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历史问题的一点想法

(2006-04-22 22:19:03)
history是英文里历史的意思。可以拆开来,his-story——他的故事。而中文里,历史这个词,就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是对历书,事件的官方记录。在英语文化里,在近代,女权主义者把history写成herstory.她们认为,历史不单是男人的历史,还应该包含有女人的历史,我私下认为,如果用这样极端的思维去思考,那历史这个词该写做his-her-story,或者干脆写成humenstory,或者是persenstory更为合理,但孩子们的历史呢?还有太监的历史呢?又该怎样去解释?再回到中文,官方的记录称为历史,那非官方的呢?有人会说是“野史”,那我又要问,“野”与“历”,是一对反义词吗?如果相对于官方的叫野,那在改朝换代时,由“野”转“历”的那些著述,又算是什么呢?那我大胆地再把这两个词叠加在一起,出来一个很滑稽的名字“野历史”,看起来真是滑稽透顶。
 
福科的一个观点我认同。他认为,当代人研究历史,是看不到历史的真实的。用现代人的经验是无法展现历史的全貌的,因为他是用现代的经验去衡量历史的经验。而现代的经验,历史里又是没有的。那我再推一下,明朝人研究元的历史,是站在明朝的经验来研究的,而宋朝人又是站在宋朝的经验来研究唐朝,唐朝又是依据唐朝的经验来研究以前。所以,任何一本历书,都是在一步步地在向后人展现一个不同于真实的经验。所以,如果真的较起真来,没有一个历史学家,没有一个史官,是真正的在研究历史,而是通过历史研究他们所在的当今。而这种经验的偏差,又给后来的史学家以更多的研究内容。从而,在这种不断的偏差中,衍生出了历史学家,小说家,戏剧家,巫师,甚至是未来学研究者。所以,所谓客观的历史学家,往往是在“重新书写历史”,那些“正说”我看是“演义”的另一个版本。“演义”是明着编,而“正说”是暗着编。
 
我这样说,没有贬低历史学家的意思。我只是想由此阐述我的一个观点,应该把历史与真相分开来研究,不应该以故纸堆作为研究的基本资料,而应该以现今的“经验”为基本的研究资料。
 
当今时代,最具创造性的发明之一是对影象的记录,记录照片记录了时代的历史,记录相片记录了时代的现象。而记录片里的对白,记录相片里的注脚,却是属于故纸堆里的范畴,因为这是摄制者的当时的经验,并以此经验做的注释,是比较贴近,但却不是完全的真实,完全的真实在被记录者的内心深处,在被记录者的经验里,而这些经验,又是摄制者和分析者们无法企及的。所以,只有所有经验的联合自述,才能更贴近真实,更贴近真正的历史。而后来的历史学家,又无法回到历史中去摸索,去体验。所以,这是一个瓶颈。
 
我思考了半天,现代的blog的方式,可能能稍许地贴近历史的真实,因为这是当事人对他们的当时的经验的个人的记录,那这种经验的记录,是不是全面而客观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那怎样做才能做到更真实呢?
 
我想到一个大概不可能实现的方法。无声地全程拍摄。在四面八放都安设上摄像头,全面地拍摄再拍摄,把所有的真实无旁白的记录下来……当然这在现在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人要隐私,有人要人权,不可能有人会为了历史学家而放弃了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有一个这样的推论,历史学家的主要工作事实上是和评论家类似的。只是一个在评述旧事,一个在评述新事。
 
(这是一段昏话,与学术无关,不是研究历史的,只是一段奇怪的牢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