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我心灵的童书
——读孙卫卫《我小时候》
韩华迎

《我小时候》是中学同学孙卫卫的新作。他每出新作总要寄我。以前给孩子,现在给我。他的作品陪孩子从小学一直读到了大学。前几天放寒假回来,儿子还和我争看新书,说孙叔叔是寄给他的。
卫卫的作品陪儿子度过了我忙于工作无暇照顾他的童年,也陪我度过了好几个生活的坎,尤其是这本《我小时候》,净化了我的思想,疗愈了我的心灵,把我变回小小少年。
一直顺风顺水的我,在这两年里,从工作到事业,从感情到生活,都出现了很多岔子,遇到很多不顺利,经历了人生的低谷期,心情抑郁。当我读《我小时候》这本书时,我一次又一次被带回到“我小时候”,带回到纯真的童年,带回到生命之初的遥远故乡。繁杂世事中迷失了很多年,我又一次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让自己跟着《我小时候》的主人公去经历、去感受、去体验;让心灵在故乡的原野、村庄、河流、水库、教室、操场一次又一次得到释放,让身心灵回归到最初的地方,补充能量,重新启航。
《我小时候》读了好几遍,它仍静静地躺在我的办公桌上,工作累时我会随手拿来翻看。有时候看文字,卫卫的文字到这一本书,已然炉火纯青,朴实、干净、洗练,白描短句,大人小孩读起来毫无负担。有时候会欣赏创意插画,黑白色效果不逊于彩色,“老树”、“电视”、“一个女生”、“过年的记忆”都很喜欢,画风和朴素文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多时候我会被里面的内容吸引,忍不住多次重读,因为记述的内容也是我真真实实的小时候。我享受、迷恋、陶醉,不想走出《我小时候》。
“我小时候,经常是今天想当科学家,明天又梦想当文学家。有时候是自己看书后真有这样的梦想,很多时候,是跟着别人的梦想而梦想。有些梦想,作文写完,梦想也就完成了”,我看到小时候的自己。
“你今天过生日,不打你,看我明天怎样收拾你”,透过文字我看到了妈妈。
“我们拿着的好像不是一辆玩具汽车,而是一条等着喝水的小鱼,我们要赶紧把它放到水池里”,“我可以从水面高高跃起,因为我有游泳裤了”,“我们发明用书当球拍、用文具盒当球拍,甚至用小砖块当球拍”……这些逗得我睡着笑醒、还能笑出眼泪来的经历,把我拽回到小时候的生活。
《老树》是游子对家的眷恋,《卖书还钱》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蜕变,《一个女生》是孩提纯真年代的朦胧情愫,《买杏》里有小时候生活的艰难,还有那情侣窃窃私语、画面唯美的《小河弯弯》……
正如书中说的,小时候缺吃少穿,但我们不缺创意,更不缺少快乐。只要拿起这本书,我就回到了小时候,就找到了小时候的快乐,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受伤的心灵一次次被疗愈,现在我的工作生活已步入正轨。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读卫卫的散文,读《我小时候》,我认为卫卫是一个幸运的人,他写了那么多童书,无论外界有多少风雨,他一直被幸福的童年“治愈”着。爱孩子、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不是给孩子多少钱,而是陪伴孩子、给孩子更多的爱,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奠定他人生幸福的起点。孙卫卫说:“因为阅读,我好像从一开始就站在了高处,看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孙卫卫的《我小时候》,让书香相伴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