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有顺:请让大学生学些“无用之学”

(2009-08-30 13:32:43)
标签:

人文教育

无用之用

文化

分类: 人文讲演录

来源:《南方都市报》2009年8月30日A06版

 

请让大学生学些“无用之学” 

谢有顺呼吁不要一味以就业取代大学生应有的理想主义情怀


  本报讯 (记者王卫国  实习生张莹琦)“所有人都强调要就业,学校成了商场、战场,能不能让大学更纯粹一点,给点空间让学生学些‘无用之学’?”昨天,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做客岭南大讲坛,发表题为《大学人文教育的忧思——兼谈当代青年的精神成人》的演讲,痛陈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弊端,呼吁大学教育不要一味地用就业的托辞取代大学生应有的理想主义情怀。

 

大学实利之风泛滥

 

  对如今大学的人文教育之道,谢有顺忧心忡忡。“大学生没过几天不闻窗外事、静心读书的时光,人文精神被挤到一个角落。”他说,模仿主义、实利主义、科学主义、庸俗主义和滥情主义的症状在大学里比比皆是,是人文教育的五个危机。
  “我国的大学教育模式先模仿苏联,现在又照搬美国。”谢有顺说,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我们模仿苏联,从大学一年级就分专业,以最经济快速的方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在当时是符合国情的,但是如今已经呈现诸多弊端:专业太细,学生甚至不知自己的专业是做什么的。今天,我们又争先学习美国模式,注重科系、文章发表篇数等,却没有领会人家的精髓。
  他觉得特别不满的是实利之风在大学泛滥。他说,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国贸和新闻专业,新生报专业时都抱着“哪里热门就往哪里钻”的心态。“人文总是退守科学之后,但人生还有很多是科学所无法涵括和解释的方面,如果用科学主义的思想去理解,怎么可能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人比黄花瘦’不也是说谎吗?但处处这样对照和衡量,我们的生活真的是索然无味。”
  谢有顺还批判,大学的行政化、官僚化、过度市场化,使师道尊严残存无几,大学生普遍心理脆弱,也跟当前的教育氛围很有关系。

 

大学不应忽视通识教育

 

  未来的人文教育该如何发展?谢有顺认为,在传授技能、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追问人生意义,是大学人文教育里最核心、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要储备两方面的知识,一是关于世界的知识,一是关于世界之于人必须有意义、人之于世界必须有意义的知识。他建议,大学的人文教育可以从三个方向着手——— 阅读经典,德性优先,全面教育,以探求人生意义,走向精神成人。”同时,他认为,在任何时候都要强调道德修养,进行通识教育。
  “无会生有,无用有时会成为大用。”谢有顺说,不要小看了文史哲,这些知识不仅在人生道路上起着重要精神指向的作用,如今文化产业也是大业,“罗琳女士写的《哈利·波特》,其小说和电影创造的利润已经达到了16亿美元,东莞要多少工人、多少厂、耗费多少资源才能达到这样的一个利润呢?”
  对于日前掀起争议的中大博雅学院,谢有顺认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呵护,“如果全部人都为了挣钱,用实利去衡量一切,世界就会变得很荒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