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诗人,我对诗歌的理解是我从接触诗人开始的,绝对不是背什么诗歌绝句引起的.
中学时代和ke的那段没有结果的诗歌之恋,算是我接触的第一个有诗歌感觉的环境.当时我们写了很多的邮件,都是与诗歌有关的,我曾经痴迷于看那些诗歌化的句子.不能自拔,直到自己明白了那些有些虚幻.
大学时被咸菜等诗人抓去协助极光诗社,算是我第2次与诗人混合.当时任大学学校的文学社长,不得不去拜会那些我不太懂的诗人.我还因为诗歌出了点小丑,在极光宝宝年会上(是04还是05年忘记了),身为山艺的小头头,算是学艺术的,不能学其他大学学生头一样朗诵几段诗人的诗歌打发事.我就在我名片的背面写了一首诗,起来即兴朗读.结果,那在些年龄跨度从18-81岁的新老诗人面前出了个小洋相--世俗的文笔,怎么能写出诗歌的味道呢?在我诗歌朗诵完之后,老诗人的评价是"这个年轻人很有勇气."这算是表扬还是侮辱呢?反正当时我听的是很不爽.
后来,我的小兄弟咸菜在我家里喝了一瓶兰陵特区,吼出一句:"我与山峦站在一起"还特别强调那个"峦"字念"阮"而不是"孪".我当时特别感动.朦胧中似乎感受到什么是诗,但我不是个会写诗的人,所以我只是有个朦胧的印象而已.想起诗歌就会想起诸如"我与山峦站在一起","月光像一箱银色的刀,在海里闪着寒光"之类的话,我尊重诗人,接近诗人,在当时也算有名,在我组织的年会里,买来酒,让这些诗人们彻底的疯狂了一把.还让他们搞座谈,让他们成就感一把.但是肯来听演讲的,要不就是四眼,要不就是恐龙,人家诗人们说,"嘿,这是艺术学院吗?"弄的我很没面子,我心想,美女们都去找歌手演员去了,谁还会对你们这些幕后黑手们有兴趣啊.所以,有时后,他们也感到我和他们只是貌和但神离.因为他们的很多对世界的认识,与我不同.
毕竟我不是写诗的,他们也不与我计较我的问题,也不会对我偶尔在当时bbs上写的一些文字加以指责,毕竟和他们不是一个档次.我只能算是诗歌爱好者,其实更准确来讲,我都不算是诗歌爱好者,我只能算是个诗人爱好者,我喜欢结交诗人,胜过结交诗歌本身.我只喜欢听从他们嘴巴里或者即兴流淌出来的那些绝美的诗样的语言,但具体的是谁写的什么诗歌,诗歌到底有什么好处,表达的是什么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我认为不是我该去想的东西.
中学时候,和小诗人的接触,让我感动于人之纯洁,也让我纯洁了好久.后来通过几次感情和社会伤害之后,走过了那段绝美的清醇时光,和诗人的接触就成了寻找灵感的源泉,济南文化东路76号师东小区601--我当时的家里,客厅里常常聚集着诗人们胡言乱语,抽烟喝酒,我常常搬把椅子在客厅里听他们聊天,抱怨,演讲,吸2手烟,有时有一种希望,希望宴席永久不要散去,因为和诗人交朋友,听他们用自己的别样的语言去阐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真的比诗歌要好听好看,要鲜活.
所以以前和朋友说,我从来不买诗集,你们就是出了诗集也要送我一本,我绝对不会恶心的支持你们买什么诗集的,我已经花了不少钱请你们这伙人抽烟喝酒编诗了.其实当时也感到挺有意思,每次宴会散去,论坛的诗歌帖子就明显增加.也许,这个就是诗人的特性吧.需要惺惺相惜,需要一点朦胧的暧昧--我常常担心诗人会发展到同性恋,因为真正的诗人大多数是男人,女人受不了这么个抽烟喝酒,女人也没有男人那么多失恋失意的经历.因此,在我的眼里,如果说这个社会需要诗人的话,诗人最合适的社会工作,就是陪酒女郎或者演说家和陪聊.而其他的任何工作,其实诗人做到最后,都会感到与诗歌相比,他们的工作都是一种猥亵.而我前面提到的那三种工作,都是转瞬即逝,像诗歌一般,是流行,是极光,一闪而过.
罗嗦到现在,终于提到主题.苏静同志.应该叫苏静老师,而我们之间是大马考拉的称谓.她是考拉,说实话,我实在看不出考拉和他的共同点在哪里.考拉写诗,我一直不敢想象,我印象中他在莱芜路上的家里,有以鞋盒子为计数单位的录音带.大概是8年前吧,她第一次带我去他家的时候,曾经和我说她也写诗,诗歌的源都在这些录音带里了.我还吓了一跳.
我和她其实有一个共同特点,会忽悠人,但是我和她忽悠的人群不太一样,她善于大会上忽悠,我善于在饭桌上忽悠.所以在我们共事的时候,更准确的分工娄雷忽悠办公室,老米忽悠镜头,苏静忽悠会场,我忽悠饭桌.当然我从来没和他们说过我的这个感觉,因为说了,感觉就没了.
后来,考拉当了青岛最好的小学老师,当时我特别紧张,因为我当时还是个中学生,拒她说,她差一点就到我学校教书,那绝对是恐怖事件,试想一下,她当我老师,那怎么个交流法?
后来.由于她的努力和真才实学,她考出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师从苏州副市长--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后来出版了图书,还成了国家优秀教师,现在跑去青岛大学教育大学生去了等等.在我去济南读书,后来出国这段时间.她和我又见了三次面,一次是我办画展的时候,在济南见面,一次是在青岛在一个小店见面.还有一次是在青岛某个酒店和她的一个学生见面.
她的诗歌教育我听过一次公开课,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的.说实话,她能启发小朋友.但是还真启发不了我这个老朋友,因为我对写诗歌已经是铜墙铁壁的无知了,也没有写诗歌的冲动了,宁可找几个诗人听他们说话,也不愿意费尽心力的去想什么词,什么意境.我总感觉,诗需要的是矛盾的心情,需要无助,需要分享,需要气质,需要灵感,需要友谊,需要爱,需要酒,需要烟,需要痛苦,需要抗争,需要挣扎,甚至需要绝望.诗歌是写给自己的,写给爱人的,写给朋友的,而不是写给老师的。写给评语的.评价诗歌实际上有点反人性,人家已经很痛苦了干吗还要用评论去折磨他?给诗歌写1000字的评语,不如给男诗人一包香烟加一瓶好酒,不如给女诗人一夜的温存一生的照看.这是我的私人看法.因为,诗歌太脆弱,需要强大力量的呵护,否则一张轻轻的白纸,飘落在地上,拣起来,不是被包了红薯,就是被拿来演算了... ...
所以,诗人在我的眼里.是演员.是搞行为艺术的.他们最有价值的不是文字,而是背后的故事.他们用一生书写了一本大诗.然后他们也就成了大师.
所以,希望苏老师在煽动孩子们激发创作灵感的时候,一定告诉他们,想当诗人,是以后的事情,不要因为写了几句漂亮的文字,就感动的热泪盈眶,诗人的道路,热泪盈眶,欲哭无泪的时候多了去了.多几个喜欢诗的朋友就好.如同苏静一般的人.所以.我的原则是,苏静是我朋友,但我不读苏老师孩子们的诗.
前一篇: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