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3日,国家卫计委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下称指南),这本最权威的“教你怎么吃”手册,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有6条核心推荐: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相较于上一版,一个显著变化是,新版指南调高了中国居民日均推荐饮水量,从过去1200毫 升(约 6 杯)调 高 至1500-1700毫升(约7-8杯水)。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1997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修订,今年发布的《指南》是第四版。
新版指南更新了“膳食宝塔”结构图。⬇️
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中国居民食盐消费量从11.8克/天下降到9.2克/天,下降了约22%。不过,如果计入酱油等调味品以及咸菜等加工食品含有的大量盐分,中国人实际钠摄入量是从2000年的6.4克/天(约合16克食盐)下降到2009年的5.6克/天(约合14克食盐),不容乐观。
“盐”形 “隐形食盐”无处不在
话梅、饼干、泡面、爆米花,不知不觉就吃进了大量的盐...
新版膳食指南中提到,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这6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大小。千万不要只计算炒菜时放进锅里的那一勺盐。李晓辉说,人们很多时候,在无意中吃下了盐。
比如生活中的零食,很多市民不认为其中有盐,但其实,它的含盐量触目惊心,“比如话梅、九制陈皮、饼干、爆米花等,话梅营养成分中,每100克含300%多的钠,也就是说,吃二两话梅,就等于吃下了三天的食盐,”她提醒,市民在购买零食时,一定要看营养成分表,如果每100克含100%的钠的话,意味着,吃下了一天的食盐量。
川“盐” 四川人盐摄入量超标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营养科专家余婉婷表示,过多盐摄入超标导致高血压、肾脏负担、心血管疾病隐患,还会导致钙的流失。
余婉婷说,四川人盐的超标和川菜重口味有很大关系,如调味料的各种混合使用,川人喜食有味的食物等等。除开盐这一种调味品,豆瓣、酱油、蚝油、香辣酱、鸡精、味精、香肠腊肉、咸菜、各种罐头食品等等,不经意的加一点,都成为盐超标的使用范围。
盐找不到替代品 那就“突出”它
有没有既能让自己大快朵颐的同时,又享受健康的食物呢?李晓辉介绍,我们很难找到既有滋味、盐又少的食物。盐,被称作百味之王,我们离不开盐的存在。但他推荐了一个小窍门:做菜时,加少量的醋,就能突出盐的味道,从而减低盐的食用量。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得适应吃少盐的食物,那是不是中午吃了火锅,晚上就只能吃白水煮青菜?这并非是正确的方式,“降低盐的摄入量,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李晓辉说。
如何降低每日食盐摄入量呢?几乎没有人愿意吃无盐食物,建议每餐做一份不加盐的菜,吃了有盐的食物,再吃没有盐的食物,这时,就能吃下无盐食物了,而且也能将每日食盐摄入量减下来。
另外,在做菜时要小心,因为味道的对比作用而放入更多的盐,比如,糖醋排骨,放了糖后,尝不出盐味,容易用盐过量,再比如苦瓜,因为苦味掩盖了盐味,许多家庭“煮”妇愿意多放盐,压低苦味,再比如,味精能抑制盐的味道,放了味精后,盐就可能放多,“建议不放或少放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