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收藏: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母婴手册(连载二)

标签:
健康育儿it保险财经 |
分类: 随想随说 |
母婴分离时如何增加及保持泌乳量
在母婴分离时,母亲应该保持泌乳量,做到2—3小时挤奶一次,相当于婴儿吸吮,每次挤奶不得少于30分钟,使泌乳素水平达到高峰,为下次产奶做准备
怎样判断婴儿是否吃到足够的母乳:
1、 喂奶开始时,母亲感到宝宝慢而有力的吸吮,喂奶时母亲有下奶感,随着婴儿吸吮可以听到连续吞咽声,婴儿吸吮一段时间后,主动松开乳头或含着乳头入睡
2、 两次喂奶间宝宝有满足感,能安静睡眠2—3小时
3、 同时还要观察宝宝的小便次数,如果只给宝宝母乳不添加任何辅食和水,宝宝每天有六次以上小便,说明每天吃进了足够的奶量
4、 婴儿体重每月增长不少于500克
每日哺乳的次数
每日哺乳的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要,应每次哺乳达8—12次,每次约30分钟,因哺乳30分钟后催乳素水平在血液中能达到高峰,使乳房为下次哺乳而产奶,经常性的吸吮,除了可以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外还能使乳汁分泌的早些,预防奶胀等
研究表明:
吃奶的速度快慢,婴儿射入的奶量是相同的,如果让吃得慢的婴儿在未吃完时停下来,他就吃不到足够的奶,更有可能吃不到他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丰富的后奶,后奶脂肪含量高
按需哺乳:
当婴儿啼哭或母亲觉得该哺喂的时候,就抱起婴儿哺喂,这就叫按需哺乳
什么是纯母乳喂养
除母乳外不给其他食物,或除了母乳、维生素、矿物质、药物外,不给其他食物。时间为出生4—6个月的婴儿
挤奶的适应症
正确的挤奶方法可以帮助母亲建立射乳反射并成功母乳喂养
1、 促进泌乳
2、 乳胀
3、 解除乳腺管堵塞或乳汁淤积
4、 母婴分离,母亲工作或外出时,母亲或婴儿生病时保持泌乳
5、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没有吸吮能力时
建立射乳反射
射乳反射对乳汁从乳房中流出起重要作用
一、
1、 建立信心
2、 尽量减少疼痛和焦虑
3、 帮助母亲对婴儿建立美好的想法和感情
4、 单独一人,安静地坐好
5、 有支持她的好友陪伴她,特别在有挤奶经验的母亲相伴时,更容易成功
6、 抱着婴儿,尽可能进行皮肤与皮肤的接触。挤奶时可把婴儿放在腿上或看着婴儿,如果母婴分离,看着婴儿的照片也有帮助
二、
喝一些热饮如牛奶、汤类,但不要喝咖啡和浓茶
三、
用热水袋、热毛巾热敷乳房或热水淋浴。用手指轻轻揉搓或牵拉乳头,轻柔地按摩或拍打乳房,也可用指尖从乳房上方向乳头处轻轻叩打或用梳子梳理
四、
母亲取坐位,向前弯曲,双臂交叉放在桌边,将头枕于手臂上。脱去上衣、使乳房松弛、下垂,医务人员或亲属在脊柱两侧向下按摩。双手握拳,伸出拇指,双拇指用力点压、按摩,以小圆周运动形式向下移动,方向为颈部到双肩胛旁,持续按摩2~3分钟
挤奶的方法
一、
1、 准备好容器,如大口径的杯子、玻璃瓶。使用前用洗涤灵和水将其洗净并用开水煮沸消毒
2、 让母亲把手彻底洗净
3、 坐或站均可,以自己感到舒适为准
4、 刺激射乳反射
5、 将容器靠近乳房,把拇指及食指放在距乳头根部2cm处,两指相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
6、 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不可压得太深,否则可导致乳腺导管阻塞
7、 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
8、 反复一压一放
9、 从各个方向按照同样方法按压乳晕,压乳晕的手指不应有滑动或摩擦式动作,应做类似于滚动式的动作
10、
11、
12、
二、
1、 使用频率
分娩后6小时内用吸奶器按摩刺激乳房,间隔3小时一次,每侧乳房3~5分钟,两侧交替进行
2、 吸奶器的选择
手动吸奶器、电动吸奶器
三、
分娩后6小时之内开始挤奶。每3小时挤1次,注意夜间也要挤奶。一侧乳房挤3~5分钟换另一侧,反复进行,双手交换使用避免疲劳,每次挤奶的持续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若使用吸奶器,则持续时间应以10~15分钟为宜,避免过度负压对乳头造成损伤,不应出现疼痛,可在挤奶前涂抹乳头保护霜(食品级)
母乳的保存及消毒
一、
1、 母乳的保存的时间:25~37摄氏度室温下可保存4小时,15~25摄氏度室温可保存8小时,但要注意不能保存在37摄氏度以上的条件下。冰箱冷藏室在2~4摄氏度的条件下可保存24小时,将母乳用母乳保存袋置于冰箱冷藏室最冷的部位。冰箱冷冻室内保存(-18摄氏度以下),可保存3个月
2、 在母婴分离的情况下,每次挤出乳汁后,应将储乳容器置于冰箱的冷冻室(-18摄氏度以下)。在送到医院之前将容器从冰箱内取出,放入保温桶,周围放置冰块,维持冰冻状态送至医院。
3、 家长送来的储乳容器上应标注姓名、日期和送奶时间,将容器放入母乳专用冰箱冷藏室(4摄氏度以下),在24小时内使用,不能用完则丢弃。使用前应再次核对姓名和送奶时间
4、 应按照母乳收集时间的先后顺序使用。母乳在保鲜时间内喂哺自己的婴儿是安全的,不需要进行消毒。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母乳先置于冰箱冷藏室待其解冻,使用前可在37~40摄氏度温水中加温(也可使用温奶器),不要使用微波炉或煮沸加热。每次按喂养量取出母乳,不要反复加热,如加热后没有吃完则丢弃
5、 为保证乳汁不被细菌污染,挤奶时应注意手及储乳容器的清洁,最好不要把乳汁与其他物品置于同一冷藏、冷冻箱
二、
对于捐赠的母乳,应进行巴氏消毒,即将乳汁放在62.5摄氏度恒温箱内进行30分钟消毒,此方法既除掉了母乳中的细菌,又没有破坏母乳中的成分。注意消毒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脐带护理
胎儿出生后,脐带被扎结、切断,留下呈蓝白色的残端。几小时后,残端就变成棕白色。以后逐渐干枯、变细,并且成为黑色。一般在出生后天6—10内脐残端脱落。脐带初掉时创面发红,稍湿润,几天后就完全愈合了。以后由于身体内部脐血管的收缩,皮肤被牵扯、凹陷而成脐窝,也就是俗称的“肚脐眼”
一般在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就应将包扎的纱布打开,不再包扎,以促进脐带残端的干燥与脱落。处理脐带时,洗干净双手后捏起脐带,轻轻提起,用75%的消毒酒精棉棒,围绕脐带的根部进行消毒,将分泌物及血迹全部擦掉,每日1~2次,以保持脐根部清洁。同时,还必须勤换尿布,避免尿便污染脐部
如果发现脐根部有脓性分泌物,而且脐局部发红,说明有脐炎发生,应去医院治疗
生理性黄疸
大部分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开始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会出现轻度的黄染,而手心和脚心一般不出现黄染,在生后一周到十天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吃奶、睡眠以及生长情况均好,大小便颜色正常,也无其它不适表现,如果查血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
为什么宝宝会发生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因为胎儿氧气比较缺乏,需要有很多的红细胞来补偿每个红细泡带氧量的不足。宝宝出生后,可以直接吸氧,氧气的供给就充分了,不再需要过多的红细泡来带氧,于是这些多余的红细泡就被机体破坏,产生了过量的胆红素。胆红素要靠肝脏转化才能排出体外,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还不健全,过量的呈黄色的胆红素就积聚在血中,当超过一定量时,就把皮肤、黏膜和眼白染成黄色了。生理性黄疸对小儿健康一般无影响,不需特殊处理
如何解决宝宝黄疸?
1、 早产儿消退慢:如果宝宝是个早产儿,黄疸的消退一般会慢一些,可能持续3周甚至更长一些,但黄疸应呈逐渐减轻倾向,一般情况好。否则应及时就诊
2、 如果宝宝完全采用配方奶粉喂养,生后2周黄疸仍然明显,应立即就诊
3、 母乳性黄疸不用担心: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出生1周后黄疸仍然明显或继续加深,但精神好,胃口好,大便黄,体重增长良好,通过检查没有异常,一般可以认为是母乳性黄疸。一般停母乳3天后黄疸减退,停5~7天后黄疸明显消退。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除非黄疸程度太深)。由于暂停母乳喂养可能给孩子或母亲带来不适,在黄疸不严重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并细心观察,母乳性黄疸通常在生后2~3个月内完全消退
内容较多,一篇文章难以刊载,将陆续连载发出。请关注本公众号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