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生女孩:还有群网友同样约定自杀时间
(2010-01-14 01:43:36)
标签:
杂谈 |
“17岁女生在QQ空间预约了自杀时间”追踪
轻生女孩:还有群网友同样约定自杀时间
心理专家支招:多给青少年成长的关爱,社会应多向有悲观倾向的人提供积极向上的想法。同时,自我的救赎也很重要,最好让自己忙碌起来,要多与阳光的人交朋友
17岁的高二女生兰兰(化名)在前日凌晨服药割腕轻生,她的自杀时间在QQ空间里早就有“预约”(本报昨日报道)。昨日,她坦言自杀时间早在1年前就订好,与她做相同决定的,还有一群素未谋面的网友。
昨日下午2点,做了一上午复查的兰兰在病床上熟睡。她的父母都去上班了,由姑姑守在病床前。她拔掉了氧气瓶,任由姑姑怎么劝说都不戴上,“不舒服,感觉像老年人。”睡了1个多小时,她睁开眼睛,满足地微笑。手上还打着点滴,病情已无大碍,她盼着能早点出院,赶着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手腕上缠着绷带,她一直拿着手机发短信、上网。姑姑说,兰兰情绪已经很稳定,还主动跟他们说话。
热爱化学生物 立志当医生
昨日早上在医院排队做检查时,看着周围的病人,兰兰说:“我还是好想当医生。”她说,在所学科目中,她最热爱的就是化学和生物。姑姑说,兰兰对化学已经达到着迷的程度,曾经买过很多试验器皿在家做实验,还出过一些小事故,但仍然热情不减。她的梦想就是成为1名医生,救死扶伤,最好能够执手术刀。
兰兰长相乖巧,是一个很朴实的女孩,从不讲究衣着打扮,也不追星。“在安静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狂热的心。”这是姑姑对她的评价。她说,兰兰平时很懂事,从不让大人操心,但是独立意识很强,坚持要自己骑车上下学。对于其自杀的事,姑姑一直以为是她当医生的愿望太强烈,以至于拿自己做实验。
安静的女孩 QQ空间说寂寞
姑姑说兰兰很有文采。这点在她的QQ空间里可以看出来。在个人空间中她写到“我们的世界没什么意义,生存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同样没意义”“天黑了,仿佛再也不会天明”“我曾经因为被忽略而疯狂自残过”……里面甚至还讲到了她一些自残的经历。“我讨厌这个压抑无法发泄的世界,不过我走了,暂时与这个纷繁复杂的一切隔绝了。”在一篇日志中,她写的这段话让很多人为她紧张,纷纷留言询问“要去哪里”,还有好友劝慰她“不要觉得自己可悲,你在我们眼中是最可爱的”“我们要去追逐阳光”。
“唯一能将孤独者从孤独中解救出来的,只有他们自己。”在一篇日志最后,兰兰如此写到,这是她对“孤独”的理解,也是在努力让自己积极起来。
但最终,她还是按照自己的约定,作出了死亡的尝试。
心理专家:多给青少年成长的关爱
四川大学心理卫生专家格桑泽仁教授说,一旦发现有悲观倾向的人,应当及时给予心理治疗。在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成长比成才更重要,父母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获得情感上的交流。悲观倾向不分年龄,是个人长期形成的对内思维习惯造成的。如果在一个有同样倾向的群体中活动,会产生互相强化。对于这样一群有心理自闭的人,我们社会应该给予帮助,多向他们提供积极向上的想法。班级、单位、家庭也要给予其更多阳光的元素。同时,自我的救赎也很重要,除了求助长者以外,最好让自己忙碌起来,提高社会化程度,让心灵加速成长。另外,要多与阳光的人交朋友。
对话:
她说有一群同样约定的网友
兰兰说,不仅她自己做出过轻生的约定。跟她相似的,还有一群几年前在网上认识的人,很多都约定了自杀时间,只是时间不同。
记者:你们怎么认识的?
兰兰:初中的时候,我去搜索这样的网站,进去之后就认识了。不过现在这个网站已经不存在了,我们都用QQ联系。
记者:他们都是你的同龄人吗?
兰兰:不全是,有20多岁工作了的,也有13、14岁的。
记者:你们平时都聊些什么?
兰兰:什么都聊,一般都发泄情绪,讲学习工作压力、感情问题等。
记者:你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兰兰:有些已经尝试过(自杀),不过没事;还有的没再跟我联系,可能已经出事了。
记者:当初是下决心要结束生命吗?
兰兰:并不是,只是想尝试一下,我猜到自己会没事。
记者:你现在已经体验过了,打算劝他们回头吗?
兰兰:这都是他们自己的决定,我要尊重他们。
因为种种原因,兰兰无法提供网友的QQ号,她说从来都是他们主动联系她,但并不是太频繁,最近已经很久没联系了。
实习记者 刘晓娜