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汉语拼音早教儿童教育育儿 |
儿子上一年级了,本来识字、说话、表达都挺好,但一年级一开始就从汉语拼音开始,他一下几乎成了差生。努力地学习,费了不少功夫,勉强跟上了,但我觉得,即使他成为最优秀汉语拼音生,也是在做无用功——将来是用处不大的!
先介绍一下一年级的课程:第一课,ā、ō、ē,第二课,ī、ū、ǖ,然后就是b、p、m、f、d、t、n、l(玻、坡、摸、佛、得、特、讷、勒)的声母,然后又是复韵母,然后又练习拼音,总之小学一年级的前半年,一直在搞拼音。
拼音有什么用?不外乎两个用处:
一、汉字排序。过去编字典,那个字放前哪个字放后,有点乱,《说文解字》是按部首笔划排,但说实话,要找一个字很难。具体原因很复杂,不多说。
二、学会字的发音。有些字不会读,找到了,用拼音一拼,就能读出来,很方便,而且也能规范读音了。古时候用反切,就是把两个字合在一起来注音,前边取声母,后边取韵母,很不科学。一是发音不准,二是不认识注字时,等于没注音。
但这两个问题现在已解决得很好,汉字排序,可以按英文字母顺序来排,实际上现在的字典也是这么做的。
其次,发音问题,现在国际上通行英语国际音标,其实很多字用国际音标一注就很清楚,汉语拼音所有声母和韵母,国际音标基本都有,而且很准确。
实际上汉语拼音就是在“五四”以后由拉丁字母等改造而来,当然也有英文字母和国际音标的影响,大部分来自借用,少部分自创,可以算作“山寨版”的国际音标,但就是这部分自创,带来了很大麻烦。
首先,小学一年级在学拼音时,也在学英语。英语中a、b、c到了汉语拼音中,成了a(啊)、b(玻)、c(呲),孩子们两门课都在学,一下头脑全搞乱了。
其次,汉语拼音自创了个“ǖ(吁)”,就是“U(乌)”字头上带两点,很滑稽。一是计算机键盘上没这个字母,大家只好用“V”来代替(查一下全拼输入法就知道,现在都成了非国家标准的通用音标)。二是这个“ǖ(吁)”和“U(乌)”在汉语拼音系统中本身就很混乱,“ǖ(吁)”在和Y、J、Q、X拼音时,要求把头上两点去掉,变成“YU”、“JU”,和“U”没区别,和N、L等拼时,又要求加上两点变成“Lǖ”。
这有什么道理吗?实际并没有多少道理(唯一的道理就是j、q、x与u拼不出音,这样在这种情况下ǖ可以少写两个点,这这好处!)也没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在学校,老师却要严格执行的,考试打分,一定要区别出带点不带点,在什么时候带点,什么时候又不带点,而且就成了区分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
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些无意义的点,课本中只好编了很多的口诀来让孩子死记,例如“i见声调号,帽子要摘掉,Y、ǖ在一起,去掉ǖ点加调号”等等。
听明白了吗?我想大人都很难弄明白,何况是7岁的孩子。但就是这样搅死人脑细胞的无厘头问题,一直要折腾孩子大半年。
其三,汉语拼音自身还有很拧巴的地方,这是设计时的缺陷,也是较折腾人的地方。
"n"声母是读若“讷”,可组成复韵母时又要发“n”(恩)音,例如an、ang、in、ing等,读作“讷”是拼不出来的。这一点规则没有说明,大概设计者也难以启齿,只好让人死记硬背,把复韵母都当作整体来认读,再加上ian、uan、uan(头上带两点那个)、uang等所谓的整体认读,一大堆只能死记,自己拼不出的的。
人常说中国的发展滞后,跟学习汉字过于费时有关,比起外国孩子只学26个英文字母,我们消耗了过多的教育资源、智慧和时间。汉字的问题很复杂,另文再论。但汉语拼音的消耗却是最不值得的。
不就是为了解决排序和注音问题吗?汉字排序问题已由英文字母顺序来解决。剩下的就是注音问题,其实,注音问题的解决也很简单,直接采用国际音标便可迎刃而解,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一是孩子在学英语的同时也在学国际音标,不用再重复学习同一套相近的“山寨版”系统,既省力又不会引起混乱。
(关于混乱,补充一点:当你教会孩子“机、起、西”,又再告诉他其实是“尖(J)、Q、爱克斯(X)时,就知道孩子有多迷茫,也知道我们有多混沌了。)
二是中国古代本没有标准的注音系统,这一下采用国际系统也能做到一步与国际接轨,而且毫不费力。
三是外国人学汉语,直接就可读音,不用再转一道拼音了。
汉语拼音与国际音标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国际音标多了几个音符:汉语拼音30个,国际音标48个,但汉语拼音加上复韵母,也达到47个,最终只少学了一个。唯一不同的是,国际音标无声调,其实这也不是问题,可以如汉语拼音,直接在国际音标上加上四声就行。
有趣的是,现在的语言学界,给字注音时,大多采用国际音标,甚至古汉语和方言注音,也采用国际音标,而给孩子学习时,却要让他先学拼音,再学国际音标,如果这两系统没有冲突的话,多学几个也无所谓,问题是它常常使用相同的符号而又发不同的音,这就让人抓狂了。
汉语拼音自从1958年颁布以来,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由于比国际音标简化,在扫盲过程中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到今天其不足之处也愈来愈明显,很多学者也曾呼吁取消它,例如刚过世的季羡林老先生就是一位。有的学者说得更极端,称其为“可笑而又不得不提的错误。”当然过去说这事条件可能还不够成熟,但今天英语小学生都学,国际音标中学生都懂的情况下,该考虑取消或进行改革的时候了。
说到取消,可能问题有点重大,但一些小改革目前却是极容易做到的。例如:现在就可把“ǖ”用“V”来代替,这样一来就可与计算机接轨了,二来省去了那些这要带点、那不带点的绕腾人规则,这样不好吗?
顺便说一句,前几天为孩子学拼音上街买挂图,却发现国际音标的挂图好买而汉语拼音的挂图却不多,看来大家对国际音标还是接受的,也说明采用国际音标已有了很好的社会基础。
有一点我们应该记住,折腾孩子就是折腾教育,折腾教育就是折腾未来。浪费水、浪费土地、浪费粮食都是浪费,而一个国家最大的浪费是智力资源浪费,是时间的浪费,这个浪费我们可能花几代人也补不起。
列表附上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方便大家了解一下汉语拼音的多此一举。
汉语拼音字母表
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表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英语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