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抄书笔记:楞严法要串珠

(2017-05-26 10:02:14)
标签:

楞严大义今释

南怀瑾

佛学

分类: 传习录

年初伊始,自己耗时数周,且寄极大期望的一组报道在已上版的情况下深夜被撤稿。

积郁难谴,乃读南怀瑾师所讲《楞严大义今释》以谴怀。此后数月断续翻阅,不知不觉已读一过。似有所得而无所出,乃抄文后“楞严法要串珠”以记之。

 

楞严法要串珠

 

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毫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所从。兼彼虚空地水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间,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心中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诸余五黏,应拨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无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圭,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获大安稳。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谋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提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住无碍。譬如有人,熟寐鼏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越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堕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无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身与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心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与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