的最实际的需求。因此,小作的观点:无论什么形式的婚姻,只要是是实践者——双方,或多方,能够承受,都不为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