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签了
(2009-02-18 21:21:40)今天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把《发烧》的出版合同签了。《当代》编辑部的朋友热情地设宴款待了我。想想写这本书的一年半时间里,我可能都没有吃过这么饱的一顿饭。记得八九年前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本长篇的时候,我的在北青报做记者的好友晓岚给我在报纸上发了一个消息,标题好像是程青的什么什么书花落人民文学出版社,遇到文学圈的一个朋友嘲讽我说:你现在成腕了呀,签个合同也要发消息。说这话的人我已经久未见过了,但这句话犹在耳边。当时我的回答是:我不就是跟她关系好嘛!现在我跟她关系仍然好,但俺们不在报纸上发消息了。还记得我的一个著名的学弟,也是小说家说过:从前我们出本书就是在晚饭桌上跟家里人说一声,现在出本书炒得这么沸沸扬扬的。我倒是也觉得在晚饭桌上对家里人说一声比较靠谱,可是今天晚饭桌上只有我一个人,我不能说给自己听,所以就在这里写几句,也算是个交待吧。
这本长篇题目叫《发烧》,字数好像不少,小30万吧。要是人民币就好了,要是美元就更好了,要是英镑就再好不过了。但这与金钱不是这么挂钩的,所以说,如果挣不着太多的版税,我不能说我只当是为人民服务了,我只说我只当是打游戏机了。从前有几年我迷电脑游戏,整天地玩,打很高的分,从来也没有人付酬给我,不也玩得不亦乐乎。写书虽然是件很辛苦也很艰苦的事,但抖机灵的过程还是愉快的,而且可以说是相当地愉快,甚至胜过了这本书真正放到书店里一五一十地变成人民币--要不是这样,谁还有恁大的兴趣去码字儿哪,那还不如真的光打游戏机呢。
这本书写的是封闭环境里的人与事,表面上是男男女女,谈恋爱,东家长西家短,拉拉扯扯,鸡毛蒜皮,吃饭喝水上床,实际上写的当然不止是这些,或者说未必是这些。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不大团圆,一点也不哗众取宠,也不讨好人,好在是有像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样的出版社愿意出。就跟我听说过有一个女孩,在美国申请了好几所大学,结果哪一所都没有录取她,唯有哈佛录取了她。今天在饭桌上听编辑的一句话,说这样的书适合“心灵丰富的人”读。我觉得他是过奖了。我要说的是,如果买书,可千万别上当,还是看好了再买。套用股市里的一句话:宁可踏空,也别买错。反正我已经拿到起印数了,至少眼下并不指望多卖一本我去多提一本的版税。
特别要说一句的是:《当代》编辑部的朋友还是那么好,我在他们那里发表《织网的蜘蛛》起,转眼已经十年了。认识他们十年有余,他们一个个还是那么本真,真山真水的,一点不走样,让我觉得由衷地喜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