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见过两岁半的小孩子长这么大的脑瘤??

标签:
胶质瘤基因治疗整合医学文化 |
分类: 医生札记 |
今天,小婷婷在姑姑和妈妈的带领下,来到深圳恒生医院来看望我们。当看到小婷婷的天真笑容和欢乐的歌声,我实在无法想象一年多以前的小婷婷当时的情景。我很清楚的记得第一次见到小婷婷的时候,是2007年10月,世界第一个基因药物“重组人P53基因腺病毒注射液”发明人-彭朝晖博士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有一个仅仅两岁半的小女孩儿,不幸患脑部巨大恶性肿瘤。先后到北京广州等多处大医院看病,宣告不治。希望我能给小婷婷会诊。
小婷婷的妈妈,拿着厚厚的一摞CT、MRI、病例等等所有关于小婷婷的病例资料来找我会诊。我初看到小婷婷的影像资料,就被小婷婷的巨大胶质瘤惊呆了!我虽然不是从事神经外科专业的医生,但是,1981年我就在北京宣武医院(当时是全国神经外科专科医院)专业进修一年,1987年又到北京更现代、更专业的北京天坛医院进修一年,所以,对胶质瘤并不生疏。但是,像小婷婷这样小的年龄却换上这么大的胶质瘤,我还真是第一次遇见。
脑胶质瘤是由神经外胚叶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发生的一大类原发颅内肿瘤的总称,是颅内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从神经外胚叶中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有星形胶质细胞、少枝瘤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等,它们都可以发生肿瘤。鉴于此类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归入了神经上皮性肿瘤。通常将胶质瘤分为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等不同病理类型。根据恶性程度Kernohan将其分为I~IV级。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推荐的分类系统,I级代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更为典型的星形细胞瘤被分为II~IV级,II
级为星形细胞瘤(低级别),III 级为间变星形细胞瘤, IV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小婷婷的病理证实是恶性胶质瘤,临床通常考虑手术治疗。由于胶质瘤没有包膜。手术很难清除彻底,所以,胶质瘤手术后复发率很高!何况,小婷婷早就失去了手术机会,北京某专科医院的大专家明确告诉小婷婷的妈妈,这个孩子没有任何治疗机会了,放弃吧!
我邀请深圳第二人民医院的刘主任、天津肿瘤医院赛博刀王主任一行,来到了小婷婷住院的病房,这是一家很小规模的社区医院。看到小婷婷在睡觉,我们简单的做了基本神经功能检查,并向主管医生询问小婷婷的基本情况,惊异的得知小婷婷竟然已经瘫痪两个月了,而现在已经双目失明、失语,处于浅昏迷状态!据主管医生介绍,小婷婷这种昏睡状态已经近二十天啦,他们还以为这个小孩子就是喜欢睡觉呢!我的天哪!!这是啥医生??回过头来一想,也不怪人家非神经外科专业的社区医院的医生,就是北京某大医院的大专家还不是一样宣判小婷婷的死刑了吗?
我们几个专家精细检查后,共同认为唯有创新治疗的整合医学能尝试一下,任何治疗方法都是徒劳的,而整合医学是否能挽救小婷婷的生命,这在教科书和各种医学论文中是没有可参照的病例。后来,我们用基因治疗小婷婷的经历,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详细的介绍,我就不累述了。只是告诉每一个被大医院的大专家宣判死刑的所谓绝症病人,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人只能活一次!!!要珍惜!
我愿用更系统、更创新的治疗方案,让小婷婷彻底治愈“绝症”。我有这个信心和能力,等小婷婷长大成人后,这个小患者的病例,将会轰动世界!我们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