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院读书会新春巨献:寻根中国(四)

(2011-02-01 10:26:49)
标签:

上帝

中国

杆子

《论语》

太平天国

文化

分类: 传习录

我拷我拷我拷拷拷!

 

本文为“后院读书会”第四十九期“民族复兴与文艺复兴”的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演讲人本人审阅。

未经主办方“后院读书会”及演讲者王长久本人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发表、转载或将本文作用任何商业用途。

因研究和学习需要在网络上转发的,也请注明出处并保留本声明,特此致谢!

 

寻“中”以建国:中华民族的诞生

 

然后他又说,天地结构的这个“中”,必然主宰“四方”,他说这就叫做“天道”。他说为什么满天星斗虽然运转不停,却都不打战,各安其位呢?该谁值班就谁值班,该谁照亮就谁照亮,几千年都不会乱,靠什么维持这种秩序呢?他说就是因为有“天道”。有“中”主宰或者领导着“四方”,“中为尊、为君;四方为卑、为臣”。

四方环卫着中,向中称臣,这就是天道。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这个道理。

他研究这个干什么呢,就是形成一套学说,最后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所以许多人读着“四书五经”觉得瘆人,觉得那里边有种特别压抑的东西,那种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天道”。

最后他就把“天中”的这个北极星怎么着呢,就把它升格为我们的“上帝”。他先把北极星域叫做“紫垣”,其中一共有36颗天罡星,72颗地煞星,合在一起叫“紫垣区”。在他想象里,那就是上帝的宫殿。因为上帝的宫殿里有一万间房,所以我们的紫禁城只能有9999.5间,不能到一万。

天上叫紫垣,地上叫紫禁,你到所有道观里,都有紫宵宫,紫是什么?紫就是“天中”。

他说那上帝居住在天之中,治理着天,同时上帝又是世间万物的主宰,那我们应该怎样去建立一个太平的天下呢?他说那很简单,既然天是个模式,那我们就在大地上也拷贝天的模式。

当时的认识里,天地结构是所谓的“天圆地方”。他说地既然是方的,就一定会有个中心,我们找到地的中心,在那儿建一个国,这个国就叫“中国”。

那你注意一个问题,在那个时代,所有的“国”都是以血缘和宗族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而“中国民”的伟大就在这儿了——他们是在华夏大地上第一个以非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国”,他是靠宗教建立的。

建立了中国以后干哈呢?他说从今以后天下万国的首脑不能再称王了,得叫“君”或者“侯”;只有“中国”的国君才能够称为“王”。

为什么叫“王”呢?这里随便聊聊,绍培兄就是我们这个王字呀,那在过去了不得,可不能随便叫的呀。在战国时代谁要敢叫这个东西那可是要灭九族的呀。为什么呢,你看这个字形,三横里中间是人,上边是天,下边是地,把天地人一以贯之,那就叫做“王”。这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就这么写的。王是什么呢,上知天文,下察地理,中晓人情,把天地人一以贯通,能够替人间向天神上帝祈祷,那才叫王。

所以中国的学说是什么呢,就是我先要找到天下之中,然后在那里建国,就叫做中国。有了中国以后四方万国就得向我称臣纳贡。

为什么要向我称臣纳贡呢,因为不是向我纳贡,而是我们一起向天纳贡。你给我的贡品是干嘛的呢?我是拿来祭祀天神上帝的,在北京都是拿到太庙里去烧了的。让天神上帝享用,然后再通过我的请求,天神上帝赐给天下一个太平和丰收。

他建立这么一个学说以后,这一块的人就有一个族称了。过去一家一姓的族称都只是家族或者氏族,而不是民族。民族民族,这个“民”不是一家人或者两家姓就能叫“民”,而是天下所有的人,假设有个老祖宗,他的家族繁衍出几万人,那都不能称之为“民族”,只能是“宗族”,血缘的。

那什么是民族呢?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后代,都团聚到一个旗帜下,“天下万民”的共同称呼,才能叫做民族,它不是靠血缘建立的。

所以当时的天下,只有“中国民”才能称之为“民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既然是代表天来治理天下,那你们万国都要派出你们的英才来我这里,给我当臣,然后我们一起治理天下。那么这个中国也就成了华夏大地上第一个,不是按照血缘,而是按照地域建立起来的这么一个“国”。这里的人民也成了天下第一个不是依靠血缘关系构成的“宗族”,而是真正的“民族”。

没有宗教的时候,你靠武力是统一不了天下的,因为天下是“万国”,打不完的。但我现在有了宗教,有了历法,我就把历法送给你,同时告诉你,天神上帝已经把所有的“天道”都告诉我了。其实几千年后的洪秀全也是这么干的(太平天国逸事)。

那么在古代只有一个人能抽这种“羊耳风”,抽完风以后,他就编出一套历法,然后颁给这个国、颁给那个国。那可了不得的,假如我颁给你这国,你这个诸侯国的国君可就有事忙了。在《论语》里大量讲到的“诰恕礼”,就是诸侯国的国君,每个月初一得到庙里,把天子颁给他的那个历书拿出来看一下,然后要举行一个非常隆重的祭祀,还要杀一只羊,然后你才能去听政。

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路有一次就问,说咱们能不能节俭点儿,这礼还要举行,但羊就不杀了行不?结果孔子就说,你爱的是那个羊,但我爱的是那个礼呀!因为这个礼法不能变哪。

回头我再来讲,一定会给大家讲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论语》来,所以我还是要超过于丹。

 

忽悠出来的“地之中”

 

然后就借助着宗教中的天神上帝,你想想我们过去的那个王,就跟太平天国时的洪秀全一样。你看《诗经》的“北山”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凭啥?我普天之下都是你“王”的土地,率土之滨一直到那不毛之地,都得是你的臣民。

凭什么?就因为这个“王”是天神上帝的儿子,全天下只有他才有这个身份,他既是宗教身份又是宗族的身份,就形成这么一个东西,没办法。

凭什么他能历法,就因为他会看天象,晚上看见一颗星星动了,明天他就说,嗯,你那个国要遭灾了。他还有帮巫师,经常发这种预言。靠着这种宗教信仰,他就统一了天下。

所以现在大家讲秦始皇统一中国,一说统一就是秦朝统一。这是没有历史知识的说法,中国统一不是秦朝统一的。中国在6、7000年前就是统一的,否则为什么会有“中国”呢?

秦始皇只不过是用武力征服,然后用行政划分的方式,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结构,所以只能叫做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统一。而秦之前的统一,是宗教、思想上的统一,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统一。

孔子说的,“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那什么叫天下有道呢?就是天下只认这一个“中”的时候,就是天下有道。都认这一个王的时候,就是有道。

到战国的时候,齐国和魏国的两个国君有一天说,咱们哥儿俩你管我叫“王”,我也管你叫“王”,咱们都叫“王”吧。这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叫“徐州相王”,绝对是一件划时代的事儿。

在这之前是谁都不敢称王的,只有我们南方的楚庄王,楚国人他不知道天下多大,所以他敢称王。在这之前的几千年里,全天下只有一个人可以称王。

那么他就是用一种宗教、思想和迷信的结合,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根源是个大忽悠,是个大骗子。但确实是唬住了人,因为那个时候科学他不发达。

那这个大忽悠他怎么找到所谓的“地之中”呢?凭什么你说你建的那个就叫“中国”呢?现在我就让你们看看河南人大骗子,是怎么骗倒全天下人的。

他说我们得找个地之中,而这个地中得有人信。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不祭神不在”,这是真的,你心中有这个神,别人是驱不走的;你心中要没这个神,我怎么跟你讲你都不信。

但我们河南人民就是伟大的大骗子,他首先发明一套骗人的技术。他说什么叫地之中的,这在《周礼》里边就写得很清楚,他说我们在大地上,在夏至那天的中午12点,我们去测。

首先他有两个工具,第一是一支杆子,杆子的高度一定是八尺;然后他再发明一个“圭”,这个圭是一尺五寸长。

而那跟八尺长的杆子,就叫“中”,它首先是个测日影的工具。怎么测夏至,杆子往那儿一立,一年里边中午12点日影最短那天就是夏至。最长的那天就是冬至。他用这个方法也可以测出一年的四季。

你们看我们历史的“史”字,在篆书里就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支“中”。所以说什么是“史”,就是天天拿着个“中”测日影,测季节变化,测“天下之中”的人。

史在远古时代就是“天官”,所以司马迁在他的“太史公自叙”里就说,我祖宗是天官,然后最后就做了史官。史官是从天官演变而来的。

他说你怎么找天下之中呢,就是每年夏至那天中午你到各地去测,测到杆子的日影正好跟“圭”的长度一样时,那地方就是“天下之中”了。这个叫“中”的杆子,就是现在北京天安门前边那个华表。

这里再插个小段子给大家参考,有三个地名可以供大家研究一下。我们东边那个国家叫什么?(日本),日本的原意就是“日出之国”;我们的西边是欧洲,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而“欧罗”的原意正好是“日落”。

那你就会发现这三个地名跟文化的对应是那么奇怪。我们东边是日出之国,它祟尚的是太阳升起;而在中国祟尚的是“如日中天”;再到欧洲,喜欢的却是“夕阳晚照”。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天中,喜欢“如日中天”,因为他说太阳在天的正中的时候,它是最大公无私的,全天下都能照得到。

再说回测量的事儿,然后我们的大禹同志就测了那么一测,测出河南(新郑县城关竹园村),古代叫阳城,他说这是天下之中。然后到了商朝,早期的时候商王八迁七迁,迁来迁去干什么呀?因为他到哪儿都测“天下之中”。而天下之中得是唯一的,如果有第二个那不就不成立了吗?所以他迁到哪儿都觉得不太象。

所以这个骗术要维持几千年是很不容易的。最后到了盘庚,他说殷墟那地方就是“天下之中”,“殷”是什么意思?在古文里它就是中的意思。在甲骨文里没有“中国”,但是商朝管自己叫“中商”。为什么周公把商朝叫“中国”呢,因为它把周边的人叫作“四土”,东土西土南土北土,他自己自然就是中土。

这当然是天下最大的骗局,因为地球是圆的,你在同一纬度上测出来的日影长度当然都是一样的。古人不知道,所以他们到处去测,然后到处都说他们找到的地方才是“天下之中”,皇帝他也没办法,只能谁敢说这事儿就灭谁。

最后到了南北朝的时候,我们有个大数学家叫祖冲之,他会几何。说你们天天争来争去,我来给你们想个办法,你们用一个杆子不行,得用四个杆子,叫“四表测中法”。然后求得一个“不南不北、不东不西”的地方,那就是天下之中了。他用几何原理测,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唯一的“天下之中”。

然后到了唐朝,有个大学问家叫僧一行,他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万人地理大测绘”,他带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满天下去测“天下之中”。结果还是没找到。

到了元朝郭守敬,在登封旁边有一个历史遗址叫“周公观星台”,其实是郭守敬的观星台。他在那儿又去测,最后还是找不到。

最后咋办呢?好在这时候天下已经统一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有个“天下之中”。所以这个“天下之中”就从地理意义上的“中”,变成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所以你就算搬到北京去,也可以说是“天下之中”了,因为北京是尧的都城,尧的地方肯定是中国了。

但是到了明朝迁都北京的时候,皇帝还是不习惯用北京的子午线为标准去制定历法,所以还是以河南为标准。(待续)

(录音 整理 黄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