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潘志强:生如朝晖

(2014-03-27 21:23:33)
标签:

张晖

张霖

潘志强

南京大学

生命

分类: 日记

生如朝晖
潘志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http://s5/mw690/001DiGUzzy6HDURzXWQa4&690
张晖(1977—2013

 

    昨天雨夜回家,见到等在门外的赵益老师。然后听张霖在电话里一边哭泣一边告诉我张晖最后的时刻和近来的生活。我拿着赵益老师手机的手禁不住一阵发抖。
    后来我下楼在雨中走了很久,因为屋里实在没有地方徘徊。
    回忆中的张晖总还是在学校时的样子。不知道那时候为什么是在晚上上课,下了课,一伙人说说笑笑往南园走。在课前、课间、课后,或者在校园里遇到,张晖会没完没了地说啊说:中学时受泽了施蛰存先生的经历,谈了吴小如回忆俞平伯先生的文章,再谈朱彊村的词,一直在搜集龙榆生先生与《词学季刊》的资料(不久就见到《龙榆生先生年谱》)。毕业论文准备研究吴文藻词在清代词坛的影响、还有对前辈学者、学术特点的认识(后来收到他寄赠的《量守庐学记续编》),等等等等。
    记得有一次,我在山西路“长三角” 遇到张晖,各自买了一捆书,回到汉口路“珍苑”吃盖浇饭。我下意思地叹了一口气,把书重重地放在餐桌上,于是张晖和我同时笑出来。张晖说他自己也常有这样的心情。
    最后一次见到张晖是他出差路过南京,好像是去苏州开南社的什么会。我正在教学楼与学生讨论论文,有心让学生们听张晖聊聊,就一起转到“半坡村”。学生散后,张晖又和我到大操场转悠了三个多小时。记不得是不是深秋的时候,记忆中操场上满是落叶。那晚张晖谈到他在香港学习的心情,在台湾出版自己论文的得失,近年国外流行的“新文化史”方法,他自己的明清文学研究计划等等。
    我从未听张晖谈论过读书之外的事,我甚至真不知道他除了读书是否还有其他爱好(这是一定要问问张霖的)。一定要说张晖和我不直接谈读书的事,就只有一个话题——谈班上的同学,但这还是与读书有关。他会说,近年几次见到秦晶都讨论些什么问题,龚敏在古代思想史方面的基础比他自己强很多,说“小宝做东西总是很大气的。”
    在记忆中张晖的神情总是很认真和专注,在知识和思考能力方面都有超过年龄的成熟。但是他的诚恳,对人似乎无保留的信赖,总让我感觉到一种书生气混和了孩子气的亲切和熟悉。这肯定是张晖在我记忆里总是在校园里的样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晨醒来,我流着泪记下昨夜的回忆。我想对张晖说:你可以说是生如朝晖,短暂而灿烂。
    你写得这样急,这样快,用你的聪颖、勤奋和执着,常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欢喜和惊讶;
    你走得这样快,这样急,让良医束手,留给我们猝不及防的痛惜和哀伤。

    是历劫?是另有使命?我知道我不该这样想。但我想到这些时,觉得是一种安慰。
    我也想用这样的想法来安慰张霖和95文强的同学们。
                          (选自豆瓣网“忘川上的怀念的日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