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后 清明前夕 二郎山下千人公祭川藏线筑路烈士
(2010-04-03 01:58:06)
标签:
杂谈 |
60年后 清明前夕
昨日天全县举行公祭缅在修建川藏公路中牺牲的烈士,找到的烈士遗骨被迁进烈士陵园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桃花被摘下来,大把大把地放在青草覆盖的墓地上,上千人默默向英雄致敬默哀……在烈士陵园一角,筑路烈士墓安静地躺在山风中。红色的花岗石地板、黑色大理石墓碑和围栏,显得格外庄重。这里共有20座筑路烈士墓,其中孙忠珍等15名烈士的遗骨已经迁到这里。
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桃花被摘下来,大把大把地放在青草覆盖的墓地上,上千人默默向英雄致敬默哀……昨日下午,雅安市天全县举行“魂归二郎山”公祭活动,缅怀60年前为修建川藏公路牺牲的烈士。在孙忠珍烈士家人的见证下,15位筑路烈士的遗骨终于从荒野山坡搬进了崭新的烈士陵园。
千人公祭 筑路烈士魂归二郎山
昨日下午2点30分,位于天全县北郊的烈士陵园里人流涌动。从80多岁的老人到几岁的孩子,都戴着小白花赶来祭奠英雄。在悲壮的音乐声中,2名全副武装的武警抬着花篮,向刚刚落成的川藏公路筑路烈士墓敬献。上千名学生、武警、护路工人热泪盈眶,为烈士默哀。
在烈士陵园一角,筑路烈士墓安静地躺在山风中。红色的花岗石地板、黑色大理石墓碑和围栏,显得格外庄重。这里共有20座筑路烈士墓,其中孙忠珍等15名烈士的遗骨已经迁到这里。“哥哥孙忠珍牺牲后,已经在荒野山坡里躺了55年,我们四处寻找也没有下落。”69岁的孙世文老人说,这次从山东曹县老家赶来,正是为了见证哥哥搬进烈士陵园的历史时刻。
这次烈士陵园迁进的15位筑路烈士,原本都埋葬在天全县两路乡两路村后街子的山坡上。据45岁的当地村民柯贤琴说,临时墓地门口本来有一块带五星的门坊,两旁书写着赞扬英雄的对联,但后来逐渐荒废。尽管如此,50多年来,每年清明节两路乡都要组织学生前去祭奠英雄。昨日上午,柯贤琴和孩子们最后一次为烈士们送上鲜花,为他们搬进崭新的烈士陵园祝福。
天路通达 川藏军民难忘鱼水情
作为唯一来到现场的烈士亲属,孙世文老人成了第一个为筑路烈士“新家”献花的人。在他身后,黄色的菊花汇成了河。抚摩着哥哥孙忠珍的墓碑,孙世文掏出纸巾擦了又擦。“四川已经是哥哥的家了,他在烈士陵园再也不会孤单。”老人和儿子、媳妇一起在烈士墓前合影,准备带回山东作为永久纪念。
“当年,解放军们在齐腰深的大雪里修路,棉衣、雨鞋常常湿透,是他们长达5年、每天10多个小时的流血苦干,才修通了川藏公路。”78岁的柯昌盈说,修建二郎山公路时他才18岁,但162团的勇敢和牺牲精神让他至今难忘。到现在,他还保留着解放军送给自己的军用毛皮鞋。
“川藏公路是我们的幸福之路,西南交通发展和经济繁荣全依靠它了,这样的鱼水情不能忘记。”天全县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还将举行梦回二郎山、情系二郎山、唱响二郎山、奋进二郎山等系列活动,弘扬二郎山精神,推动交通枢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