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我在 railway
station和jusco做了一天半的调查问卷。这是我第一次亲历亲为地做的一次调查问卷(以前都是带着我的小兄弟们去做,放他们出去,我只负责验收)这次我经历了,意识到自己去做的确比不明来历得来的调查问卷不一样。的去做的不一样。
首先是我设计的问卷的问题的答案,与我想象中大家给的答案完全不一样。举例一下,我当时设计的题目:如果你的盗版软件用完了,你怎么处理,大多数人填的是丢掉,而不是我想象的收藏。而朋友的问卷里“崂山可乐”是哪个生产厂家生产的,答案简直是五花八门,很多人相信是青岛汽水厂的品牌,有人认为是青岛啤酒厂的,更滑稽的是有人坚定相信是青岛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而真正的答案“青岛矿泉水厂”知道的人却不多。这是多么悲哀的品牌成果啊。最可笑的是有一对夫妻,老公认为崂山可乐是青岛矿泉水厂的产品,而老婆坚定认为是啤酒厂的,就为这个两个人抄了起来,最后老公屈服了老婆的观点,选择了啤酒厂。我虽然知道答案很同情这个老公,但出于职业道德,只好用最最同情的目光关爱着这个大叔。
说到同情,真该有人同情同情我。当我把一个调查问卷交给一位中年妇女的手上时,这个妇女白了我一眼,然后对身边只有十几岁的儿子说:“你看看,小的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干这种出大力,着人白眼的工作。”然后我仔细看了看那个小家伙的脸,从他的表情里,也是他母亲的那种不屑的神情。我想这种教育真是失败,假如这个孩子十年后真的没有“好好学习”,混地像我现在这个样子——需要在马路上低三下四地向路人发调查问卷的程度,他会不会像他妈妈今天看我的神情一样,瞧不起自己呢?我想,我该感谢这个眼神,这句直白的话,让我明白了应该尊重任何一个工作着的人,因为我们不但是在发放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我们还是在挑战着自己的勇气,挑战着自己的自尊心和忍耐力,甚至在不断地遭人白眼之后,我逐渐地掌握了一些技巧。当然技巧是知识产权,坚决不外传。但不去亲自做的,也肯定体会不到这种技巧。
当然也有点不和谐的因素。由于工作量很大,所以我也试图寻找帮助,首先想到的是我以前的小弟兄们。但是由于我离开青岛了好几年,他们的联络方式我基本上都没有了,只剩下了有限的几个,后来找到了在上戏读导演一年级的steet,她在青岛的同学应该还很多。她给我找来了一个小姑娘。来了之后,马上和我说:“我帮你多填几份不就可以了,如果你去发,谁会帮你去填啊。”她的母亲当时也在旁边,非但没有教育一下她的女儿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还用一种非常奇怪的目光看着我,好象在问我为什么这么傻,不就为了篇论文,干嘛要如此认真!
对不起,我就是要认真。我对我每一次动笔表达我的思想的机会都很认真。我不容许我做的调查是虚假的,甚至是虚荣的。我可以技艺不如别人,但我不可以把一个虚假的东西做给别人看,从小,我因为虚荣而犯下的错误,因为虚荣而走的弯路简直是太多了。这个社会也许已经虚荣了,没有什么人相信什么统计数据是真正统计过的,但我自己做的是我问心无愧的。我不会因为我的态度而被学术界取笑,我只会因为我的能力而受到冷漠。能力欠缺是我可以不断努力的,而一旦态度不好而被人耻笑了,自己真的会很无地自容了。
前一篇:对历史问题的一点想法
后一篇:SPSS真是够难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