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力 |
一、发电调度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网的发电调度仍沿用传统计划经济的办法,以电厂或发电机组为单位,参照上个年度发电量完成情况,对各个机组平均分配发电利用小时数。也就是说,不论发电方式和能耗水平,只要机组在电力调度机构有发电“户头”,就可以在年度计划中获得基本相同的发电利用小时数。譬如,一台单机容量5万千瓦的燃煤小火电机组,供电煤耗高达每千瓦时450克标准煤;一台单机容量60万千瓦的高效超临界机组,供电煤耗仅为270克标准煤。小机组发电一年,要比大机组发同样的电量多消耗7.5万吨原煤。按照现行调度方式,这样两台机组每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基本相同。
这种几十年一贯制、看似公平的调度方式,使高能耗、高污染的小火电,与水电、核电等清洁电源以及大型高效燃煤发电机组享有同样的发电时间。在实际运行中,小机组未达到发电计划指标时,大机组即使还有潜力也不能多发电;燃煤机组未完成计划发电量时,甚至水电也要弃水。这种计划调度方式鼓励了小型燃煤、燃油火电机组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增加了国家电力结构调整的难度。20多年来国家控制小火电发展的政策难以奏效,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发电计划调度方式有直接关系。
二、改进发电调度方式的设想
针对我国发电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改进传统的电网发电调度方式,制定新的调度规则,以节能、环保、经济为标准确定各类发电机组的发电次序和发电时间。对于能耗低、排放少、成本低的机组,要按照机组申报的发电能力,优先调度上网发电。如果排序在前机组的发电能力已经充分发挥、电网负荷还有需要,再依次考虑能耗等指标稍逊的其它机组上网发电。发电优先顺序可依次考虑如下:(一)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垃圾发电等;(二)核电;(三)天然气发电,包括煤层气发电、煤气化发电、热电联产发电等;(四)燃煤发电;(五)燃油发电。
我国燃煤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高达82%,燃煤电厂是优化发电排序的重点。应按照各类不同容量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从低煤耗机组到高煤耗机组,依次安排100万千瓦、60万千瓦、30万千瓦和20万千瓦容量等级的机组发电。在这些机组发电能力依次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再陆续考虑13.5万千瓦、10万千瓦、5万千瓦、2.5万千瓦和1.2万千瓦及以下各容量级别的机组发电。同理,在电力负荷降低时,从高煤耗机组到低煤耗机组,依次降低负荷或退出发电。在相同容量等级的火电机组中,煤耗低、排放少、节水型的机组排序在前,优先发电。燃煤的热电联产机组需要按照与实时供热量对应的发电容量,安排优先次序,保证“以热定电”。
三、改进发电调度方式的效果
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发电用煤总量。实行新调度规则后,除个别地区外,一般的13.5万千瓦及以下的中小型燃煤、燃油机组将难以上网发电。全国这类机组总装机容量约1.5亿千瓦,其发电能力转由高效节能型机组承担后,保守的估计,仅按每千瓦时发电量节约100克标准煤计算,一年可少用9000万吨标准煤。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一年节约能源超过4%。
有利于促进能源和电力结构调整。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核电,以及大容量、节水型、环保型的高效燃煤火电机组已经形成的发电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彻底解决水电站不合理弃水问题。多年来靠行政命令屡禁不止的小火电、假热电和燃油电厂无序发展局面将得到迅速扭转。燃煤发电对环境的影响得到相应改善。投资者在新建电力项目时将更加自觉注重节能和环保。
(注:本文最初发表于2006年3月。目前,节能发电调度办法已在一些地方试行,但仍未在全国全面推广。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加快节能发电高度已成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