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的中国拥有6.5亿以上的网民,5.6亿以上的手机网民,这样巨大的场繁荣背后,也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从门户网站到移动新闻APP,从贴吧到微博,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散发着平等自由、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我们普通网民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我们也见证着互联网缩短着社会的鸿沟,缩短了着名人和草根的距离,缩短着明星和粉丝的差距。然而,在一些热门的微博里、贴吧中或是门户和移动资讯平台的讨论中,我们看到的所谓的热闹,不是来自话语的热度和表达方式的锐度,而是对当事人的诽谤、侮辱和谩骂。与现实暴力造成的伤害相比,恶劣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无论普通人还是名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最近成都女司机卢某“并道被打”事件,女司机个人隐私成为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类似的网络暴力事件几乎每天都在上演。2007年初,因使用英语教育而被韩国人所熟知的大学教授闵丙哲看到多名韩国艺人因遭受恶评困扰而自杀的新闻,感到非常震惊。之后,他在自己的学生中发起了“善意回帖”运动。这一活动在韩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
近期韩国大学教授@闵丙哲
一、礼貌评论,不使用低俗、污秽词语;
二、阳光发言,不发表违法的言论;
三、文明转发,不传播有违社会公德的观点;
四、尊重事实,不歪曲事实原貌;
五、尊重主题,不发表与主题无关的评论;
六、尊重隐私,不发动“人肉搜索”;
七、尊重信仰、民族风俗及习惯;
八、拒绝诽谤,不发布、不转发未经证实的有可能伤害他人的信息;
九、积极点赞,对他人的亮点予以肯定;
十、传达善意,努力引导身边的人。
希望更多的中国网民共同参与到#阳光讨论#中来,创造充满关怀的网络文化。让我们既受益网络,也影响网络。让我们一起将这项网络公益文明运动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