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花秋叶,姐姐妹妹

(2009-11-14 21:32:50)

  我把博客的页面图案重新设计了,这下子是天下独一份没有重样的了,秋花秋叶,颇合时令,自己觉得甚为美丽。

 

  昨天去首都剧场看了《也曾有梦》,是一个人的音乐剧。讲一个热爱音乐剧的女子怎么从美国折腾到中国,最后总算登上了舞台。剧里有非常好听的歌,表演是一流的,就是剧本还有可改动之处,比如那段视频中的男角大谈爱情,在我看来就写得不够好,啰嗦,没切中要害,也不够讽刺。我对一起看戏的我的朋友哑巴说:这个部分太可惜了,我可以帮他们改,只要他们舍得花钱。我和哑巴一致认为最后还差一首煽情的歌,整个剧少一个华彩的部分。这个他们可以自己改,此建议就免费了。总之一句话,推荐这部戏,有机会的朋友看一看,真的不错。尤其是小资和大资的姐姐妹妹,别错过一次艺术享受的机会。

 

  我未成年时的偶像程玮姐姐在我博客上留言,对我们把蟑螂称为小强认为我们是在讲黑话,由此我想到中国词汇的变化。在我们家张弛同学上初中的时候,我看见他的语文书上有一个划出来的生词:日理万机。我问他:你懂这个词的意思吗?他点头。我说:都懂吗?他还是点头。我在第一个字后面划了一竖,在后面三个字下面划了一横,问他:知道这个意思吗?他一看,大笑,露出惊讶和佩服的表情,叹说:还能这样解释啊?我说:是啊,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意思,你们老师没讲吗?

  他们老师真的就没有讲。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要不是我这样的家长无聊一些,小孩能知道得那么多吗?

 

  张弛同学告诉我,在莎士比亚时代,英语常用的大概有十万个单词,现在常用的有五十万,而老莎时代的十万个却不怎么用了。时间就是这么厉害,有时飞快地,有时缓慢地,把变化呈现了出来,不讲一点情面。有些词你只要不住在某个地方,不跟某个人群接触,很快就不知道了,所以“地道中国”真的很难做到。所以我喜欢德云社,也喜欢他们没事流窜到电视台做节目。

  下面我还想就词语无聊一下,涉黄,请未成年人主动退出。

  有个词,无疑是产生于消费社会,就是卖处。我想我妈肯定不明白这个词,尽管她读过大学中文系。某天我跟张弛同学在MSN上闲聊,张弛同学有个原创的段子是这样的:

  有个人问一个长相不佳的小妹妹:卖处没?

  小妹妹回答:没处卖!

    博主感叹: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随记与误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