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在全国中小学生音乐课推广京剧的要求,笔者双手赞成。对于这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举措,实在是顺应民意。
不过社会舆论普遍表现出不理解,特别是对三个问题有疑问:
一
京剧是否代表人民群众的喜好?比如北方人还有个把人听京剧的,到南方恐怕就绝迹了,不大符合我国和谐社会的意图;
二
京剧是否代表“国粹”?毕竟各地也有如粤剧、昆曲等戏种,对与我国多民族团结的现实要求似乎也不大和谐;
三
推广京剧必然涉及到师资力量培养和日常学习的课件准备。且不论京剧表演号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恐怕十年后才能上台授课;单说给全国中小学配备所需要的伴奏器具、汇报演出戏服等,绝对是比全国配置校服更大的支出。这个支出要是来自于政府拨款,是不是有浪费纳税人的钱之嫌?如果是学生自己承担,加重家庭支出恐怕更不符合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了。
由此,强烈意见教育部改为在全国推广麻将教育,理由有三:
一
麻将充分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喜好,全国各地无不例外,即便是海外华人都在聚会时以麻将相伴,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取向;
二
麻将绝对是中国国粹,比徽班进京迎合满清要更早,很深远。同时在中华儿女的智慧演变下,各地也已经形成了代表地方特色的各种麻将玩法,如四川麻将、台湾麻将等等,之间有差异但又对立统一,博大精深。特别是麻将可以直接维系包括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所有华人精神,更是绝对和谐的文化之道;
三
麻将教学无须太大的成本支出,因地制宜,费用低廉,可配置到人手一部;麻将教学轻理论而重实践,对数字教学、逻辑关系、心理培养、机动判断、理财意识、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全面培养,对于改变目前教育结果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的形势很有参考意义;麻将教学寓教于乐并可现场产生经济流通,一方面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中心高度,一方面拉动内需促进GDP增长,利国利民,实在是新时代教育的大善之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呈请教育部能认真考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