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传习录 |
翻钱理群《我的精神自传》,其中一段写到启蒙主义的反省,提了十个问题。
到我们这一代已经不“启蒙”了,但他所提的问题依然无法回避,实际上对每个真心写作或说话的人来说,这些问题大概都永远成其为问题。
此将老钱的问题做一番自己的“翻译”,一笑之余,当可三思。
一、知识份子是说自己的见解还是别人思想的“二道贩子”?
( 吾译之为:不知道是谁在说)
二、不能摆脱权利干预而达到完全自由的言说?
(不知道该怎么说)
三、即使不受限制,想说的也不一定能说出口。
(说的不一定是想的)
四、面对苦难,记忆与忘却的两难选择。
(想的不一定是愿意记住的)
五、说出话后可能没有回应,没有人听。
(说出来又不一定有人听)
六、时代与社会的“语境”(场域)可能拒绝接受独立而新奇的见解。
(听了也不一定同意)
七、“文字游戏国”里的表演传统,使得真话被当成“笑话”。
(同意了也不一定当真)
八、说和写对于改变现实世界是无力的。
(当真了也不一定去做)
九、指出弊端却无力解决,可能对被启蒙者更有害。
(做了也不一定好)
十、从根本上讲,人的思想和体验能够完全用语言表达吗?
(好不好且不说,你丫甚至说不清楚自己想的究竟是啥)
到了这个地步,老钱已经不是靠逻辑,而是靠信念给自己归纳了一条言说态度:既质疑启蒙主义,又坚持启蒙主义。
俺的理解就是,“我也有点儿怀疑自己说的东西,但我就是要说,你们爱听不听。”
别以为老钱在自寻烦恼,把这十个问题问完,还有几个人能理直气壮的说出自以为“想说的话”?
这种研究与表达不象数理研究那样可以找到某种“抽象的美”,血糊糊脏兮兮,却让人绕不过去,钱理群思想的力量和魅力或许也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