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实践课可“一票否决”高中毕业证书

(2010-03-25 01:35:44)
标签:

杂谈

综合实践课可“一票否决”高中毕业证书
四川省将综合实践课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板块
   
记者昨日获悉,我省已确定将新设置的高中“综合实践课”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板块,学生在三年中必须修够规定学时且基本达成课程目标方可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据悉,11中作为我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已率先开展相关实验。
昨天下午,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在11中对即将出台的“四川省高中综合实践课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进行了修订,最后敲定了将从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开始试行的《四川省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据了解,我省普高中今后将出现一个新岗位:综合实践课教师,且会按每15个班配备一位专任教师设置。

综合实践课分三大板块

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规定的高中必修课,我省将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板块进行教学。据介绍,在高中114个必修学分中,综合实践课的23个学分占了近20%比重,约占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144个学分)的16%。
11中校长干勋介绍,学生可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初步形成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研究的道德;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可形成公民意识,发展参与能力和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德;“社会实践活动”则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社会。
从今年秋季入学的起始年级起,高中学生3年需修够270个学时,至少完成3个课题,才能获得15个学分;三年内参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可获得2学分。据了解,高中生每年需参加一周社会实践,3年可获得6个学分。

三个板块可以相互整合
按照规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学校学习中所涉及到的自然、社会以及自我三个领域,学生们可通过文献研究、实验报告、项目涉及、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科技发明、作品展示、艺术表演以及活动策划等方式进行研究和展示。据了解,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包括传统的拥军拥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和电脑培训等,也可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为社区服务,比如,城市学生可参与打扫小区卫生、维护交通秩序、制作宣传板报;农村学生利用节假日辅导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参与扫盲辅导和乡(镇、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维护家乡的卫生也算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包括行业体验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社区民俗活动等四类。在学校组织或参与科技节、艺术节、值班活动、社团活动、学校特色活动等都可以算作社会实践。但是,学生节假日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需经学校批准才会获得认定。
干勋认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板块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但这三个板块也可相互整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资源,研究性学习又可以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供经验。”

不及格者得不到毕业证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绩将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5个等级,而且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板块都必须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才行,只要其中一个板块“不及格”,不仅“综合实践活动课”算不及格,而且还不能取得高中毕业证书。
据了解,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成绩的评价,将采用“五结合”的形式:老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组内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与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干勋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成绩的好坏对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学科成绩有重要影响,“按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优良成绩是获得高等学校优先录取资格的重要条件。”

11中展开实验积累经验
干勋介绍,11中将率先展开“新课改”后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验,希望为全省展开这门全新设置的课程积累经验。他认为,11中作为我省“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率先开展相关实验“责无旁贷”。干勋认为,11中率先开展这些实验有相当优势:该校的“创造教育”已经成为“校本课程”,从初一年级就开设科技创造发明课,注重在学科渗透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该校每年都要开展科技活动月活动,并长期开展研究性学习。
据了解,干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成员,不仅参与了“四川省高中综合实践课教学实施指导意见”的制定,他还将与该校部分老师一道,参与《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等的编写工作。                                              记者 王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