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癌症病人自救——想象疗法

(2008-12-21 19:04:31)
标签:

保健

疗法

癌症

so

放疗

美国

文化

分类: 医生札记

                  癌症病人自救——想象疗法 

 

想象疗法(visualisation)又称为直观法、想象法。先使患者进入松弛或冥想状态,然后发挥幻想,例如想象自己躺在花丛中。用意是借着幻想进入某种宁静的境界,使患者得到松弛。

单靠幻想就能改善身体状况吗?

有人做过试验,请一些人想象餐厅的大厨在自己面前弄铁板烧,发现大多数人想到这个情景,都感到唾液分泌增加。有人用创意想象疗法(creative visualisation)治癌,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遏止癌细胞的生长。

当年获美国癌症医生卡尔‧西门顿(Carl Simonton)和专长心理治疗的妻子史蒂芬尼(Stephanie)推广想象疗法,风行一时。他们起初鼓励患者幻想自己体内的白细胞正在吞噬癌细胞。两人其后修改了这个方法,现在认为只要能使患者感到舒适、体力有所改善,都可能有助于舒缓癌症的症状和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据说,美国有一个晚期喉癌病人,已经失去手术机会,而该患者拒绝放疗、化疗。因此,心理医生建议她使用想象疗法。即每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自我想象,想象动员自己体内的所有的抗肿瘤细胞去杀灭癌细胞!每天都有具体的动员方案,而且,坚信自己的动员方案的成功。就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想象了一年。一次复查中意外的发现,这个晚期喉癌的病情竟然痊愈了!

也不少人表示,自我感觉体力改善后,的确觉得身体舒服一些,因此把想像疗法当作另一种形式的松弛法。有一项研究发现,乳癌患者接受西医治疗时,兼用柔和的精神意象法(mental imagery)对改善情绪大有帮助。同样,在催眠的时候也有舒缓癌症症状的功效,常用于化疗和放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催眠师先引导患者进入深层的松弛状态。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后,仍然知道自己所处身的环境。催眠师然后按治疗的需要,要求受催眠者做某些事,希望藉此改善患者的身心,例如使患者自我感觉良好,较能应付自

己的症状。这是在催眠师的指导下的想象疗法。

静坐冥想也是一种“精神想象”疗法,不少人一听到冥想(meditation)或者打坐,就会想到宗教活动。冥想源于亚洲的宗教,早已获得全球各大宗教广泛采用,作为修行的一种功法。今天不少无宗教信仰的青年人也用打坐冥想来寻求心灵升华。冥想可说是一种精神和心智的锻炼,令癌症患者心境平和,消除恐惧、痛苦、焦虑和抑郁,以免因为心情而加剧病情。并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以免觉得‘失去控制’,处处倚赖医护人员。经常冥想的人感到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少研究发现,经常冥想可以减慢心跳速度、降低血压和减少导致‘压力’的化合物,甚至可改变脑波的活动。

我介绍给患者一种冥想功法,可以尝试一下:

每天腾出10-20 分钟,清晨或晚上入睡前均可。在家里一个不受干扰的角落。每天在不同的地点冥想并无不可,但选在固定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习惯。

要有一把坐得舒服的椅子。冥想最好是坐着。躺在床上也未尝不可,但只怕容易入睡。冥想并非睡觉,必须保持清醒和警觉。但对失眠者来说,冥想后比较容易入睡。椅子的椅背必须挺直。坐着时不要低头垂肩,更不要摊在椅子上。如果椅背太硬,可以用垫子垫着背部。头、颈和脊椎保持挺直。如果椅子太高,脚跟悬空,脚下可以用垫子。

如果喜欢坐在地上冥想,尽量找一个坐得舒服的地方,在臀部放一个小垫子。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膝盖上。全神贯注于呼吸,逐渐加重一呼一吸。把注意力转移到前额。逐一放松前额、眼部和脸部的肌肉。张开嘴后再合拢,以确保并非紧闭,舌头位于原位。逐一放松肩膀,手部和手指,胸肌和腹肌,大腿、膝盖、胫和脚。再度全神贯注于呼吸,务求呼吸畅顺稳定。

小歇

吸气时,嘴唇不动,但暗中默念英文‘so’字。呼气时,口形不动,但暗中默念英文‘hum’字。如此这般,持续畅顺、稳定地吸入呼出,默念‘so’和‘hum’。期间若心生杂念、担心忧虑,不必勉强控制自己。让杂念自来自去,过后重新凝神呼吸、默念‘so’和‘hum’。如是呼吸和默念5-10 分钟。

结束前,轻轻松动手指和脚趾,深呼吸数下,慢慢张开眼睛。

大家可不要一味的照搬,要根据自己的修行,使用自己能够接受的方法。最好设计发明一套适合自己的“想象疗法”的功夫,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祝福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