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光照少 太阳能路灯一碰阴天就“没戏”
(2010-02-24 01:44:58)
标签:
杂谈 |
蓉城光照少 太阳能路灯一碰阴天就“没戏”
相关专家表示 新能源路灯要在成都安家需保证连续5日阴天后能供电
“太阳能路灯?那,你头顶不就是嘛!”昨日下午,双流县黄龙溪镇嘉禾村的新农村集中居住区的黄桂芳正在家整理着化肥袋,但她一听人说起太阳能路灯却是十分熟悉,因为去年6月份村上就安装上50盏风光互补路灯。脱离电网利用新能源发电的路灯在成都市城区内还没有,由于双流县率先在成都市使用新能源路灯,可被这里的村民们使用上了,但半年下来大家发现,由于成都光照时间少,普通的太阳能路灯要驻扎成都还需要改良改良。
村里路灯高科技 新能源发电很环保
黄大娘指的路灯是居住区道路和公共场所上那些灯,乍一看,这些路灯和普通的路灯没什么区别,只是在灯杆顶端有一个小风车,风车下方,还多了一个向外伸出的一块板,斜着朝上,与弯向道路的灯罩恰好对称,灯脚下还有个小小的绿色铁皮箱。“这下面是没的电缆的哟!”叼着烟管,村里李大爷热心地介绍,这是村里购买的新能源路灯,是脱离电网的,利用“小风车”和“面板”发电,电就储存在灯脚下的铁皮箱里,实现自给自足。
当昨晚的夜幕降临,这些路灯亮了,村道上三三两两外出干活的农民骑着车回家,还有的在广场上耍着健身器,人们头上那些明亮的路灯闪着光亮。“我们村的路灯可是实现节能低碳了!”村支书李志平说,这是和县科技局、鼎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试点的新路灯,在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光和风力资源发电,晚上利用风力发电机发电,运行的时候通过蓄电池向负载放电,为负载提供电力:“就是那个面板,每天接受有效光照4个小时,就可以提供4-8小时供电,供这些18-35瓦的LED灯足够了。”另外,这些路灯开关还无须人工操作,由智能时控器自动感应天空亮度进行控制。
成都光照时间少 太阳能灯太“娇气”
但这个高7米的路灯那块白色太阳能面板长不到一米,成都光照时间少,风也不大,能保证发电?“就是有问题!”快人快语的李大爷说,刚装上那会正好是夏天,每天烈日高照,到了晚上新能源路灯还挺管用,但进入秋冬季马上就出问题了。“太阳天少,晚上就亮不长,没的电可以供。”李大爷回忆,特别是去年9月底连续几天阴雨,有些路灯只亮了半个小时就“没戏了”。
同样的情况在另一些地方也存在,2007年末双流县黄甲镇一条太阳能路灯示范街就上阵了,2008年永安镇白果林村也安上了太阳能路灯,到现在双流县共有200多盏新能源路灯,使用中村民们就发现,新路灯很“娇气”。“因为成都地区一年光照时间不到1000小时,算下来每天不足3小时,”县科技局一负责人解释说,在双流县“太阳能光亮科技示范工程”中,成都光照条件弱的问题也困扰着他们:“夏天情况很好,冬天就惨了,常常连续几天阴天,太阳能路灯就亮不长,甚至不亮的情况也有过。”据他介绍,同样的路灯也在攀枝花、阿坝红原地区使用了,效果非常好,但当地的光照条件是成都无法比拟的。
恶劣天气成新指标 新路灯驻蓉要变身
对于村民们的意见,鼎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王旭并不否认,他认为,这也是给新能源设备在成都的使用面临的最大问题。“成都的光照条件带来了新命题:就是在恶劣天气条件的地区能否使用新能源路灯。”王旭说,通过路灯在成都的实际使用情况,技术人员们发现想要让太阳能路灯安身成都也并非不可能,目前公司已生产了第二代路灯,才解决了村民们反映的问题。据他透露,改良后的路灯今年还将在成都市其它区县使用。
“在成都用太阳能路灯要保证连续5日阴天后能正常使用。”成都市政府光电产业高级技术顾问、成都光电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范朝勋说,成都要使用这种新能源路灯必须得看其“恶劣天气指标”。“在阿坝用的太阳能路灯到成都要换上新控制器、新蓄电池以及使用新技术,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范朝勋说,比如平常的太阳能路灯里的蓄电池都是触发式的,适用于大电流充电及放电,电瓶车就得使用这样的蓄电池,而路灯需要的电流弱、持续时间长,“好比大河和小溪的区别,阿坝地区光源强,不需要通过蓄电池节电,而在成都却非常需要。”此外,那块接收光源的太阳能面板也要改进,“让它能随时追踪最大光照角度,让单位面积太阳能板实现最大吸收量。”范朝勋说,嘉禾村的路灯已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改良后的路灯达到了连续7日阴天后仍能正常使用。
假想:太阳能路灯能否做主照明?
假如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良后,太阳能路灯能在成都地区使用,那么成都市能不能大规模使用这种新能源路灯,让全城的路灯都使用上清洁能源,变身新能源城市?“太阳能路灯不能作为城市主照明使用。”昨日,成都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对这一假想给予了否定。据介绍,虽然太阳能路灯十分环保,但其脱离电网的特性决定了比传统电灯的稳定性较差,光照强度较弱,如果使用在主干道遇到极端恶劣天气而断电,即使想通过人工修补恢复照明都不能达到,还容易因此造成事故。因此,这样的路灯适合在农村以及一些居住小区小范围使用。
意义:1个村10年节省24万电费
目前,双流永兴镇、永安镇、黄龙溪镇都在新农村建设中使用了新能源路灯。“这样的路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很明显。”双流县科技局负责人说,由于路灯是由政府财政拨款,在农村,一个主要以农产品为经济主业的村子财政并不宽裕。2005年底,永安镇白果林村花了几十万元安装普通路灯,“后来村上拿到电费单,吓了一跳,有3200多块钱。”这笔费用最后由“享受”了路灯的4个组分摊,此后就再也不愿轻易开路灯了。
而黄龙溪嘉禾村以7500元一盏的价格购买了这种风光互补路灯,“50盏新路灯一共要37万多,比普通路灯要贵一倍。”村支书李志平说,虽然贵了点,但是村里再也不必为电费发愁了。“以前的路灯是钠灯,钠灯照明要200瓦的。”李书记算了笔帐,以50盏普通钠灯来算,每天4小时需要80度电,一个月电费得2000多元,1年下来就是2万4,10年就是24万!但新路灯不同了,虽然县科技局补贴30%后村里还得出25万,路灯却能管十几年,这十几年都不需要出电费,维护只需换换蓄电池,挺划算!除了双流县,太阳能路灯在成都市越来越多,除了双流县外,都江堰、青白江、新津县等地都有了示范街及示范点。
新闻资料:
路灯是城市、乡村、公路、高速公路、桥梁等公用设施所必备的照明设备,数据显示仅2007年,我国共计安装路灯1700万盏,年电费达数百亿元以上。传统的路灯采用的是低压输电网络,线路长、布线及埋设复杂、消耗土地资源,维护及巡线也耗费大量人力与物力,一直是传统路灯难以克服的弊病。因此寻求一种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照明设备已是当务之急。作为清洁可利用再生能源的风光互补路灯系统有望成为未来路灯新选择。
记者 徐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