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人也会做错事》: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2021-07-03 23:41:21)
分类: 新书
与孩子一道成长的家必然是充满希望的家
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张家鸿

《大人也会做错事》: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父母是否尝试过从孩童的角度出发,审视长辈们的言行举止是否合情合理,初衷与结果是否一致?儿童文学作家孙卫卫写作的《大人也会做错事》就是以儿子小毛奇的口吻来叙述成长。写作就像重走一次童年,重走的不是孙卫卫的童年,而是儿子毛奇的童年。这样的写作不只是情感的释放,而是兼有理性的审思。孙卫卫站在为人父的角度回溯过往,尽可能地进入儿子毛奇的内心深处,代他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文字从笔尖流淌出来时,孙卫卫时时扪心自问:在儿子面前,我是如何当父亲的?我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改进?
  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父亲,必然会有怎样的儿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与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不局限于孩提时光,而是长达一生。《大人也会做错事》书中毛奇爸爸妈妈的许多做法值得家长借鉴与学习。
  因毛奇把爸爸做记号的纸条弄乱,爸爸向毛奇发火,毛奇哭了。爸爸向毛奇道歉,说他不应该发脾气。爸爸把粘好的明信片和书签当作对自己的警醒,从那以后,爸爸确实很少对毛奇发火。在爸爸的影响下,犯错了的毛奇跟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承认过错误,因为他经常做错事。
  爸爸最常用的教毛奇背古诗的方法是结合情景,毛奇也很乐意接受这种方法,见到校园里有小小的瀑布,他就背《望庐山瀑布》;见到院子里的荷花,他就背“小荷才露尖尖角”;听爸爸说“假装咱们两个谁也不认识谁”,他想起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现实情景与古诗的碰撞,可以让孩子把古诗读进生活里,读进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妈妈用小红花来提醒毛奇养成各种好习惯,既别有趣味又收效明显。小红花内涵丰富,因时因事而异,有穿鞋小红花,有不闻手小红花,有收纳小红花,有睡觉小红花。小红花还能“更新换代”,随毛奇的成长而进化,由不闻手小红花到学习小红花、做作业小红花,贯穿红花升级的是毛奇的成长之路。
  支撑着诸多具体做法的是家长的教育观,在毛奇的成长环境里,平等意识和宽容意识是不可忽视的。
  家长虽辈分高、年纪大、责任重,却不是一直高高在上的,而是持有平等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众多琐事。尤其是当一起做游戏时,家长与孩子就是大朋友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如忘年交一般。故而在《第一淘气》中可以螺旋式下降,可以假装晕得从床上滚到地上,也可以把孩子架到自己的肩膀上。第一淘气既是毛奇,也是爸爸,当爸爸和毛奇一样“淘气”时,家中的轻松欢快可想而知。当然,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有一颗童心加持。与耐心、细心相比,童心的拥有是难度最大的。许多家长在为人父、为人母之后,站在孩子面前时,童心早已被抛在九霄云外,他们早已忘却自己曾经也是小孩,小孩心中想要的是什么。“家里人对我的态度是,我只要不干那些危险的事,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就是所谓的宽容。宽容不是无底线的自由,而是一定条件下的自由行动与成长空间,给予孩子体验和尝试的机会。
  家庭氛围的营造是极其关键的,因为孩子在家中的时间最长,家庭给他带来的影响最大。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家长必须先是怎样的人。简而言之,家长必须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必须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同行者。
  “因为我从小就看书,因为全家人都不看电视,所以,我看书的时间远远多于看电视的时间。”为何不看电视,因为时间被书籍占据,一颗心被书香陶染。父母喜欢看书,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喜欢。“爸爸跟我说,希望将来我和他能真正出一本书,我画画,他写字。”这是父子俩的约定,约定着一块走在通往精神富足的成长之路上。“妈妈写过邓稼先爷爷的传记,我从中知道了他的一些故事。”这是母子俩的共享,妈妈把写过的书拿给儿子读,胜过她在儿子面前絮絮叨叨千百回。这是书香家庭,是有美好前程的家庭,有精神质地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会拥有怎样美好的家风是可想而知的。善良、温润、柔软、进取、坚韧的无声萌芽是可想而知的。
  以《我的进步》作结是有深意的安排,文中的“进步”无关乎成绩、不与他人比较,只与毛奇的习惯形成、品质培养有关。学会等待、学会照顾别人的情绪、学会分享玩具,是不以自我为中心;注意不掉米粒、整理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是知足是惜福;不对别人吹毛求疵,是打开宽容之门也是有自知之明;自己有进步了,懂得为自己鼓掌,是自我激励。这里的进步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小毛奇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读者也会对这样的毛奇给予深深的祝福。
  孩子在长辈们的关心、呵护下成长,在引领孩子成长的同时大人如果善于总结、反省,也必然是与孩子一道成长的。如此,则这个家庭必然是充满希望的家庭。做错事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后不懂得、不愿意吸取教训,这对大人或孩子都一样。成长倘若停滞不前,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北京晚报 | 2021年07月03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