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我来这里寻找青春和友谊

标签:
美食旅游情感 |
对一个地方的执念,有的是因为读过的文章看过的片子,有的是因为那里有挂念的人。开启自由游走的模式之后,茂名,一个并不在很多人旅游计划中的粵西小城成了我和小伙伴无视闽粵两地频发的强对流、雷电预警,辗转六七个小时的目的地。短短两天,被友情和美食所包围,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茂名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说熟悉,是因为与来自茂名的云和其他同学共同度过了美好的四年时光,说陌生是因为以前对茂名只有石油工业城的印象,此次方知,除了石化工业,茂名还是广东首个农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有极具规模的农业产业。据说世界上每五颗荔枝,就有四颗来自茂名。茂名有“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五棵树就是五种树木,分别是化州的橘红,高州的荔枝、龙眼,电白的沉香和信宜的三华李;一条鱼指是的罗非鱼,茂名是中国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有“中国罗非鱼之都”之称;一桌菜是指茂名拥有预制菜全产业链。
此次的旅行主打一个随心所欲,事先未做任何攻略,靠路标和地图,视路程远近和天气预报,信马由疆。吃过化州牛杂粉,云先带我们来到市区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她说这里可以称得上是茂名的起源地,因为发现这里的石头有丰富的油脂可点燃,人们在这里挖了一个坑,这座南方油城因此矗立。说是坑,现在已是一个巨大的湖,被命名为好心湖,湖边绿树环绕,鲜花盛开,人们环着湖边绿道上骑行、跑步,云说节假日还有不少人来此露营纳凉。一个公园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绕行湖边,听云娓娓介绍她与这座油城难以割舍的情缘,她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一个普通的景点因为人的存在有了故事,也让我们对它有了不同的认识。
苏轼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茂名号称中国荔都,马路两旁的灯柱上都打着这个旗号。我们在地图上看到了“中国荔枝博物馆”,荔枝,这种既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茂名人为它建了一座博物馆,这,很吸引人!荔枝博物馆位于茂名市高州根子镇,行前与鸣同学通电话,得知他的家乡正是根子镇的桥头村。远在苏州培训的他此次无缘见面,但他热心地为我们安排了荔枝主题餐厅的美食,并细心地发来高州必去的几个景点。吃过广式早茶,我们驻车前往高州。进入高州地界,路两旁果品批发、加工的店招,将氛围感渐渐拉满。到柏桥村,路边正在建设中的几座大型仿唐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开近一看,门前有一块石碑,写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显示着其不凡的身份。博物馆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博览馆,门牌上的介绍注明了此馆占地面积33亩,其中室内达4700多平方米,室外部分就是资源圃,700多米的空中栈道将室内外联接在一起,形成“馆中有圃,圃中有馆”的布局,园中汇集了国内外荔枝种质资源700多份,种有3500多株荔枝树。荔枝博览馆2022年5月29日正式开馆,有“荔史”“荔事”“荔知”“荔人”“荔业”“荔韵”6个展厅,展示了荔枝的起源、传说、品种、产区、种植加工科技等,煞是有趣。从中我们知道了荔枝有两百多个品种,汉朝就成为贡品并专门修了朝贡的驿道,现存最早的荔枝专著是北宋福州太守蔡襄编纂的《荔枝谱》,给乾隆皇帝进贡新鲜荔枝的保鲜方式是送荔枝盆栽,皇太后分到了两个,而皇后等一列妃嫔只能分到一个……我们在馆内走走停停,在“荔韵”馆重读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看到50名岭南画派画家历时15个月创作的大型画卷《千年红荔》,还看到儿时听过的闽剧《荔枝换绛桃》的片断……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就过去了。鸣同学曾强烈建议多走走室外部分,而此时室外正大雨倾盆,于是正好在馆内的咖瓦咖啡品尝一杯荔枝拿铁,香甜浓郁的荔枝酱给咖啡带来别样的风味。雨止,已近午餐时间,在园中餐厅的湖边包厢中,我们享用着鸣同学提前预订的白切鸡、蒜蓉丝瓜、土猪肉汤、春韭豆角等当地纯天然食材,简约却不简单的一餐让我们大快朵颐,更被浓浓的同学情谊所感动。
餐后,因大雨而关闭的室外栈道也对游人重新开放。我们徜徉在园中,只见春雨过后的远山,雾气缭绕,宛如仙境。天空渐渐放晴,若有若无的阳光照在挂满嫩绿新果的树上,连绵一片,再过一个月,当这些果实变得通红,又将是一番怎样美丽的景致!
茂名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古荔树,它们大都种植在建成于隋唐年间的古荔贡园内,贡园就在根子镇上,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从博览馆出发,沿着山路不到十分钟就到了贡园,人工浇筑的水泥树形大门告诉我们这里已开辟为公园,进门处有景区工作人员为游客指明参观路线。去之前,我们在博览馆听讲解员说贡园有1300多年前的古荔树,于是进门就想一睹为快。进得园中,只见园中有荔树上挂的牌子注明树龄为120年,正感叹这久远的年份,就有游人往前一指:那里有800年的,前面就是1300年的……原来贡园内有180多棵古荔树,树龄千年以上的有9棵,超过500年的就有39棵。我们照着游人的指引往前看去,只见不远处的荔树树干已中空,上方却枝繁叶茂,树下的大石上刻着它不凡的身世:别有洞天,品种白糖罂,树龄1300年。沿着园中小径漫步,两旁的古荔树千枝百态,不少古荔的树干或中空,或只剩一层壳,却依然生长了成千上百年,让我们对其顽强的生命力肃然起敬。贡园的古荔树很少有一本正经认真生长的,可以用东倒西歪来形容。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园中修建了用以支撑树干的假荔枝柱,现在也已长满青苔,与真树融为一体。人们还煞费苦心地为500年以上的古树命名:800年的迎客荔,估计是因为长的地点获名;力士回首,800年黑叶品种,枝干虬劲,回首向阳;虚怀若谷,800年白糖罂,真的虚到全空了;天伦之乐,1300年的黑叶,爷孙同株;千手观音,600年白糖罂,在日光的映射下张开枝干,确如护佑众生的观音菩萨;800年的白糖罂不知为何可以号称荔王,牛郎和织女是因为中间隔了一条银河小道吗,贵妃醉酒、仙女散花、八仙贺寿、五马归槽、普荫众生……这些名字让观赏古荔的过程充满趣味。我们开玩笑说在贡园,500年以下的树都不配拥有名字,但这里百年以上古荔树也都挂有“身份牌”,详细记录了年份、品种和专属的“监护人”。在园中摄影图片上,我们看到古老的荔树上硕果累累、红彤喜人的景象,更为未能见到一个月后的贡园而遗憾,但也许正是这样略带点遗憾的旅行更让人回味。
如果说荔枝景区让我们惊艳的话,茂名的美食更让我们欲罢不能。茂名的美食虽不如潮汕、顺德等地有名,但满大街的都是各色食店,香油鸡、隔水蒸鸡、牛杂、鸭粥、牛腩粉面、煲仔饭(粥)……令人眼花缭乱。茂名与其他广东城市一样,有着丰富的早茶文化,一大早,茶楼已经座无虚席,让我们叹为观止,琳琅满目的广式茶点制作精细,价格感人,茂名人民的慢生活令人羡慕。茂名还有一种特色的小吃“籺”(音@),是用糯米粉、木薯粉等揉搓成皮,包以或甜或咸的馅料,品种繁多、做法不一。云和华带我们到茂名政府前些年专门打造的“中国籺文化主题街区——籺村”,在一家小店见到了各种籺,寿桃籺、薯包籺、水煮籺、簸箕籺、煮汤籺、菜包籺、粽籺、糖板籺、槌挞籺、小米灰水籺、艾籺、糯米糍、发籺等等,我们浅尝了薯包籺和小米灰水籺,加入美食家华称之为“灵魂”的店家特制甜醋,只觉得爽滑香糯。说到甜醋,不得不说下茂名各家食店的独门酱料,华说这是检验每家店能否留客的重要秘诀,几餐之后,我们对此言甚是信服。
曾有食客以“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湛江”来赞美湛江的白切鸡,作为湛江的邻居,茂名人在吃鸡上也不遑多让。华专门带我们去她认为的茂名最好吃的“化州笪桥隔水蒸鸡”店吃鸡,并说此店环境一般,但鸡实好吃,且迟去鸡可能售罄。听罢此言,我认定此店必不凡。果然,蒸鸡上桌,大约二斤以内的小母鸡一劈四半,原汁原味,决无拖泥还水,入口但觉鸡肉细嫩,连鸡胸肉都不柴不硬。四分之一只鸡下肚,著名的罗非鱼上桌,四斤多重的鱼,鱼肉生炒,脆爽弹牙,厚厚的鱼皮胶质满满,鱼头与豆腐煮汤,奶白色的汤水充分展示了粤人煲汤的高超水平。
两天太短,仍有无数的美食无缘细品,化州糖水、化油鸡、荔枝木窑鸡、杨桃鸭……也仍有无数的美食记忆无法一一记录,但却不得不为一碗白粥留一些篇幅。那是在化州的晚上,外出觅食的我们不经意间看到一家寻常社区小店,去的时候已过饭点,但店中依然人来人往,明厨亮灶上锅气喧腾,菜单上的多是些寻常时令小菜,基本都在十元上下,我们就着清粥小菜,对着化州街市上松驰的人群,胃舒服了,心也安稳了。不觉间,竟觉得茂名就如这样的小店,朴实无华,却又深谙人间烟火气的力量。
茂名两日,时光快且慢,快得仿佛过往的三十多年光阴都被压缩,我们从未分离过,慢得让我们在彼此的白发和皱纹里感受到岁月给予的成长和历炼。人生的后半段,且聚且珍惜,为了我们曾经拥有的友情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