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诺的家风》后记

(2017-08-17 20:45:23)
分类: 新书
《一诺的家风》后记


    2015年年末,我在外地出差,途中接到好友、希望出版社编辑陈彦玲女士打来的电话,她说要报年度选题,问我能不能写一本关于家风的儿童小说,还说,想到了好几个作者,比来比去,觉得我写这个题材最合适。
    我感谢她的好意,我说让我想想。之所以没有立即答应,是我的写作都是工作之余完成,欠出版社的稿债迟迟不能还上,我已决定不再接受新的约稿。但是,面对家风这个我也一直在关注的话题,又有些心动。当时汽车在弯弯的山道盘旋来盘旋去,我也是左思右想,车开到山脚下,我给她发去一条短信:谢谢信任,可以试试。
    家风说小也小,说大也大,虽然,相当长一个时期很少提起它,大家似乎忘掉了它,但是,它像空气和水一样,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是家庭,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家风。我们可以不去讨论它,但不能不重视它,忽视家庭、家教、家风,就有可能载跟头。这方面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2015年,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我和一名涉嫌严重违纪的被审查人的直接谈话,看着他自始至终懊悔到极点的表情,我的心也不平静。他坦言,他对孩子从小就溺爱,没有把孩子管好,对孩子没有尽到责任,害了孩子,孩子长大后又害了他,他做的多起违法乱纪的事都是应孩子的要求,为了让孩子多赚钱。这是家风败坏、贻害全家的极端。在我们身边,因为家风不正造成子女不成器、家庭不和的例子还有不少,每当看到或听到这些,都让我心痛。当然,更多的是别人的好家风所带给我的震撼和教育,我翻看以前的日记,竟然摘抄了那么多好家风的故事和警句,它们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面对家风这个大题目,怎么写、写成什么样,才能让当今的孩子接受、喜欢?在正式写之前,我琢磨了好久。在书中,我没有过多的阐述家风,也没有就家风去讲大道理,家风一词也只是出现了一次,但是,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不否认,这确实是一本以家风为主题的书。既然是小说,就必须用故事和情节吸引读者、留住读者。相对于我以前的写作,这次除坚持我的一些习惯性写作手法外,在写作技巧上做了一些探索,尤其是在情节设置上增加了更多的意外与冲突,在人物关系与情节发展节奏上更加紧密与紧凑,在人物命运与故事结局上更加出人意料与开放。我想,通过精心的设计,能使可读性更强。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大的超越,在写作过程中也困难重重,很多时候,我心里发慌,不知道故事和人物下一步会推进到哪里,就像美国一位作家所说的:“当我每天打开电脑时,并不知道接下来会写些什么。我不确定故事是怎么发生的,但是最终故事都能整合在一起。”我庆幸的是,只要坐在电脑桌前,只要投入进去,总能写下去,只是字数多少而已。
    估计所有的写作者都不愿意被人在后面逼着要什么时间必须交稿,但这本书能完成,确确实实是被逼出来的。在陈彦玲女士变着花样的“逼迫”下,我利用每天晚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以及双休日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书稿。完稿的那一天,我想起了作家路遥在创作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后所引用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出版从来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写在电脑里的稿子是平面的,做成一本书立起来,中间要经过好多环节。感谢孟绍勇社长兼总编辑、王琦副总编辑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感谢陈彦玲编辑以及希望出版社这个团队的付出。唯有以后写出更好的稿子,才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希望小读者喜欢这本书,能从书中有所收获。希望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好的家风,孩子们都能在好家风的影响下,“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益的人,努力成为回首人生问心无愧的人。这也是我的目标。
                     
                                                                      2017年春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