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当学郭德纲,为人不可太咪蒙:剖析创业成败的三个经验

标签:
it创业创业者德云社咪蒙 |
分类: IT业界 |
昨天,我在《在线教育“市场下沉”,抓住三个重大机遇》讲到,著名创业家郭德纲说过,“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逐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意义”。
对郭德纲“创业家”的表达,得到了曾宪勇老师和杨剑老师的高度赞赏,今天再展开论述一下,作为笔记。
一、草根人生
郭德纲是草根创业。
咪蒙也是草根创业。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父亲是个警察,在父亲的管片儿内,有个红桥俱乐部,那时常演些戏曲和曲艺。在父亲忙着去工作的时候,红桥俱乐部就是他的幼儿园,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文艺启蒙教育。
在少年时代,郭德纲的发小儿“小五”的父亲是个评书老艺人,曾经红遍东北,看到颇有天资的郭德纲,就收下了这个虎头虎脑的小学生,开始了郭德纲的学艺生活。
从1988年到1995年,郭德纲三次进京“北漂”,最后一次的他从最底层干起,给各种剧团唱戏、打杂、做零工,一有机会就坚持创作相声段子,打磨了10年,终于在2005年走红。
咪蒙的原名马凌,1976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
咪蒙走的是所有平民家庭的上升通道:考大学。先于1995年考上山东大学中文系的本科,继而考研取得硕士学位。
2002年,研究生毕业的咪蒙去《南方都市报》深圳杂志部找到一份工作,一口气干了13年,直到2015年去创业。
2016年,“咪蒙”公众号走红。
在郭德纲和咪蒙的职业生涯里,没有贵人相扶,全凭个人努力,一如正在阅读本文的你。
二、三个关键点
马云在2013年的《赢在中国》讲了一句点评: “成功大都相似,失败各有不同”。
先说说成功的三个相似。
1、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
郭德纲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他从7岁开始学说书,按照传统曲艺的学徒训练方式,京剧、评剧、梆子、西河大鼓、单弦、评书,一个不落的挨个学(Xiao)了一遍。
在第三次进京北漂时,更是住在地下室小房间,给小剧团们打杂,又把一个曲艺社所有的岗位门道都学了一遍,并且又是干了10年。
到走红之日,郭德纲已经坚持在说唱曲艺上历练了25年,只差一个“大师”的蜕变机会。
咪蒙更是一条道走到黑。
从中学时就喜欢写作,到大学继续中文系,研究生也是文学学士,毕业了继续干编辑,创业也是码字的自媒体。
文字,已经是咪蒙身体的一部分,得心应手。
2、厚积薄发,技能升级
这个世界上牛X的大佬很多,但是能到大师的极少。
大凡坚持学习,博览群书,就能达到大佬的层级,微信群里口若悬河指点江山已经不在话下。
若要融会贯通,举重若轻,则除了能有博览,还需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进行创新升级。
郭德纲如果仅仅是在相声上继续说学逗唱,玩什么八扇屏、报菜名,断然不会有今天的大师地位。
咪蒙如果仅仅是文字把握能力上的妙笔生花,也只会是芸芸自媒体里的一股清流。
就在郭德纲的相声初露锋芒的时期,南派清口周立波、今晚80后王自健在电视媒体上玩的风生水起,海外则有“黄瓜的黄,西瓜的西”扬名美国。
郭德纲审时度势,将“脱口秀”引入了传统相声,一举创立了德云社亦正亦邪的段子风格,进入了大师殿堂。
咪蒙则深刻发扬了其研究生时期攻读南北朝历史的文化底蕴,对那个社会融合和社会分裂并举时期所形成的文化特色,拿来主义,借古讽今,赢得满堂喝彩。
3、自黑精神
郭德纲自黑长得丑,曾经自己照镜子仔细看,想死的心都有!
郭德纲不光自己黑自己,还放开让徒弟黑自己,越是有地位名气的徒弟,越把自己当垫脚石。
咪蒙的文章中,也喜欢用自黑的表述,说自己胖,丑,甚至将自己的老公、儿子、朋友都挨个黑了一遍。
这种反精英的态度,深得吃瓜群众的喜爱。
总体三点的总结,就是“求人不如求己”。
三、成败之间
就在郭德纲老师风云际会的时期,咪蒙却在江湖里一落千丈,被踏上了一万只脚。
因为没有采访过两位大师,所以这里只能就公开资料做个事后诸葛亮。
1、本事再大,不如有个好老大
没有菩提老祖,孙悟空就是一个花果山的猴子。
郭德纲虽然混不吝,但是曲艺圈的规矩还是遵守,拜了侯耀文为师,与张文顺成立德云社,走的是正统组织路线。
至于那个叫“王惠”的女人,则是给郭德纲第二春。
2、尊重主流舆论
媒体被誉为无冕之王,是有道理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常事。
郭德纲的起家,离不开一位叫周大鹏的电台主持人提携,最早在电台播出郭德纲的段子,让他从小剧场走向了大京城。
虽然因为一时之气,与北京电视台,甚至央视有过交恶,但吃亏以后及时悬崖勒马。从此以后郭德纲和德云社的未来,都是仰仗着各大卫视的捧场护驾,一路向西。
3、激流勇退
以郭德纲这样的身板,再干个十年八年顶梁柱不在话下。
要说郭德纲骨子里景仰的老师,恐怕应该是同属曲艺界的赵本山。看到赵老师的大起大落,郭老师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对待搭档,郭德纲对于谦是几近阿谀,对待学生,郭老师更是很及时的退出舞台中央,把热点转给了“小岳岳”“张云雷”“朱云峰(烧饼)”们,现在连“鹤”字科都可以挑大梁。
反观咪蒙,特立独行,对抗主流,公开叫板,在这三点上几乎都是负分差评。
尾声:
原本,这个文章标题是想写《向郭德纲学自媒体创业》,郭德纲老师的业务本质上是个自媒体业务,从个人组稿,一步步发展成为MCN。
但是,目前自媒体还在广场上看耍猴的初级阶段,才刚刚进入到“买门票”(付费阅读)的档口,值得另外专门行文分析。
适逢我昨日接到内测“付费阅读”的邀请,就把关于自媒体创业手段的分析,留在下一篇吧。
---欢迎留言,感谢关注----
作者:张栋伟(市场营销专家、资深互联网人士、“酷实习”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