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越亚欧的熊猫纪念

(2019-04-18 06:54:03)
标签:

杂谈

跨越亚欧的熊猫纪念

法国戴维家乡人在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新华社记者张超群摄

新华社成都4月17日电(记者黄燕、张超群、姚雨璘)在中国西南的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藏在重山里的一条叫邓池沟的小山沟一下子涌入了47位法国人。这个小山沟第一次迎来这么多欧亚大陆彼岸的高鼻梁朋友。

15日上午,法国人在中国伙伴的陪同下,走进邓池沟一座建成超过180年的木质天主教堂追思,纪念5天前刚去世的安德烈·达雷杜。他原本是这次中国行的领队,也是把宝兴县和法国南部小城埃斯珀莱特市联系起来的第二人。

第一人是戴维,全名叫阿尔芒·戴维,是博物学家,也是传教士。150年前的1869年,他在这座教堂里生活了八个多月,先后科学发现了大熊猫、绿尾虹雉、珙桐等数十个动植物新物种。戴维制作的大熊猫标本和文字记录寄回巴黎后被认定是人类首次科学发现了大熊猫这个物种。埃斯珀莱特市就是戴维的故乡。

达雷杜曾在埃斯珀莱特市做了12年市长。2000年11月,安德烈·达雷杜在戴维逝世100周年时带着40多位家乡人首次来到宝兴寻访家乡的骄傲——戴维工作过的地方。那一次,宝兴人紧紧抓住戴维家乡人的手,仿佛迎来久别的亲人。两个地方随后缔结为友好城市,你来我往,联系密切起来。

达雷杜曾到宝兴四次,2017年最后一次行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商定今年150周年戴维后裔的回访。可惜,年逾九十的达雷杜第五次宝兴之行未能如愿。

跨越亚欧的熊猫纪念

法国戴维家乡人在雅安蒙顶山上品茶。新华社记者张超群摄

埃斯珀莱特人到的时候,安静的邓池沟老教堂内摆放着一张达雷杜坐在宝兴乡间的照片、一串鲜花和两杯他生前喜欢的葡萄酒。法国人围着照片,连续唱了三首家乡的巴斯克语歌曲献给天国里的达雷杜。最后一首歌叫《他是我的朋友》,是达雷杜生前最喜欢的歌。法国朋友说,几个小时后,参加达雷杜家乡葬礼的人们也在万里之外唱了这首歌缅怀他。没能亲自到宝兴的他,却将自己的葬礼定在了家乡人到宝兴的同一天。

“他身高一米九几,很高,也很和善,总是笑眯眯的。”高富华说。高富华是雅安当地的记者,曾多次采访达雷杜。“他会用‘你好’和‘谢谢’与我们打招呼,和我们一起用筷子吃饭。”

了解两个小城交往历史的宝兴当地人和埃斯珀莱特人都把达雷杜看作是“桥梁”。在他来宝兴前的130多年里,戴维的家乡和宝兴孑然独立,互不知晓。

“达雷杜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戴维,在我们的城市,他一直热心地讲述戴维的故事”。现任埃斯珀莱特市市长让·马里·伊布查告诉记者,“因为他的努力,更多法国人知道了戴维。”

有一位戴维的后人也同行来到邓池沟。今年72岁的让·戴维是戴维之后的第四代。看到150年前戴维居住和工作的邓池沟教堂保存得如此完好,他非常惊讶。他在教堂建筑内新开放的“大熊猫起源馆”面对戴维的照片伫立许久,很多展出的资料他也是第一次看到。

跨越亚欧的熊猫纪念

戴维家乡人在邓池沟老教堂内缅怀逝去的达雷杜。新华社记者张超群摄

“希望我的孩子和我哥哥家的孩子今后也能来到这里,希望我们一家人能一起过来。”他说。他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孩子们不光来这儿,也希望他们能学点中文,因为中国是当下,也是未来”。

17岁的奥里亚娜·迪舍曼是47位法国人中年龄最小的,不久前才第一次听说戴维。她说:“为了这次旅行,六个月前我才从父母那儿听说他的故事”。然而从10岁起,大熊猫就是迪舍曼最喜欢的动物。“我竟然不知道是我的家乡人发现了大熊猫。”她说,“回国之后我想做熊猫大使,把在这儿的经历告诉朋友和更多的人,也让他们知道戴维和熊猫的故事。”

因为大熊猫,更多的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亚欧大陆的两端为同一件事努力。71岁的雅安市原副市长孙前与达雷杜是好朋友,也是一位热情的熊猫文化推广人。因为在大熊猫发现地的工作经历,他开始关注大熊猫。此后,孙前花了10年时间研究有关大熊猫的历史和文化,写成了《大熊猫文化笔记》,并用中英法三种语言出版。

“大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800多万年,是戴维让世界认识了大熊猫,我们所做的只是让戴维和熊猫的故事传得更广、更远。”孙前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